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在审美性和环保性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室内环境设计贯彻生态理念,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符合环保要求的室内环境。从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特点和艺术设计目标出发,结合生态理念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研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表达路径,旨在实现环保与艺术审美的统一,进一步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文化重镇,承担着学习、传播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的重要群体,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干部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当前高校学生于部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和反映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构建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市域评估单元,采用双目标渐进赋分,评估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最高,均值为69.95;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均值为67.61,最后是京津冀城市群,均值为59.04。三个城市群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短板都体现在绿色环境领域。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揭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为城市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构建生态文明统计核算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虽然我国目前已有一定的资源环境统计基础,但由于缺少生态文明统计核算的顶层设计,因此无法将这些数据有效整合于统一框架。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了我国在生态文明统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SEEA2012–CF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统计指标体系和核算框架,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文明统计核算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刚 《包装世界》2013,(3):100-102
生态环境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态关系环境,传播生态文明的校园环境必然遵循生态环境价值观。生态校园环境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元素应用必须以彰显生态文明文化为主题,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如此才能实现以人和环境为主体的地球生态文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目标渐进法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包含4个领域、10个目标、25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对比和改进现有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双目标渐进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法对2014年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较低,东南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但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与预期目标及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控制、产业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方面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经验方法,同时在深刻剖析新型城镇化特征、内涵以及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等理论基础上,梳理出构成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层级,收集分析各类数据资料,选择既有价值和代表性又具有可获取和可操作性的指标,力求做到客观、准确、科学、全面,构建出符合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朝阳市区域现状,通过专家意见调查法,建立了适用于朝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对朝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并与辽宁省平均水平比较。结果表明,朝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在2010-2011年间呈上升的趋势,但增长速率相对较慢,与辽宁省相比较,属生态优势型,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9.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客观上要求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进行比较,以确立赶超目标,找准发展重点。本研究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指标体系,以20国集团经济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为评价对象,从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资源利用领域展开评价,获得各经济体生态文明指数2017和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率(1990—2015)。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名靠后,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在环境质量上,其次是资源利用效率。但我国在建设进步的速度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正在奋起直追。本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任务层次、战略重点以及赶超先进水平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了生态文明产生的科学基础与工程内涵,像土木工程依靠地基一样,认识生态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核心。提出了地域生态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指出新型生态工程是适应生态承载力的工程,以桂林地区的水利工程为例提出了生态工程的“四生”原则。指出新型城镇是叠加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上的人工生态系统,新型城镇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应遵照生态工程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1.
陆超 《包装工程》2017,38(10):146-150
目的研究交互通用性设计原理在儿童早教生态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以市场上新开发设计的一款儿童早教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群体对该产品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从感知触碰、视觉索引、语音识别等基本的交互方式,去构想儿童早教机器人的生态功能,并将其通用性的设计特征,运用全新层面的科学技术得以呈现。结果儿童早教生态机器人的开发过程,将全面诠释交通通用性设计原理的创新性和必要性。结论通用性设计原理能够更进一步地拓宽产品交互的研究层面,由此可见交互通用性设计原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未来儿童早教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师将会着重运用交互通用性设计原理对产品新功能进行深层次的再设计,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彭国斌 《包装工程》2017,38(18):132-135
目的探析桂北壮族传统日常生活用具的设计及其审美表征,了解壮族造物观念与思想。方法从生态学视野出发,通过具体典型案例分析这些传统用具的原生态设计理念,从材料、工艺、结构、功能使用、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取向等多角度进行展开。结论典型的桂北壮族传统用具始终遵循依法自然的原生态设计思想理念,讲究功能上的方便实用,体现出朴素自然的艺术审美,并将理想与情感巧妙地寄情于物,体现了内容与形式,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消费为全球带来工业文明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加剧、气候变化显著、能源贫困突出、能源安全问题凸显等负面影响。我国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国内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领域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之一。开启新的能源革命,实现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化,是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也是推动我国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基础。本文回顾了人类文明与能源革命的发展历史,从推动文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全球能源革命的总体趋势,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随食品链相关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生长-失活-再生长"生态行为规律.方法 以热加工为失活条件,综述单增李斯特菌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和相关机制.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在"生长-失活"过程中,细胞的历史生长条件会对其失活特性产生影响,在"失活-再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历史生理状态会影响其修复再生长的延滞期.结论 食品链中细菌的生长和失活是连续的过程,有必要研究在连续的环境条件变化过程中细胞的生态行为,以期为食品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防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更复杂、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逐步付诸实践。本文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入手揭示了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阐释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理念变革分析的基础上,解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意义;最后结合现状提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建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品设计中的伪生态设计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凯宁  刘嘉豪  孟颖 《包装工程》2019,40(2):143-147
目的针对近年来生态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随之许多产品在设计及包装上以生态为噱头试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实际本身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生态设计标准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方法从案例分析法入手分析产品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包装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伪生态设计现象,并以对比分析的方法与真正的生态设计案例作比较。结论试图从根源上消除伪生态设计对生态设计发展的影响,提高人们对生态设计的理解,加深对生态设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志鹏 《包装工程》2020,41(8):286-289
目的分析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实现的审美构建。方法从茶叶包装市场的调研与设计现状分析谈起,总结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与审美表现的现实需求,提出将传统文化元素在其中进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构建方向,接着从传统文化元素中较有代表性的水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角度展开深入探究,为构建具有传统文化审美特质的茶叶包装设计理论提供参考与借鉴。结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必须打破传统格局和设计思想的束缚,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加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现代文明,提高视觉的冲击力与审美特质,如此才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呈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与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本文梳理了福建省自2001年以来在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福建省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巨大、与生态文明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仍不健全、闽西和闽北山区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总结了福建省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转变方式、绿色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建议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在福建省集中示范,形成制度合力,增强引领示范效应;建议福建省在下一阶段应着力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优化国土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刘维尚  史明熙  郭绮涵  何妍  刘晓璐 《包装工程》2023,44(6):241-249, 257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和策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据调研法等,分析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对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运用文献分析法与网络调研法,从理论层和实践层两个方面了解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农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合农产品的特点,从健康生态理念的物质层、意识层、体验层三个维度,探索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路径模式,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并以山海关大樱桃为例进行包装设计实践。结论 将健康生态理念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中,从消费情景、生命周期、地域文化三个维度赋予农产品包装独特的识别性和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和美的追求;以包装为媒介,传播地域文化与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对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与地域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姝  张子璇 《包装工程》2022,43(16):347-354
目的 探究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文创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的新方法,寻求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塑造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法 从新文创理念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以传统文化遗产为内容的IP建设发展现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参考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构建在现代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结合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设计实践验证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并完成设计应用。结论 在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