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进口节点的挑流作用在鹅头型汊道形成及演变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长江中下游陆溪口鹅头型分汊河道为例,通过总结其各个演变周期间的异同,分析了进口赤壁山节点在上游界牌河段不同河势条件下对陆溪口汊道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河势变化通过改变节点挑流作用强弱,影响汊道进口水流动力条件,从而最终影响到汊道演变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2.
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左汊潜坝工程是首次在长江主汊中采用全断面潜坝形式实施的汊道控制工程,工程建成后使和畅洲左汊分流比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了工程预期目标。为研究潜坝工程对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的影响,比较了潜坝工程建成前后汊道平面、断面、分流比、槽蓄量等要素的变化;分析了来水来沙条件、上游河势变化、河床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汊道的影响;从两汊道阻力变化对比、相对引水深变化及上游流速分布的改变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潜坝工程对汊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潜坝工程建成后和畅洲汊道发生了有利变化,而潜坝工程是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朝着有利方向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长江八卦洲汊道的治理,进行了定床及动床河工模型试验。提出的整治工程方案已被采纳实施。近年实测资料表明,工程已见成效,成功地防止了右汊内新生圩港的淤积,并缓解了左汊的衰退趋势。对汊道及边滩型河道的演变理论及整治方法提出的新见解,以及取得的整治经验对长江大河的整治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长江贵池分汊河段进口及左、中、右3汊的河势及其分流比的变化,并预测了近期的演变趋势;建议加强观测,对两岸江堤及汊道进行整治,以稳定河势及汊道的分流比。  相似文献   

5.
刘中惠 《人民长江》1993,24(12):31-37
长江中下游典型的鹅头型汊道有8个,其形态特征往往为多汉并存,沙洲罗列且成不对称分布,这些汊道中较稳定的有枞阳,八卦洲河段,变化较大的有陆溪口,团风,龙坪,官洲及铜陵河段。鹅头型汊道多形成于地质构造相对凹陷区两以上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地区,并发育在自身所造成的河流冲冲物上。其演变特点是主支汊分流比不断变化;主支汊交替转化,主泓周期性摆动;主流单向汇聚,崩岸,切滩时有发生。形成鹅头型汊道的必要条件是应有适  相似文献   

6.
长江南京河段为典型的分汊型河流,五十年代以来,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和治理,河段自上而下依次为梅子洲,八卦洲,兴隆洲三个汊道,其中兴隆洲汊道1985年堵汊复归为单一河段,梅子洲汊道处于变道的下半段,演变不十分剧烈,通过整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八卦洲汊道演变较为复杂,且治理时机稍晚,通过整治抑制了变化速率,兴隆洲汊道的形成和发展较快,堵截兴隆洲左汊这么大的发展中汊道在长江上尚属首例,本文对三个汉道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1~2005年长江界牌河段南门洲的实测资料和以往分析成果,概述了界牌河段南门洲汊道的基本情况和冲淤特性;针对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的河床演变特性,并结合界牌河段南门洲汊道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值和实测断面资料,计算了南门洲汊道及出口河槽断面的演变过程和泥沙淤积量,分析和总结了长江界牌河段实施整治工程以后,南门洲汊道及出口河段的河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较系统的文献调研,介绍了分汊形成机制如中心沙坝沉积、横向沙坝转换、斜槽切断、复合沙坝切割和河道决口,水沙分配影响因素如汊道几何形态、汊道河床地形、汊道内的水力特性和潮汐等因素,和水沙分配计算方法等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以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为例,总结了其分汊河道的水力特征和演变规律。最后探讨了分汊河道研究中还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汊形成与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平面形态复杂,整治难度大。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汊道分流比、深泓线及断面要素等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汊道近期河床演变特性,主要表现在左汊继续发展,右汊缓慢萎缩。为此,提出了汊道整治思路和整治工程方案,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单方案看,工程规模越大,左汊减流越多;随着潜坝坝顶高程的增加,潜坝对左汊分流控制作用加强。左汊潜坝工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钟凯  边晓东 《吉林水利》2016,(12):12-15
根据长江南京江段的水流特性,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长江南京江段滩群演变及其分流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新生洲汊道的演变对下游新济洲汊道、 新潜洲汊道、 梅子洲汊道和八卦洲汊道的演变有明显影响,在现状江道条件下,若新生洲左汊未来发展,将会引起下游新济洲左汊衰退、 新潜洲左汊衰退、梅子洲左汊发展和八卦洲左汊衰退,这样为全面地规划整治长江南京江段的工作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生态保护的重点研究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现状、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从航道工程的建材性质、方法技术等角度,选择推进长江航道工程生态化改造的课题研究方向,并结合江豚、"四大家鱼"和其他鱼类的习性及保护对策,选择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生态保护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芦家河水道沙泓中段在枯水期存在著名的"坡陡流急"现象,是长江中游航道的瓶颈段。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分析,系统研究了近十几年来芦家河水道沙泓的演变机理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受芦家河水道下游枯水位持续下降的影响,芦家河水道进出口落差加大,枯水比降在沙泓中段进一步集中;长达1.7 km的沙泓中段表流加速段是水位控制核心区段,比降增加最为明显,并导致急流段流速持续增加,估计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7000~8000 m~3/s流量区间的最大表面流速增加了约1 m/s;河床的强抗冲性是维持沙泓中段"坡陡流急"现象的前提条件,急流区河床组成以宽级配卵石为主,近年来急流区河床在持续冲刷下切过程中,存在卵石短程输移搬运的现象;主要冲刷区河床抗冲性有所减弱,可能存在抗冲粗化层破坏的情况,若芦家河水道出口枯水位进一步下降,急流区存在进一步冲刷下切的趋势。本研究试图为芦家河水道乃至整个砂卵石河段的航道维护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科学与水工程》2022,15(2):114-124
Hydrological, sediment, and bathymetric data of the Shashi Reach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for the period of 1975–2018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water level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 on utilization of water depth for navi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Shashi Reach riverbed was significantly scoured and incised, with cross-sectional profiles showing overall narrowing and deepening. This indicated a strong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water depth of the channel. The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in-channel topographical features showed that the Taipingkou diara underwent siltation and erosion, with its head gradually scoured and relocated downstream after 2008, and the Sanbatan diara continued to shrink and migrate leftwards. Low water levels with the same flow rate over the study period decreased. For instance, from 2003 to 2020, the water level at the Shashi hydrological station decreased to 1.37 m with a flow rate of 6 000 m3/s. Furthermore, the designed minimum navigable water level of the Shashi Reach was approximately 2.11 m lower than the recommended level. In terms of utilization of the channel water depth, continuous scouring of the river channel 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a reduction in discharge at the Taipingkou mouth, which will improve the water depth conditions of the channel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the Shashi Reach. With several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s, the 3.5-m depth of the Shashi Reach would basically be unobstructed. This promotes utilization of the shipping route from the Taipingkou south branch to the Sanbatan north branch as the main navigation channel during the dry season.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current water depth and the clear width limitation of the navigation hole at the Jing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 this route can still be favored as the main navigation channel with a 4.5-m depth during the dry season.  相似文献   

