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采用微胶囊分散染料和中性固色活性染料一浴法对涤/棉模拟交织物染色,分析了微胶囊分散染料对棉织物、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涤纶的沾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pH、氯化钠用量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沾色以及微胶囊分散染料对棉织物的沾色均较少,随着氯化钠用量的增加,染色棉织物的表观色深逐渐增加,而涤纶织物的表观色深有所下降.中深色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入一定比例的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微胶囊分散染料,染色pH=7,染色温度130℃,保温时间60 min,氯化钠用量40 g/L左右,涤/棉混纺织物用微胶囊分散染料/中性固色活性染料染色后,各项色牢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对羊毛和棉浅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用量对羊毛和棉深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0.5%(owf),pH值为5,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3%(owf),加入少量酸性染料,pH值为7,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锦棉提花织物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染棉时对锦纶组分沾色问题,文中采用自制锦纶防沾剂在酸性条件下对锦棉提花织物进行预处理,再用RGB系列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探讨锦纶防沾剂预处理工艺如锦纶防沾剂用量、醋酸用量、预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对锦纶留白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及染色后织物K/S值。结果表明,锦纶防沾预处理优化工艺为锦纶防沾剂2.0%,醋酸用量1.0%,浴比1∶20,90℃处理30 min;最优化处理工艺条件下,锦纶防沾剂可有效防止活性染料对锦纶的沾色,同时织物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弱酸性深蓝5R和中性蓝BNL酸性染料对改性锦/棉织物染色,分析了改性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染色pH和染色温度对改性锦/棉织物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探讨了固色工艺对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测试了改性织物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6 g/L改性剂和2~4 g/L氢氧化钠对锦/棉织物改性,染色温度90℃,pH为2~4,弱酸性深蓝5R和中性蓝BNL可在锦/棉织物上获得较好的同色性,染色后采用双固色工艺对染色牢度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晓春  曹机良 《丝绸》2012,(6):12-15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蚕丝/棉模拟交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在蚕丝和棉织物上的上染情况,探讨了NaCl质量浓度对中性固色活性染料Argazol红NF-3B染色蚕丝和棉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质量浓度对中性固色活性染料Argazol黄NF-GR、Argazol蓝NF-BG染色蚕丝和棉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蚕丝/棉模拟交织物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Argazol红NF-3B可用于蚕丝/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在一定的染色条件下染色蚕丝/棉模拟交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5,(22)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分别对木棉/棉混纺织物(20/80)和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氯化钠、pH调节剂和染料用量,以及染色温度和时间等对木棉/棉混纺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与棉织物进行对比,测试了染色织物的K/S值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中性固色活性染料染色木棉/棉混纺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染料2%(omf),NaCl 50 g/L,pH调节剂1 g/L,100℃染色60 min。染色织物具有较高的表观色深,染色牢度能够达到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棉/锦混纺织物染深色系时,采用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两浴轧染染色方法,但是存在锦纶沾色差、布面深度不够等问题。探究了棉/锦混纺织物深色系的高色牢度轧染工艺,对染色、固色工艺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在酸性皂洗工序中加入阴离子固色剂,后整理时采用阳离子固色剂的双重固色,实现了棉/锦混纺织物深色系高色牢度的轧染染色。该工艺相对于现有染深色工艺,可以明显降低染料用量,缩短工艺流程,同时降低成本,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
引入沾色概念,根据测配色原理建立锦棉织物同色性配色公式。研究酸性染料对棉和活性染料对锦纶的沾色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酸性染料对棉的沾色影响小,可忽略,而活性染料对锦纶的沾色影响大,不能忽略。根据上述结果,对同色性配色公式进行简化,建立一套锦棉织物同色性配色方法,并对该方法准确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锦棉织物的同色性染色。将沾色概念植入测配色理论,调整了配色程序,降低了同色性配色误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型染料雅格欣红对纯棉织物和锦纶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氯化钠用量、固色时间、浴比、碳酸钠用量以及上染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棉和锦纶得色K/S值及染色同色性的影响,从而得出新型环保染料雅格欣红对棉和锦纶同浴染色的最佳工艺:染料1%(omf),氯化钠40 g/L,碳酸钠4 g/L,上染温度98℃,上染时间30 min,固色温度80℃,固色时间30 min。