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常规冷却与延迟冷却对中国杂交黄牛(鲁西黄牛×西门塔尔)宰后冷却过程中牛胴体pH值、温度变化、胴体冷却失重、肉色及成熟过程中剪切力值、背最长肌汁液损失、蒸煮损失、保水性、肌原纤维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冷却能减缓牛胴体温度的下降速率(P<0.05),加快牛胴体pH值的降低(P<0.05),提高牛背最长肌的嫩化速率,改善肉色(P<0.05),但加剧了汁液损失、蒸煮损失,降低了保水性(P<0.05).延迟冷却对成熟0d、3d时的肌原纤维结构影响显著(P<0.05),延迟冷却组的肌节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的肌节长度.  相似文献   

2.
延迟冷却对牛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常规冷却和延迟冷却对中国杂交黄牛(鲁西黄牛×西门塔尔)宰后冷却过程中牛胴体pH、温度的变化、胴体冷却失重、背最长肌汁液损失、蒸煮损失、保水性、肉色及成熟过程中剪切力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延迟冷却减缓了牛胴体温度的降低速率(P<0.05),加快了牛胴体pH的降低(P<0.05);延迟冷却提高了牛背最长肌的嫩化速度,改善了肉色(P<0.05),但增加了汁液损失和蒸煮损失,降低了保水性(P<0.05)。因此,优化延迟冷却程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牛背最长肌施以常规冷却和快速冷却处理,研究不同冷却方式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保水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快速冷却使蛋白性质在宰后12 h内变化不显著,使葡萄糖、乳酸含量及糖酵解潜力出现峰值时间提前,且肌原纤维蛋白疏水性、浊度及乳化性变化是宰后48 h至72 h蛋白结合水的能力减弱。此外,快速冷却比常规冷却处理牛肉的表观持水力在宰后6 h内较高、48 h后较低;宰后168 h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分别降低0. 11%和4. 37%,且差异极显著(p 0. 01),加压损失降低2. 07%(p 0. 05)。结果表明,快速冷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料肉质量,缩短僵化时间,提高保水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常规水冷与不同的真空冷却方式冷却的猪手进行对比,对猪手的冷却速度与冷却损失、色泽、质构特性、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通过对猪手进行感官评定,以研究不同冷却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段式冷却处理的冷却损失为3.35%,猪手的皮质脆性得到一定改善,且猪手的整体外观与使用真空浸渍的猪手差别不大,肉质部分也没受到较大影响,整个冷却时间相较于真空浸渍冷却缩短至78 min左右。在菌落总数检测上,两段式冷却为220 CFU/g,显著低于常规水冷的905 CFU/g。因此,两段式真空冷却既能缩短冷却时间,又对猪手的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快速冷却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嫩度与细胞凋亡酶活力的关系,以常规冷却和快速冷却处理的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宰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caspase-9、3活力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快速冷却处理使宰后初期肌肉中心温度下降速率加快,pH下降速率降低。在宰后6h内,MFI、caspase-9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pH、剪切力、caspase-9、3活力出现峰值时间延迟。此外,与常规冷却相比,快速冷却组剪切力值普遍较高,MFI较低。宰后168h,快速冷却组与常规冷却组MFI分别升高了56.59%、58.60%,差异显著(p0.05)。以上研究表明,快速冷却方式下温度下降速率的提高显著减缓了pH的下降,使caspase活力在成熟前期被抑制,导致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减弱,从而降低牛肉嫩度并延长肌肉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低盐腊肉为原材料,采用热质耦合传递模型,对其真空冷却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探究了冷却终压对腊肉冷却速率和质量损失的影响,并将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腊肉中心温度从80 ℃降至20 ℃过程中,当冷却终压为100 Pa时,实验测试耗时28 min,质量损失为8.0%,模拟计算耗时25 min,质量损失为8.5%;而在冷却终压为2000 Pa时,实验测试耗时58 min,质量损失为7.0%,模拟计算耗时57 min,质量损失为7.5%。这表明冷却终压降低,冷却耗时明显缩短,且实验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基于冷却终压对冷却速率和质量损失影响的模拟结果,将冷却终压与冷却耗时以及质量损失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发现冷却终压与冷却耗时呈指数函数关系,而冷却终压与质量损失呈线性函数关系,这为腊肉的快速降温及贮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延长冷却驴肉的货架期,该研究研制了复合生物保鲜剂并优化其浓度配比.在分析冷却驴肉贮藏期内的优势菌相后,选用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D-异抗坏血酸钠为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成分,设计L9(33)正交试验得到复合生物保鲜剂,检测冷却驴肉在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后第0天到第18天内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pH、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8.
