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DC-DC变换器在某些特殊参数下,其工作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稳态发展成混沌态,输出特性呈恶化趋势。以PWM型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电路参数下的输出信号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识别DC-DC变换器的混沌行为,首先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特征值的提取,并提出了改进学习算法,加快收敛速度,最终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全桥移相式开关电源补偿网络的最优设计方法。在Buck型PWM变换器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全桥移相式ZVS-PWM变换器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进而导出其主电路的传函模型。以阶跃扰动下电压误差加权平方积分为目标函数,采用连续优化算法ALAPT和离散优化算法MDOD相结合的技术为补偿网络参数寻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小高频变换器的开关损耗,提出一种新颖的ZVZCS PWM TL直流变换器,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变换器可以在较轻负载下实现软开关.  相似文献   

4.
针对Buck型DC-DC变换器对象,以驱动系统输出电压快速跟踪设定电压值为控制目标,设计了预测控制优化算法对输出电压进行优化控制。首先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技术和不变集方法,将Buck变换器的控制问题转化为半正定规划问题,随后基于预测控制的滚动优化思想对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设计无穷时域性能优化算法。基于该优化算法和3个不同的采样周期,对Buck型变换器的电压输出进行了仿真控制,结果表明,Buck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能较快地收敛至设定电压值,取得了更优的控制性能,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集成式三端口DC-DC变换器多功率路径的控制环路间的耦合程度、优化动态性能,将双Buck/Boost与LCL谐振型双有源桥通过共用原边全桥开关单元集成到一起,提出新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及其解耦控制方法. 该变换器实现了开关器件的复用,提高了功率密度;采用PWM+双移相控制,可以实现3个端口间传输功率的灵活控制;利用LCL谐振特性实现基波功率因数为1的功率传递. 本研究分析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与谐波特性,并且根据基波分析法提出简单、有效的解耦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多功率路径间的耦合程度,提高系统动态响应能力;搭建400 W的实验样机,进行控制方式对比试验、典型工作模式切换试验、解耦控制对比试验,验证该变换器的可行性及所提解耦控制策略的解耦效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能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改进型全桥移相ZVS—PWM DC/DC变换器.该电路简单高效,超前臂、滞后臂都能在很宽的范围实现软开关.介绍和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和两个主要波形,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基本的倍流整流方式零电压开关PWM全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一次侧绕组中串联一个阻断电容,提出一种新型变换器.该变换器利用阻断电容的电压使一次侧电流在零状态时快速下降,不必要求变压器漏感极小;输出整流管能够自然换流,避免了反向恢复造成的电压振荡和电压尖峰.并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PT代替传统LCC谐振电路构成的低成本ZVS-E类变换器.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新型E类变换器的工作原理;2)利用PSPICE仿真获得了该电路的基本特性;3)制作了一台应用PT的低成本ZVS-E类变换器试验样机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分别或同时采用PWM与变频控制法来调节输出电压,最高效率约为85%.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新型单相高功率因数的蓄电池充放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单相PWM整流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两部分.单相PWM整流器采用基于dq坐标系的简化控制,并结合单相锁相环使充放电装置实现了网侧电流正弦化和单位功率因数充放电.双向DC/DC变换器不仅能实现装置中能量的双向流动,而且能对蓄电池进行恒流、恒压充电,恒流放电.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LLC倍压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LLC倍压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基波分析法分析了该拓扑的增益特性,然后推导出了LLC倍压谐振变换器主回路谐振电流峰值的表达式,给出了LLC倍压谐振变换器的ZVS导通条件,建立了变换器优化设计模型。最后,利用MATLAB优化方法对LLC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控制及其先进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非线性控制技术和几类先进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综述了Lyapunov方法和反馈线性化方法(包括微分几何方法、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和Backstepping方法)与智能控制策略(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及与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预测控制的综合应用。最后指出了非线性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工业控制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由现代控制理论演化而来的各种先进控制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预测控制、Smith 控制和非线性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电厂热工过程的特殊性,将先进控制方法应用到过程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先进控制策略在火电厂热工过程典型控制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三相三线电压型PWM整流器属于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国内外学者已开始将非线性控制理论应用到三相三线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中,获得不同的非线性控制策略,如反馈线性化、逆系统、滑模变结构、功率控制、无源控制及自抗扰技术。