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棉花是中国进口重点监管商品,为能有效地利用HVI检测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国家管理局提供决策支持,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进口棉花HVI和纱线质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通过采集典型地区数据并进行关联分析得出了有效的结论,可以为相关部门决策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基于广义灰关联的舱体结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载吊舱的虚拟设计中引入灰色系统理论。首先建立了灰色关联数学模型,基于邓氏灰色关联法的论述,展开对于广义关联法的分析,并讨论了两者之间对于机械产品可靠性评价的区别与联系。然后通过构建绝对灰关联模型,判定有关影响因素的影响情况;并通过相对灰关联模型,对各个评定指标进行变化速率的分析。从而最终实现了机载吊舱舱体框架的可靠性分析,为确定机载吊舱舱体框架最优结构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微尺度流动和传热研究在电子器件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CO2气体高速通过矩形微通道制冷器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微通道进口处CO2气体根据压力分为5个不同工况,入口温度均为14℃,在绝热流动与非绝热流动的假设下,选取适当的摩擦因数关联式对上述工况进行理论计算。将微通道分段后估计第1管段的出口流体密度,由关联式可计算得到出口压力与比焓,根据热物性表查得新的出口流体密度并将其与估值进行对比,误差过大时重新估值。对第2管段重复上述计算即可得到其出口参数,以此类推得到所有管段出口流动参数。用同样的方法将相关实验的流动参数代入理论计算,与实验测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质量流量相同时,进口压力越小,温降越大。  相似文献   

4.
鉴于流程制造工序间能质流耦合严重,性能指标影响因素众多,工艺参数时序特征显著,现有制造模式下难以精准预测产品质量,在分析流程制造工艺性能指标多维、强时序、关联耦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门控循环单元-BP神经网络(Attention AM-GRU-BPNN)的多工序耦合参数关联预测方法。首先采用互信息方法筛选多态异构生产数据作为输入,建立ConvGRU自编码器,通过无监督学习对过程数据、工艺参数、操作参数等进行时序特征提取,同时引入时序注意力机制提取不同工序的耦合关联特征并进行向量嵌入,为不同工序的工艺参数分配注意力权重。在此基础上,设计Attention网络自学习不同时刻下工艺关联特征对质量性能指标的影响差异,再通过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对重要的关联特征进行增强,并按照时序特征对单工序预测模型进行聚合,实现多工序时序特征融合,最后通过输出层BPNN神经网络精准预测产品工艺质量。实验表明,AM-GRU-BPNN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从多工序角度为生产线工序的加工过程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钨粉和硒粉按物质的量比为1∶2.2混合并球磨后,再在600~800℃进行固相烧结合成了纳米WSe2,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然后将在600℃合成的WSe2纳米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加入到HVI500基础油中,研究了它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700,800℃合成的纳米WSe2为片状,在600℃合成的纳米WSe2为棒状,该纳米棒的直径约为500nm,长约为800nm;与HVI500基础油相比,2%WSe2纳米棒+HVI500基础油的摩擦因数约降低了40%,具有较好的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流场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变后盘中心处的角度来改变叶片进口处的流场,对风机进行防磨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改善离心通风机磨损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某航空发动机附件齿轮箱“连通折弯式”的复杂油路为研究对象,对油路内部的三维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建立压力-流量模型。基于流场的计算结果,分析齿轮箱进口润滑油流量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该发动机因喷嘴结构设计不当,导致齿轮箱油路中局部流通面积较小,局部阻力损失较大,使得油路进口处的润滑油流量偏小。通过对喷嘴结构局部优化,提高了油路中局部流通面积,有效增加了进口的润滑油流量,满足了设计要求。优化后的齿轮箱油路中,压力损失最大的区域在每个喷嘴的喷孔段,但各个管流段压力变化不大,整个油路的压力分布更加合理。建立齿轮箱工作压力范围内的压力-流量的数学模型,为不同进口压力下的润滑油体积流量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和对速度的测量, 分析了采用节流阀和调速阀的进口节流、出口节流、旁路节流回路的启动特性, 并对这些回路进行了比较, 为设计节流调速回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华娟  李春 《流体机械》2006,34(8):41-44
以降低叶轮进口冲击损失为目标,对进口边为径向和轴向两种情况下的叶轮进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相应的进口直径计算公式。分析了离心泵叶轮进口冲击损失的形成机理,计算并分析了冲击损失随流量和冲角变化的关系。基于此研究分析了流量和进口冲角对冲击损失的影响,得出了进口冲击损失值在设计和非设计流量下的变化趋势,为泵产品的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华娟  李春 《水泵技术》2006,(3):11-13,7
