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于配置双进双出磨煤机的火电机组,燃料控制的及时、准确性关系到机组协调系统的调节品质和变负荷工况下主汽压力、主汽温度等主要参数的稳定性。为解决锅炉燃烧指令的快速跟随性,以及入炉煤量的高精度控制这一难点问题,介绍了一种燃料控制优化策略,通过优化改进燃料主控控制方式、制定一种磨煤机动态瞬时入炉煤量计量和表征方法,提高锅炉燃烧控制品质和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协调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混煤掺烧可有效降低火电厂燃料成本,但导致锅炉入炉煤煤质多变且偏离设计煤种。如何在复杂煤质下保障锅炉安全、经济、环保运行,是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当前锅炉燃烧涉及的制粉、配风、设计制造等环节的主要瓶颈问题,提出了从燃料输入的优化、锅炉燃烧设备优化改造、燃烧精细运行控制三个方面紧密协同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实现煤粉侧精细控制、炉内精细配风的关键监测及优化运行技术及发展应用现状。锅炉燃烧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给出的方案为火电厂实施燃烧优化工程提供了必要的设计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锋  方超 《华东电力》2014,42(2):396-399
对火电厂现有的入厂与入炉之间的两个燃煤损耗指标进行了分析,煤场存损率只是燃煤损耗的一部分且不便测求,入厂与入炉煤热值差因当期锅炉燃用的煤与入厂煤不对应而经常失真。为此,界定了统计期内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从热量平衡和综合热值入手,提出了入厂与入炉间燃煤热损耗率、标煤损耗率、入厂与入炉煤综合热值差、综合热值损耗率等新指标,并对评判标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这些新指标综合并真实反映了入厂与入炉之间燃煤数量及热值的变化,可用于燃料管理考核,可将其作为《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配煤掺烧过程中煤质数据滞后、配煤结果不准、无法获取锅炉实时燃煤数据的难题,研究利用皮带式入炉煤煤流全元素实时分析设备,实时获取皮带煤流煤质数据,并与配煤设备、在线掺烧优化软件相结合,形成在线掺烧优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入炉皮带煤流煤质数据,反馈调整煤场配煤煤种及比例,实现精准配煤,计算实时锅炉运行经济指标,并可采集锅炉运行数据,实时优化锅炉运行氧量、风门开度等关键控制参数。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可帮助电厂燃用更多标煤单价较低的经济煤种,并通过实时燃烧优化调整使锅炉运转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使电厂获得可观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给煤机是燃煤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辅机设备,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输煤供煤系统,与磨煤机设备配合,承担向锅炉连续、定量、均匀供煤的任务,是锅炉燃烧系统的重要辅助设备.现代给煤机的给煤控制要求可实现在运行过程中对燃煤进行精确计量,并根据人工设定值和燃烧控制系统的反馈信息控制给煤率,使输送入锅炉的燃煤量与所需燃料量相匹配,从而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及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确定了掺煤燃烧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的主要考核指标.应用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建立了燃料比和入炉燃料低位热量等指标的在线监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的实时在线监测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电厂锅炉燃煤的燃烧产物,利用产物与燃料之间的质量平衡以及对燃烧条件的监测,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电厂入炉煤元素分析软测量模型。根据应用实例,实际仿真表明该模型计算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准确度,符合电厂在线监测煤质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煤元素分析和在线分析仪,优点显著。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煤粒度级配的要求,完全依靠燃煤筛分破碎系统,要求燃煤通过筛分破碎系统后,能够获得理想的颗粒。研究三级筛分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入炉煤粒度,提高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燃煤发电机组中,锅炉燃烧系统的在线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锅炉效率的在线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传统的锅炉效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在锅炉燃烧管理系统中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锅炉效率会受到锅炉入炉煤量、煤的元素分析和低位发热量以及飞灰含碳量等参数测量的制约。以往锅炉效率计算中以燃煤为基础计算输入热量,本文尝试以锅炉运行中所消耗氧量为基准计算锅炉的输入热量,从而避开了上述制  相似文献   

10.