快速冷却对山羊背最长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头云南地方云岭黑山羊(羯羊)屠宰、劈半后,左半胴体进行常规冷却(0~4℃冷却24h,相对湿度90~95%),右半胴体进行快速冷却(-20℃,冷却1.0h后,转入0~4℃冷却23h,相对湿度90~95%),取背最长肌,测定相关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样品经3d成熟,快速冷却的羊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常规冷却(P<0.05),快速冷却的羊肉嫩度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冷却(P<0.05),而pH、肉色、蒸煮损失等指标两种冷却方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本试验采用的快速冷却方式对山羊肉的嫩度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
6头云南地方云岭黑山羊(羯羊)屠宰、劈半后,左半胴体进行常规冷却(0~4℃冷却24h,相对湿度90~95%),右半胴体进行快速冷却(-20℃,冷却1.0 h后,转入0~4℃冷却23h,相对湿度90~95%),取背最长肌,测定相关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样品经3d成熟,快速冷却的羊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常规冷却(P<0.05),快速冷却的羊肉嫩度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冷却(P<0.05),而P H、肉色,蒸煮损失等指标两种冷却方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本试验采用的快速冷却方式对山羊肉的嫩度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粽子在蒸煮后需冷却。为了寻找合适的冷却方法,通过真空冷却、冷风冷却、自然冷却3种方式处理煮后的3种速冻粽子,测定这些粽子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冷却方式相比较,真空冷却速率高(P0.05),冷却损失较高(P0.05)。质构分析表明:真空冷却产品硬度较大(P0.05),而黏着性、弹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感官分析表明:真空冷却的产品口感虽然不及常规冷却的产品,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化学指标分析表明,真空冷却能显著降低菌落总数。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豆沙粽子和肉粽子真空冷却与常规冷却的产品挥发性气味显著不同,而对白粽子的影响不显著。真空冷却是一种快速、安全的冷却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冷却方式对熟制春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9):102-107
探索自然冷却、冷风冷却、真空冷却与混合冷却4种冷却方式对熟制春卷品质的影响。将熟制春卷中心温度从80℃冷却至室温20℃,然后于4℃下贮藏18 d。对春卷冷却后的失重率、色泽、气味、质构、感官评价以及贮藏期间的pH值、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及对比。结果表明:真空冷却的冷却速率显著高于常规冷却,但产品的质量损失也显著高于常规冷却;真空冷却产品硬度和脆性较高,但色泽、形态、气味感官评价较低,混合冷却可改善真空冷却的缺点;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真空冷却和混合冷却对样品pH值的影响较小,且能显著减少微生物污染,从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适宜的宰后羊肉冷却程序,采用不同冷却方式(常规冷却,0~4℃放置96 h);延迟冷却,(15±0.5)℃先冷却8 h,然后在0~4℃条件下冷却至96 h;高温冷却,(25±0.5)℃冷却2h,然后放置在0~4℃条件下继续冷却至96 h)对宰后羊肉进行冷却处理,研究不同冷却方式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迟冷却和高温冷却显著增加了羊肉的蒸煮损失率,降低了羊肉的剪切力值,提高了羊肉嫩度,缩短了羊肉的成熟时间(P<0.05);同时提高了羊肉的L*值(P<0.05),增加了a*值(P<0.05),使羊肉的色泽鲜红;此外高温冷却和延迟冷却提高了羊肉的羰基含量(P<0.05),降低了巯基含量(P<0.05),温度越高,羊肉蛋白的氧化程度越大;而且高温冷却的菌落总数显著高于常规冷却和延迟冷却(P<0.05),存在腐败的风险。试验结果证实延迟冷却和高温冷却对羊肉品质的改善均具有积极作用,但考虑微生物和蛋白氧化的因素,延迟冷却更适宜作为宰后羊肉冷却程序。  相似文献   

13.