研究了叶轮进口直径与相对速度和汽蚀余量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以降低叶轮进口相对速度和降低泵汽蚀余量为目标,推导了叶轮最佳进口直径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兼顾效率和汽蚀的水泵叶轮进口直径选取原则,为叶轮最佳进口直径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基于多参数对水泵性能整体影响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关系营销的基础理论出发,阐明了关系市场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关系市场营销在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致胜的重要性及其指导作用。分析其在企业致胜中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产生工规则和关系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mass函数的构造,提出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油液分析规则表示方法,进而就mass函数的合成与证据推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4D信息模型的构成及特点。用关联超图对产品设计过程的4D信息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研究,记录产品进化的历史,实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信息的可追溯性,为产品信息的检索、重用和修改提供了基‘础。结合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产品设计及其过程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铣削加工工艺参数会影响加工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考虑灰关联分析与神经网络法的各自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关联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表面粗糙度预测的模型。首先利用灰关联分析,将各因子与预测目标作关联性的排序,且把不必要的因子剔除,接着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及预测。将所提的预测模型运用到铣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预测中,构建出表面粗糙度预测系统,最后采用两样本T分配假设检验,以此验证该预测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目前部队维修车组编制与部队作战力量体制不匹配问题,需要对各系列维修车组所携带的维修工具进行整合优化。在对不同型号的维修车组携带的维修设备进行选型时,针对功能相似的维修设备,需要将多个型号,多个品牌的设备进行对比分析,选出综合效益最高的一款设备。为此提出了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评价决策方案,该方案一方面能够对设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由于人的主观评价而造成的信息偏差问题,为解决装备选型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灰色故障诊断方法中最佳关联度阈值R(j)op°的确定问题。介绍了灰色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确定最佳关联度阈值R(j)op°的一般思路,在基于实际故障诊断过程中所期望的能尽量达到最小故障误判率及最低故障漏判率的前提下,为寻求关联度阈值R(j)°的最佳取值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说明,给出了有关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具有自学习功能的计算程序。列举实用算例,验证了灰色故障诊断方法中确定最佳关联度阈值R(j)op°的思路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以及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综合关联度分析的风机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故障诊断中模式的各特征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引起的模式间"相似性"的形状变异和"相近性"的距离差别,引进了相似系数,将关联度和相似系数联合形成综合关联度,提出了综合关联度分析诊断法,并将该方法用于风机的故障诊断。实例表明,将综合关联度分析法引入风机故障诊断中是可行的,且具有方法简单、计算量小、识别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将共享和交换的数据表示为机器可读的形式,是实现协同工作自动化的一个前提.为了满足分布式用户在协同过程中对大数量级数据在线交换的需求,提出基于语义和XML Schema的关系模式转化方法.该方法以有向图结构为公共数据模型,通过基于Key的关系模式重构算法,获取关系模式的结构和语义约束,通过语义约束保留算法,实现关系数据到全局XML数据的转换,从而为关系数据建立连贯而有意义的XML数据视图,实现关系数据基于Web的共享,为协同过程中关系数据的在线交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特征压力识别轴承油膜合力,需要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WP曲线)。本文以实际机组椭圆轴承为例,研究了轴承主要几何、运行参数对WP曲线的影响,主要结论:轴承进油温度对关系曲线影响较小,间隙比对关系曲线的影响也不大;而椭圆度对关系曲线的影响很大,是影响油膜力识别精度的关键参数;椭圆度在机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时变特性必须在油膜力识别中加以考虑,为此本文建议了一种办法制作反映椭圆度时变影响的WP曲线。研究结果为油膜力识别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