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对棉和锦纶织物同浴染色,可获得良好的同色性和色牢度,同色平衡值K接近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毛用活性/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分析了毛用活性/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料用量、电解质NaCl质量浓度、染色pH值和温度对羊毛和棉织物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结果表明:当Argazol黄NF-GR用量4%(owf)和毛用活性艳黄R用量0.1%(owf)、Argazol蓝NF-BG用量4%(owf)和毛用活性艳蓝4R用量0.45%(owf),NaCl质量浓度80 g/L,pH值7,98℃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有较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活性/中性染料对棉锦交织物同浆双氰胺催化固色技术.分析了双氰胺催化剂用量、碱剂、汽蒸时间等因素对棉锦印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氰胺催化固色技术解决了印制棉锦织物时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上染pH值条件相悖的问题,实现了在弱碱性条件下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分别上染棉和锦纶纤维,提高了染料在棉锦交织物上的得色率和染色牢度,减少了沾色.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约克夏无碱活性染料NRA系列和弱酸性染料Nylanthrene B组染料对锦/棉交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分析了染色工艺因素对锦/棉交织物得色及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NRA系列活性染料适合中浅色染色,pH值=7.0,染色时间30~45 min,染色温度100℃。采用该工艺染色的锦/棉交织物色光稳定,同色性好,各项色牢度均较高,且缩短了工艺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崔浩然 《江苏印染》2013,(12):18-21
棉锦类织物通常采用二浴二步套染法染色(先以酸性染料染锦纶,再以活性染料套染棉)。然而,染艳绿色时,由于酸性染料的耐碱洗牢度较差,在碱性套染棉时,锦纶的色泽难以掌控,而且染色牢度(尤其是日晒牢度)欠佳,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实践证明:以中温型活性染料先酸性浴染锦纶,再碱性浴套染棉的一浴二段染色法,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毛/锦混纺纱活性染料同浴染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今欢  周秋宝  汪澜 《丝绸》2002,(7):15-18
测试了各种活性染料在羊毛纤维、锦纶纤维、毛/锦混纺纱上的上染率和固着率以及各项色牢度,分析了pH值、温度、中性盐等工艺因素对Lanasol染料染色羊毛和锦纶纤维的影响,探讨了Lanasol染料同浴染羊毛、锦纶纤维和毛/锦混纺纱时的同色性以及阻染剂NON对改善毛/锦纤维同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聚羧酸钠盐在纯棉织物活性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酸(PA)和聚马来酸(PM)的钠盐的代替NaCl作促染剂,用于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分析染色后织物表观色深(K/S值)和各项色牢度的结果表明,用聚羧酸钠盐代替NaCl作促染剂进行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是可行的。在等当量钠离子浓度条件下,以聚羧酸钠盐为促染剂染色的样品的K/S值和色牢度,基本与NaCl作促染剂的效果相当,其较理想的用量是,PA为70~80g/L,PM为60~72g/L。  相似文献   

16.
楚珮  唐人成 《印染》2012,38(16):21-25
采用酸性、活性和阳离子染料对锦纶/阳离子染料可染锦纶(PA/CD-PA)交织物染色,研究染浴pH值对这三类染料染色的影响,不同结构活性染料对交织物的染色情况,以及这三类染料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三类染料受pH值影响均较大,染浴合适的pH值均为5左右;活性染料对CD-PA纤维的沾色因其结构不同而存在差异,磺酸基含量较少沾色相对较小;酸性和活性染料在交织物上的各项染色牢度较好,阳离子染料在交织物上的耐光和耐洗色牢度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活性染料对甲壳胺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何雪梅  唐人成 《印染》2004,30(5):1-5
讨论了中性盐用量、纯碱用量及染色温度对甲壳胺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比较了甲壳胺纤维、棉和羊毛的可染性。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剂及温度对染色的影响与所用的染料结构有关:中性盐对含4个以上磺酸基的染料起促染作用,对含3个以下磺酸基的染料起缓染作用;乙烯砜型或含乙烯砜染料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随纯碱用量的增加,其上染率和固着率降低;双一氯均三嗪类染料可在中温条件下染色,增加纯碱用量可提高其上染率和固着率。甲壳胺纤维的可染性远高于棉和羊毛,较容易染得深浓色。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纯棉织物染制敏感颜色的浅色产品极易染花的问题,提出活性染料浸染匀染控制.采用RGB型活性染料对纯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前处理的程度、新型匀染剂、元明粉、纯碱加入方式对RGB型活性染料上染速率、匀染性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匀染剂C 2.0%(owf)+N0.1%(owf)+WXD-3 0.1%(owf)的复配使用起到了一定的缓染作用,元明粉以1/6,1/3,1/2的方式分批加入,纯碱以1/10,1/5,7/10渐次加入,上述手段的实施减少了染料的集中上染,所染样品的匀染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与传统工艺相当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9.
王延虎  董保军 《印染》2006,32(3):20-21
阐述棉用活性染料中性法染绢丝的可行性,探讨了染料直接性和温度控制对染色的影响,给出了棉用活性染料染色绢丝的工艺。经生产实践,用该法染色后的绢丝、柞蚕丝具有与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相同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