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液体聚异戊二烯(LIR)作为增塑剂对天然橡胶(NR)/聚丁二烯橡胶(BR)硫化胶微观结构、弯曲疲劳性能、压缩疲劳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加入工业用增塑剂芳烃油的硫化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LIR较芳烃油有利于炭黑在NR/BR体系中的分散;随着LIR用量的增加,NR/BR硫化胶的耐屈挠疲劳性能基本不变;与芳烃油增塑的NR/BR体系相比,LIR增塑NR/BR体系的耐屈挠疲劳性能较优,压缩疲劳生热和压缩永久变形较低;加入LIR降低了硫化胶滚动阻力的同时减弱了其抗湿滑性。  相似文献   

2.
将低相对分子质量反式-1,4-聚异戊二烯蜡(LMTPIW)代替芳烃油用于天然橡胶(NR)和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并用胶中.研究其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LMTPIW代替芳烃油用于NR/TPI并用胶中,操作方便,可改善混炼胶的加工性能,混炼胶的焦烧时间延长;提高了硫化胶的拉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屈挠性能;改善了炭黑的分散性;热空气老化性能略有下降。LMTPIW用量在10~15份时,与加入5份芳烃油后的增塑效果相当.屈挠性能可提高2~4倍,胶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LIR)为反应型增塑剂,研究LIR对NR/BR混炼胶性能、硫化胶物理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并与添加芳烃油的NR/BR并用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IR对NR/BR混炼胶有增塑作用,但增塑效果不如芳烃油;添加LIR的NR/BR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总体上优于相应的芳烃油硫化胶,耐热空气老化性能也较好;LIR在硫化过程中可与NR和BR发生共交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用量对天然橡胶(NR)/TPI硫化胶力学性能和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TPI并用比为80/20时,硫化胶在保持常规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动态疲劳性能显著提高,生热降低。采用溶液法合成的TPI与NR并用后,并用胶动态疲劳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NR/BR/TPI并用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NR/BR/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并用胶的性能。结果表明,与NR/BR并用胶相比,NR/BR/TPI并用胶的t90缩短,硫化胶耐屈挠性能得到改善,硫化胶与金属的粘合性能显著提高;动态热力学分析结果说明,TPI用量为10份时,NR/BR/TPI硫化胶具有较大的损耗因子和较低的动态生热(80℃下),可用于橡胶-金属减震制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TPI和不同硫化体系下硫黄用量对TPI/N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TPI和不同硫化体系下硫黄用量对TPI/N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PI/NR/BR并用比为15/42.5/42.5、选用普通硫黄硫化体系且硫黄用量为2份时,TPI/NR/BR混炼胶的加工性能良好,硫化胶可达到物理性能、动态疲劳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LIR对NR/BR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研究液体聚异戊二烯(LIR)、芳烃油和LIR/芳烃油并用体系对NR/BR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R和LIR/芳烃油并用体系均能有效改善NR/BR混炼胶的加工性能,且后者的增塑效果较LIR或芳烃油单用时更为显著,其对应的混炼胶粘度较小,工艺能耗和成本较低;LIR/芳烃油并用体系对应的NR/BR硫化胶性能良好,炭黑在其中的分散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炭黑对TPI及其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炭黑对反式 1,4 聚异戊二烯 (TPI)及其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填充炭黑后 ,TPI混炼胶的结晶度和物理性能下降 ;采用粒径较小的炭黑补强的TPI硫化胶、NR/TPI和SBR/TPI并用硫化胶的物理性能较好 ,但动态性能较差 ,采用粒径较大的炭黑补强的这 3种胶料的动态性能较好 ,但物理性能较差 ;采用炭黑N3 3 0补强的NR/TPI和SBR/TPI并用胶综合性能较好 ,可用作高速低滚动阻力轮胎胎面胶。  相似文献   