以20只小尾寒羊胴体按试验设计劈半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两段式冷却(温度-13℃~-15℃、时间2 h,风速3 m/s,随后转入常规冷却间至24 h)和常规冷却(温度0℃~4℃、时间24 h)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羊背最长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式冷却处理加快了羊胴体温度下降速率,延缓了p H下降速率,显著降低了羊胴体冷却损失,使剪切力值增大,对宰后24 h的肉色、蒸煮损失和汁液损失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包子熟制之后需要冷却然后才能进行包装贮藏,为找到最适合熟制包子的冷却方式,文中通过对产品进行自然冷却、鼓风冷却、真空冷却和混合冷却4种不同的处理,比较其在同一温度下贮藏不同时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冷却方式对产品保质期有不同影响(P<0.05),混合冷却方式具有取代常规冷却和真空冷却方式的可行性。混合冷却的质量损失明显低于真空冷却而冷却速率显著快于常规冷却方式;在色泽方面混合冷却可以改善真空冷却的颜色较暗这一缺点;在硬度与电子鼻分析方面混合冷却与常规冷却相比有较明显差异(P<0.05),但相对于真空冷却已有提高,在黏聚性、黏性、咀嚼性等方面混合冷却与常规冷却没有显著差异(P>0.05);感官评分的可接受性明显优于真空冷却。在化学指标测定方面:混合冷却与真空冷却对pH值变化的影响较小(P>0.05)并且可以降低包子皮的老化程度;混合冷却与真空冷却均可以显著延缓微生物污染和脂肪氧化程度,从而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屠宰工艺对冷却肉滴水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生猪屠宰工艺对冷却肉滴水损失的影响.综述了禁食、致昏、戳刺、放血和胴体冷却与冷冻等工艺对冷却肉滴水损失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冷却肉肌肉保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37℃贮藏条件快速检测了辐照酱驴肉的贮藏效果及品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处理能够有效地杀灭酱驴肉产品表面污染菌、不同程度地减缓了贮藏过程中产品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增加,辐照剂量越高作用效果越好。2.0~10.0kGy的辐照处理对酱驴肉色泽指标(L*值、a*值和b*值)和质构指标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6.0kGyγ-射线辐照后酱驴肉产生微弱的辐照味,随着辐照剂量升高辐照味越浓。  相似文献   

17.
真空冷却与常规冷却方式对白煮牛肉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静  李兴民  刘毅 《肉类研究》2007,(10):8-11,32
本实验研究了真空冷却方式与冷风冷却,自然冷却方式对白煮牛肉品质的影响。样品中心温度从80℃冷却到10℃以下,与冷风冷却(120min)室温冷却(240min)相比较,真空冷却(24min)冷却速率较高。与常规冷却方式相比较,真空冷却的冷却损失较高,剪切力较大,硬度较大,弹性较低,色泽较差。感观分析表明,真空冷却样品总体可接受性不及常规冷却样品。微生物检测表明,真空冷却能显著降低菌落总数,减少细菌增殖,保证样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浸泡式真空冷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与冷风冷却比较,研究不同初始水温下浸泡式真空冷却对蒸煮羊肉冷却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式真空冷却过程中,浸泡液初始温度越低,羊肉的降温速率越高,质量损失越大。为提高冷却速率,降低质量损失,筛选最佳初始温度25℃。此温度下,浸泡式真空冷却的冷却速率明显高于冷风冷却,其质量损失明显低于冷风冷却(P0.05)。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经浸泡式真空冷却的羊肉,其剪切力均小于经冷风冷却的羊肉,而在弹性、内聚性等方面与冷风冷却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浸泡液初始温度对羊肉的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酱卤鸡肉真空冷却的可行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真空冷却、浸液真空冷却、自然冷却和鼓风冷却,得到冷却方式对冷却速率、冷却损失、品质变化及后期贮藏阶段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对真空冷却和浸液真空冷却可行性评估。普通真空冷却质量损失过多,对产品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实验尝试对样品进行浸液真空冷却,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损失,其冷却时间明显小于自然冷却和鼓风冷却(p0.05)。对品质的影响:不同冷却方式之间,剪切力、TPA、色度值均存在差异。真空冷却样品的剪切力、硬度、咀嚼性要明显大于其他冷却(p0.05),弹性较差,真空冷却形成的多孔结构对后期储藏阶段脂肪氧化有促进作用。真空冷却的样品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自然冷却和鼓风冷却,对产品的保藏有利。综合评估,浸液真空冷却要优于其他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快速方便的驴肉制品分子鉴定方法,本文以驴肉和常见的掺假肉类(鸭肉)为研究对象,筛选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便携式Mini8 Plus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通过绘制扩增标准曲线及确定驴肉和鸭肉的质量与DNA比值常数,对不同掺入比例(加入定量的鸭肉制成含量分别为20%、40%、60%、80%)的模拟样品和实际驴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驴、鸭肉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与马、猪、山羊、梅花鹿、牛、鸡、狗肉明显区分;对驴源性DNA成分的检出限为0.01 ng/μL,鸭源性DNA成分的检出限为0.1 ng/μL,对驴肉与鸭肉混合物中鸭肉成分的灵敏度为0.1%(w/w);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驴肉DNA扩增标准曲线:y=-3.584x+27.003,R2=0.9982;鸭肉DNA扩增标准曲线:y=-3.538x+30.907,R2=0.9991;采用已建立的方法对35份驴肉样本进行市场试点调查,发现6份(17.1%)驴肉样本中含有鸭肉成分。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驴肉产品中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