14.
刘振胜  李英  黄薇  常福宣 《人民长江》2005,36(10):15-17
长江下游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枯水季节,长江下游各地区、各部门用水量大,水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凸现.如何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采取系列的措施来实现,水量分配方案的研究向水资源合理配置迈出了第一步.从长江下游干流枯季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原则、目标、思路出发,对长江下游干流水量分配模型、思路进行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江口水土资源和岸线开发利用工作对该段河床演变和水动力变化的影响,根据2012年及2013年枯水期长江口澄通河段两次大范围床沙取样监测成果,分析了各主支汊床沙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丰枯水年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澄通河段主槽砂粒粗,浅滩砂粒细;主汊砂粒粗,支汊砂粒细;总体上,从上游向下游床沙粒度逐渐变细;主槽及主汊区域床沙类型主要为细砂及粉砂质砂,支汊及浅滩区域床沙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及黏土质粉砂;2012年,全河段床沙的粒度组成表现为,砂含量大于粉砂含量,粉砂含量大于黏土含量。  相似文献   

16.
长江源广泛发育辫状河道,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辫状河群,在水流泥沙与河床地形数据缺乏的条件下,长江源辫状河道形态的时空变化尚缺少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研究长江源通天河局部辫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与分汊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6年辫状河段的水域面积与河床面积之比在年内呈现单峰变化过程,即汛期4—9月份逐渐变大,非汛期10月—次年3月趋于变小至基本不变,而且近30 a有所增加,间接反映了长江源径流量增加的趋势。辫状河段的36个横断面的汊道数指数和汊道长度指数分别为4~10和5~12,在1994,2005,2015年其均值几乎维持不变,表明此辫状河段的整体形态具有自相似性且河型不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长江中游陆溪口水道的演变过程。由于近10年水道上游的来沙呈逐年减少趋势,陆溪口水道河势相对稳定。预测了水道的演变趋势,并提出了整治水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控制长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支持南水北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市原水供应的形势和长江口咸潮入侵的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季节,长江口水源地易受咸潮入侵影响,入侵路径为南支咸潮直接入侵和北支咸潮倒灌间接入侵(水文测验数据表明,后者影响较大);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工程建成后,在枯水季节运行将减小长江口径流量,降低长江口水位,从而加剧咸潮入侵长江口水源地.为了既保护长江口南支河段淡水资源,又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上马,上海市水务局已立项对控制北支咸潮倒灌的工程措施以及合理调度和配置长江水资源的非工程措施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末,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断加剧,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项目实施,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基于对当前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调查,介绍了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以为长江源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是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四大片"之一,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以来,经过20 a的连续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对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夷陵区、重庆市云阳县等典型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长治"工程20 a来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07年与1985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幅高达28%;通过水土保持规模经营,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了以茶叶、柑橘为主的经果林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库区群众增产增收,减缓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环境容量;同时"长治"工程对减少三峡入库泥沙和面源污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