9.
按照NR/BR/TPI并用胶90/10/0,85/10/5,80/10/10,75/10/15,70/10/20之不同配比,研究了TPI对并用混炼胶性能、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老化性能及其分散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PI含量为5份时,TPI与NR和BR相容性最好,硫化胶硫化网络结构均匀,交联网络达到了极大值,tanδ值较小,动态性能优异,NR/BR/TPI并用混炼胶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用量对TPI/NR并用胶力学性能和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对TPI/NR并用胶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TPI/NR并用比为15/85时,混炼胶胶片光滑,硫化胶在保持基本配方的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压缩生热性能明显提高,伸张疲劳系数有所提高;经优化配方后,TPI/NR混炼胶的粘合强度提高,硬度适中,利于后续半成品的加工,且硫化胶具有低生热性,滚动阻力降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肩垫胶配合。  相似文献   

11.
TPI/NR并用胶在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天然橡胶(NR)并用胶体系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TPI/NR(15/85)并用胶体系中,加入2份芳烃油,0.5份硫化剂DTDM,1.5份抗返原剂WK901,混炼胶硬度适中,利于后续半成品的加工;TPI/NR并用胶的硫化特性基本不变,在保持基本配方物理机械性能的基础上,具有低生热性,优异的耐磨性能和耐屈挠性能,较低的滚动阻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全铜子午线轮胎胎面配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用量对用于全钢子午线轮胎胎侧胶的TPI/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并用胶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并用胶进行了配方优化。结果表明,当TPI/NR/BR的并用比(质量比)为15.0/42.5/42.5时,混炼胶外表光滑,硬度适中;TPI/NR/BR并用胶的硫化特性与NR/BR并用胶相比变化不大,且在保持后者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动态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经配方优化后,并用胶耐屈挠性优异,滚动阻力、压缩生热降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侧胶材料。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用量及补强与填充体系对TPI/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并用胶力学性能、动态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PI/NR/BR的质量比为15.0/42.5/42.5时,混炼胶外表光滑,硬度适中;硫化胶的硫化特性变化不大,在保持基本配方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动态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加入4~8份白炭黑时,并用胶的撕裂强度、定伸应力提高,滚动阻力、压缩生热降低,是一种较理想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侧胶配方。  相似文献   

14.
TPI/NR并用胶在全钢子午线轮胎胎肩垫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不N用量对TPI/天然橡胶(NR)并用胶物理机械性能和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对TPI/NR并用胶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TPI与NR并用比为15/85时,混炼胶胶片光滑,硫化胶在保持基本配方物理机械性能的基础上,压缩生热性能明显提高,伸张疲劳系数有所提高;经优化配方后,TPI/NR混炼胶的粘合强度提高,硬度适中,利于后续半成品的加工,且硫化胶具有低生热性,滚动阻力降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肩垫胶配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杜仲胶(TPI)和天然橡胶(NR)之间的相容性、TPI/N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MD)法在Compass力场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比较溶度参数差值(Δδ)的大小可预测TPI与NR之间的相容性,TPI/NR属于相容体系;与纯TPI相比,TPI/NR共混物的静态力学性能及动态拉伸抗疲劳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6.
反式-1,4-聚异戊二烯硫化胶及其共混硫化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硫化胶及其与BR,SBR,NR共混硫化胶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硫黄用量即交联密度,可使TPI硫化胶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动态力学性能;TPI与BR,SBR,NR共混,工艺性能良好,当TPI/BR,TPI/SBR和TPI/NR共混比小于50/50时,共混硫化胶的力学和动态力学性能优于BR,SBR和NR硫化胶,特别是拉伸疲劳寿命大大延长,这正是高性能轮胎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NR/TPI并用胶半有效硫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促进剂NS用量、硫黄用量和硫载体DTDM对NR/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有效硫化体系中,硫黄用量1.2~1.4份,促进剂NS用量1.4~1.6份时,NR/TPI(80/20)并用胶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NR/TPI中使用DTDM后,硫化速度虽略有降低,但胶料焦烧时间延长,加工安全性提高,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疲劳性能、滚动阻力以及耐老化性能均得到改善,这与DTDM在NR中的应用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