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解决空调遥控器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远程控制智能空调遥控器。该遥控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用AT89S52单片机连接红外发射接收模块、存储模块、按键电路等,再通过接口RS232与RS485与上位机相连,最后连接至Internet实现远程监控。经运行测试,该智能遥控器功能稳定,操作灵活,为智能遥控器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mega128单片机的学习型红外遥控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mega128单片机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的设计与实现.对该遥控器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进行介绍,并对红外编码学习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该学习型红外遥控器是通过测量脉冲宽度的方法来复制红外脉冲信号并进行保存,以软件形式实现38 kHz载波,最后通过红外发射二级管发送红外编码来控制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3.
无线红外智能遥控器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一种具有红外指令自学习功能的无线智能遥控器的设计方案。遥控器综合应用了单片机技术、红外遥控技术、无线电遥控技术,具有红外指令接收与学习、无线电指令接收、红外指令发送的功能。该遥控器应用于智能住宅的远程控制系统中,用户可以在远离住宅的情况下,通过电话操纵家中的智能电话终端,发送无线电指令控制遥控器,从而实现对滞红外接口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试验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型红外遥控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调遥控器编码复杂、信息量及存储空间大.通过对空调遥控器编码的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编码状态转换算法.在制冷、制热、除湿和通风每种模式下设计了一种"编码转换状态图",控制空调的温度按设定的要求,遵循规律有序的转换.设计的均值算法对高速载频进行了测量,解决了指令周期与载波周期在同一量级精确检测的难题,实现了遥控器的自学习功能.经测试结果表明,编码状态转换算法简化了编码信息,减少了存储空间,为采用单片机实现自学习智能空调遥控器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款基于MSP430系列单片机的智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组成。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款红外遥控器可以通过对任何红外遥控设备编码的学习、分析和记忆,以实现多个电器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6.
传统红外空调遥控器遥控距离短,易产生相互干扰。为适应智能家居逐步走入生活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已有远程空调遥控器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新的远程空调遥控系统,利用单片机(SCM)和手机,借助GSM网络,即可实现空调的开关和温度调控的远程控制。经连接调试,该系统运行性能良好。该系统精确可靠、简单易行、便于安装维护,并可用同样原理实现对空调进行风量风速等的遥控和对其他家电的遥控,有较大的扩展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和单片机软硬件结合的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的设计与实现。对于该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应软硬件进行介绍,就具体实现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该学习型遥控器针对NEC红外遥控协议,测量脉冲宽度并对其进行解码,通过蓝牙上传至Android智能手机,并可由手机端应用程序存储编码和控制单片机发送红外编码来遥控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外遥控器发射编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MSP430F149为核心的通用型智能红外逻辑分析仪,实现了对所有38K红外遥控器编码的测量和分析功能。在方案中采用测量脉冲宽度的方法,提供了被测红外遥控器编码的所有脉宽信息和波形,并对一些已知的编码格式提供了详细的编码信息。通过对不同遥控器(空调、电视和VCD机的遥控器)信号进行分析测试,本方案的通用型智能红外逻辑分析仪具有使用范围广、分析处理功能强和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外遥控器发射编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MSP430F149为核心的通用型智能红外逻辑分析仪,实现了对所有38K红外遥控器编码的测量和分析功能。在方案中采用测量脉冲宽度的方法,提供了被测红外遥控器编码的所有脉宽信息和波形,并对一些已知的编码格式提供了详细的编码信息。通过对不同遥控器(空调、电视和VCD机的遥控器)信号进行分析测试,本方案的通用型智能红外逻辑分析仪具有使用范围广、分析处理功能强和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滑板车的智能红外遥控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遥控器对滑板车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实现滑板车的无极变速以及刹车等功能。设计中添加了MCU智能模块,加强了传输的抗干扰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同频干扰的概率,实现了遥控器状态的最佳控制。给出了智能红外遥控器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法。实践表明:该遥控器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拓展新功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空调远程控制系统方案,实现了客户端对空调的远程监控.给出了以STM32为主控制器、以NB-IoT技术为核心、以OceanConnect开发者平台为支撑的系统总体框架,阐述了系统硬件、软件设计思路,制定了空调与主控制器之间、主控制器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协议,实现了空调、云平台、移动客户端三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数据通信实时性好,为将来空调的智能化控制、管理及大数据分析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采用变控制律的新型智能控制器在厂房空调中央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以取代采用单一 PID控制律的传统空调系统控制器。该系统应用集散控制 ,控制器以 PID控制为基础 ,结合 Fuzzy控制及 Bang-Bang控制技术 ,构成变控制律结构。将该控制器应用于恒温恒湿空气调节中央监控系统控制后 ,可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对干扰不敏感等优点 ,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空调耗电量大,管理不当将浪费大量电能,研究并实现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设计了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整个系统分为手机APP客户端、机智云平台及基于STM32的智能空调控制终端三大部分。智能空调控制终端模块实时采集周边环境的温湿度数据,经过STM32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ESP8266WIFI模块发送到手机端,用户也可以在手机APP端改变相关设置,再由手机端发送到云平台,最后由云平台通过WIFI网络发送给ESP8266WIFI模块实现远程控制空调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能实时监控环境温湿度数据,有效地控制空调合理使用,控制成功率达到100%,能营造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又不造成浪费,适用于多种空调品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技术设计空调控制软件系统,对传统人工控制模式和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利用Energy Plus仿真软件建立真实高铁站建筑及其多联机空调系统模型,对该空调系统设置424种工况完成了一整年运行仿真,然后从百万条仿真数据中抽取PMV(predicted mean vote,预测平均投票)热舒适度和能...  相似文献   

15.
空调的智能化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一个分支,尤其在办公建筑中,其智能化程度对节约电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多联机空调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两种远程监控方案,一种是线控方案;一种是群控方案,分别给出了两种方案的底层硬件实现,软件协议和控制流程,从而支持连接远程服务器,并使用客户端监控对应的多联机空调室内机.通过测试比较,两种方案均可以实现多联机空调的远程控制,性能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和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分析了各自节能研究的着眼点和关键点,对空调系统智能调节器的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移动通信基站节能监控系统,通过S T M 32 F407单片机将模块整合,并设计了数据采集器与监控平台.智能控制器对基站内外温湿度检测,实现了控制新风机与空调的启停,并通过监控平台来远程监测基站设备情况.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节能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智能家居空调远程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以低功耗芯片MSP430和CC2530为基础的控制节点设计,实现了对室内空调的远程控制和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制定了MSP430与CC2530之间的通信协议.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智能家居系统运行可靠,实时性高,能够对室内空调进行远程控制和现场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的中央空调系统的风机盘管部分,设计了一个基于超低功耗微控制器MSP430的温控器,其中包括液晶显示触摸模块和风机盘管控制模块两部分。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液晶上的数字,操作液晶上面的触摸按键来控制风机盘管控制模块,进而控制风机盘管实现控制空气温度的目的。在之前的温控器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超低功耗的微控制器作为主芯片设计低功耗的温控器;其次,在该设计中风机盘管控制模块是个双串口通信模块,既可以通过液晶模块控制风机盘管,也可以通过上位机远程操作控制风机盘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控制器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变频控制的实时性,使空调系统运行稳定性更高、节能效果更明显,设计以TMS320LF2407为主控芯片的空调系统控制器。控制器采用优化的电源电路方案、可靠的外围电路信号处理方式、节能效果良好的组合模糊PID算法、控制量稳定的控制策略。硬件测试与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电源信号完整性符合电路设计要求,电路运行稳定可靠,软件算法实时跟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