分析了上述非线性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对于现行的整流器欠驱动控制共性问题,提出以无源控制策略为主、以线性或其他非线性或智能控制策略为辅的综合控制方案,可解决现行非线性控制策略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器人作业时新的力控制要求,本文综述了现有的传统控制策略与智能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传统力控制策略中的阻抗控制、位/力混合控制与自适应控制,其次介绍智能控制策略中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与优化控制.同时,对各控制算法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列举各算法的应用成果,并对未来力控制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改进以往控制算法中对加速度的控制为目的,克服某些算法控制下结构加速度反应增大的弊端,提出了转换开关控制算法,结合一座在底层安装一磁流变阻尼器的4层框架结构的算例,对在4种不同的地震波(E1-Centro波,Taft波,Kobe波,Cape波)作用下未加控制、Passive-On、Passive-Off、LQR、转换开关(On-Off)控制状态下的结构反应进行了计算,并就结构顶点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进行了减振率的对比分析,可看出该算法在位移控制方面与其他控制算法控制效果相近,但在加速度控制方面却优于其他算法,说明了转换开关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时滞过程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滞系统的控制是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大时滞系统的特点,全面总结了PID控制、Smith预估控制、达林算法、内模控制、预测控制、智能控制等各种控制方法,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的特点、改进方向,以及在大时滞控制系统的应用.最后指出高级控制技术和传统控制方法的结合是未来时滞过程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圆筒加热炉进行计算机优化控制,采用以出口温度为主调参数,以燃料流量为付调参数,组成串级调节回路以保证出口温度稳定.在优化控制中用常规控制与热效率在线自寻最优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组成加热炉热效率最优控制系统,以实现系统热效率最大.控制过程主要是瓦斯流量热平衡控制和过剩空气系数最优控制.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系统方案简单,控制稳定,干扰抑制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微耕机设计基本不考虑振动隔离,导致其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剧烈振动使操作者无法忍受。针对该问题,基于磁流变液的数学模型建立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和阻尼的数学模型,计算其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并设计一种新结构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进而建立隔振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刚度和阻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磁流变弹性体的性质,建立变刚度和阻尼的控制策略,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采用PID控制、开关控制和未加控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以检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阶跃输入时,PID控制系统的位移和速度响应能够迅速趋于稳定,开关控制的最大位移幅值是PID控制的2倍,最大速度幅值是PID控制的8倍左右;未加控制的位移和速度响应趋于稳定的时间最长,幅值也最大;多频正弦输入时,未加控制的位移幅值是开关控制的5倍多,是PID控制系统的10倍左右,速度幅值是开关控制的7倍左右,而开关控制的速度幅值略大于PID控制的速度幅值;随机输入时,开关控制的位移幅值整体上小于未加控制,而PID控制的位移幅值整体小于开关控制,且其位移曲线最平滑,速度曲线PID控制波动最小,开关控制次之,未加控制波动最大;混合输入时,未加控制位移和速度幅值分别是开关控制的4倍和7倍左右,开关控制的位移和速度幅值是PID控制的2倍左右,而且PID控制的位移和速度波动最小。综上所述:PID控制策略简单、控制效果最好,为后续工作的控制器开发和实验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转动惯量参数未知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精确控制问题,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不依赖于航天器精确动力学模型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首先,基于单输入单输出离散时间系统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推导得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程;然后,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拓展到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控制中,设计应用于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控制的无模型控制器;此外,为了缩短控制收敛时间,结合组合体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对姿态无模型控制器的控制过程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以在轨服务航天器目标抓捕后的操作为研究背景进行组合体航天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和无模型控制过程优化算法的数学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组合体航天器无模型自适应算法有效,能够实现惯性参数未知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精确控制;且通过无模型控制过程优化设计,可以实现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控制过程的快速收敛;同时,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控制理论,分析汽车无级变速传动装置(CVT)控制系统的要求和特点。根据CVT的起步控制、速比控制和夹紧力控制的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