以太原第一发电厂燃料成本分析管理为背景,以降低燃料成本为目的,提出了入炉煤配比的最优化问题,该问题是衡量燃煤电厂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基础。该问题以单纯形算法为基础原理,采用ORACLE中的PL/SQL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算法,计算出了入炉配煤比及耗煤的最低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了每台锅炉的用煤量,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入炉煤配比的最优化问题对于电力系统燃料成本分析,给予了较好的决策支持,决策者可以根据计算出的配煤比,来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使得系统决策可以更准确、更方便地进行,并且对于系统的成本节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所以入炉煤配比的最优化问题对于电厂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厂燃料管理及煤质优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电厂燃料管理及煤质优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重点介绍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数据流程。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在电厂局域网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燃料管理,对指导燃料采购及配煤、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MPS-255中速磨煤机喷嘴环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永辉  高殿臣 《热力发电》2007,36(12):90-91
对影响元宝山发电有限公司3号锅炉MPS-255中速磨煤机出力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磨辊磨损、磨盘磨损、喷嘴环磨损及喷嘴环不合理是磨煤机出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对此,更换了磨辊和磨盘,并将固定式喷嘴环改造为旋转式喷嘴环,改造后磨煤机出力提高,保证了锅炉燃煤需要。  相似文献   

13.
徐晓光  赵毅 《热力发电》2012,41(5):1-3,11
褐煤提质技术分为脱水提质、成型提质、热解提质3类。介绍了国内外典型褐煤提质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开发褐煤提质所面临的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对我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褐煤提质是其作为发电用煤的重要环节,应细分提质褐煤的应用市场,提高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印尼煤燃烧特性的改善及在300 MW机组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电用煤重要煤源之一的印尼煤,大部分需经混配煤后才能在燃用烟煤锅炉上使用。介绍一种典型印尼单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实验室研究结果以及在300MW机组应用试验情况。沉降炉和热天平分析结果表明,印尼单煤具有超高挥发分和水分、低灰分、低灰熔点和低发热量的特点,具有极易着火、极易燃尽和严重结渣的特性。配煤后,其着火和结渣特性得到明显改善,炉内温度场及结渣情况明显改善,但对磨煤机干燥出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永刚 《广东电力》2008,21(1):50-53
火力发电厂燃料系统担负着电厂燃煤的卸储、输送和供配等任务,它的配置情况将直接影响供配煤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以沙角C电厂为例,对发电厂燃料系统的设备配置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分析了系统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理解与分析该系统并进行优化管理,是保证燃料系统安全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火电厂燃料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目前火电厂燃料管理的落后环节和不适应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燃料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煤耗,使资金能更有效地利用,并归纳总结了合同的质价分类,按批次计算价格,煤耗的分析计算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该燃料系统保证了成本计算分析,煤耗计算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更加快速,准确,合理,使电厂燃料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大型火电机组目前面临着煤质多变的问题,煤质的大范围实时变化会影响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实时的煤质校正方法,通过定义煤质做功能力系数来构造煤质校正系数,引入燃料控制系统,实时修正入炉燃料测量值,改善控制系统动态品质。方法采用负荷、燃料量和发电煤耗等参数进行实时计算,简单易行,便于组态。通过数据验证和控制仿真验证了煤质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对煤焦油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粘度大的煤焦油经过与其它燃料油混合、加水和乳化剂乳化降低粘度后可以成为流动性较好的合成燃料油。在锅炉上的燃烧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合成燃料油易点燃,且具有稳定的燃烧特性,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与重油、重柴油相似。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基于动量法的乏气送粉锅炉的煤粉浓度与风速的测量原理。在天生港电厂GKS-9000DCS系统上开发了风粉在线监测系统,对系统的软硬件组成、测量的关键性技术、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等进行了介绍。系统可为运行人员及时监测锅炉风粉实况和进行燃烧优化调整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吴学庆  杨涛 《发电设备》2012,26(4):271-274
介绍了智能煤场的概念,探讨了火力发电厂智能煤场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重点介绍了所开发的智能煤场管理系统的的结构、各模块功能及其在某火电厂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应用可实现煤场的智能管理和配煤掺烧,从而满足锅炉燃烧的需要,实现了发电厂对燃料的优化控制;并提出了该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扩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