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木糖醇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该文综述微生物菌种、纤维素水解液制备及影响发酵过程一些重要因素,如通气量、初始木糖浓度、氮源等,并介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木糖醇一些新技术,最后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马美湖  杨涛  周慧  杨素芳 《食品科学》2007,28(12):301-304
玉米芯的酸水解液是木糖醇生产的重要原料,但是该水解液中含有糠醛、酚类等对后续微生物发酵有毒害作用的化合物。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了一株似假丝酵母LF01,通过驯化和微胶囊包裹来提高其对水解液的抗性。结果表明通过多次驯化并进行包裹的假丝酵母LF04能在玉米芯水解液中不经任何脱毒处理发酵木糖生产木糖醇。在pH5.5 溶氧为 0.15vvm 的条件下发酵 88h,木糖转化率为 76%,木糖醇浓度达 61.768g/L。远高于其出发菌株。该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有望用于木糖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盛国华 《食品工程》2010,(3):29-31,52
目前,世界上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很多,已取得不少成果,令人关注。微生物发酵法不需要化学合成法所必需的高压高温反应条件,还可综合利用像树枝、落叶等大量未利用生物量资源,既解决了原料问题,还解决了环境问题,为木糖醇的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糖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醇具有甜度低、热值低、口感好、稳定性强、水溶性高、适宜人群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微生物发酵法过程温和,能耗低,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糖醇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常见糖醇-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木糖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得到可以耐受高浓度木糖的菌株,再经过复筛选出一株高产木糖醇的酵母菌株Y-9。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红外扫描分析,确定菌株Y-9发酵利用木糖转化得到的主要产物为木糖醇。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等手段,对菌株Y-9发酵产木糖醇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目的菌株的木糖醇产率和转化率,确定了菌株Y-9摇瓶发酵木糖转化木糖醇的最优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在木糖初始浓度为200 g/L,氮源为酵母膏3.0 g/L,硫酸铵2.0 g/L,玉米浆10.0 mL/L,硫酸镁0.1 g/L,初始pH为6.0,转速为180 r/min,接种量为4%的条件下,菌株Y-9的木糖醇产率为160 g/L左右,木糖醇生成速率为1.67 g/L.h,木糖/木糖醇转化率达到80%以上,是一株具有良好工业化研究开发价值的木糖醇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6.
木糖醇的发酵法生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木糖醇的发酵法生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产方法。有多种微生物可产木糖醇,其中酵母是最好的木糖醇生产菌。木糖醇的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如通气率、木糖浓度、氮源、pH和温度等。目前研究表明:菌株培养早期应维持较高水平的通气率,而后应当降低菌株的呼吸率。铵盐是最好的无机氮源,酵母提取物是最好的有机氮源。最适pH范围为4—6,最适温度范围为48—30℃。  相似文献   

7.
适应进化是一种有效的菌种筛选优化方法.该研究通过对生产木糖醇的优良菌株麦芽糖假丝酵母进行高温适应进化,获得一株耐高温进化菌株.该进化菌株在38℃条件下转化木糖生产木糖醇的能力与出发菌株在30℃条件下接近,转化率达到0.63g/g.高温发酵生产不仅容易满足炎热夏季的工业生产环境,还可以减少发酵过程的冷却水使用以及降低染菌机率,从而使该进化菌株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木糖醇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的五碳糖醇,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工业上制备木糖醇的方法主要是化学加氢法,生物法制备木糖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催化法制备木糖醇以及制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在提高木糖醇产量方面的一些着手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Candida tropicalis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将该基因连入酵母表达载体pYES2的诱导型启动子GAL1下,构建表达质粒pYES2-xyl2;同时用从Pichia pastoris中克隆获取的甘油醛磷酸脱氢酶基因GAP换下GAL1基因,构建含组成型启动子GAP基因的表达质粒pYES2-GAP-xyl2;通过电转化法将其依次转入酿酒酵母S.cerevisiae INVSc1,山梨醇培养基上筛选的转化子经木糖醇梯度驯化培养,筛选出1株耐木糖醇浓度为20%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ZCX4和1株在半乳糖诱导下耐木糖醇浓度为15%的重组菌株YDX2。酶活测定表明,重组菌株ZCX4比酶活0.621 U/mg(蛋白),是YDX2比酶活的2.29倍。摇瓶发酵结果显示,重组菌株ZCX4木糖醇消耗76.46 g/L,木糖醇消耗率为76.46%,是重组菌株YDX2木糖醇消耗率的1.63倍,说明木糖醇脱氢酶实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能够转化木糖醇生产一种稀有糖--L-木酮糖的芽孢杆菌ZN-14。利用该菌株的静息细胞以20 g/L木糖醇为底物,在pH 9.0、37 ℃条件下转化24 h,转化率达到26.62%。通过对菌株ZN-14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分析,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1.
沙棘酒发酵生产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先维 《酿酒》2002,29(6):68-70
将发酵法生产沙棘果酒的全过程,进行了切实;并对生产过程中,有关菌种的选择,发酵温度与质量的关系,前酵过程中的生态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木糖醇作为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合成原料,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利用微生物法发酵生产木糖醇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发酵条件温和,产物分离纯化简单等优势,一直被认为是绿色经济的木糖醇生产工艺路线。本文通过对生物法生产木糖醇的热点问题:发酵菌种的分类和发酵性能、基因工程菌的改造策略、以半纤维素水解液为发酵底物的制取、脱毒处理和发酵条件优化以及在固定化技术中所应用到的载体和固定化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系统阐述了生物法发酵生产木糖醇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发酵肉制品常用的微生物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中,可以减少腐败菌的生长、促进发色、减少亚硝胺的生成、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保质期。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发酵肉制品常用的微生物及其特性,旨在为发酵剂及发酵肉制品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堆积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论述了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的堆积发酵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堆积是酱香型酒生产的独特方式,是网罗微生物的重要手段,也是酱香前体物的重要产生过程。详细介绍了堆积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及微生物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浅析黄酒发酵中两种菌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桃英 《酿酒》2001,28(6):76-77
黄酒生产是由黄曲霉与酵母菌两种微生物作用下边糖化边发酵把淀粉质原料变成糖、酒精、酸等过程,简单阐明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主要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EPA及DH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EPA和DHA是两种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EPA和DHA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分离纯化和工业化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从微生物利用葡萄糖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途径和影响微生物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因素出发,论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EPA和DHA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效果的海洋微生物新菌种,作者采用平板稀释方法,经初筛与复筛从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效果的海洋微生物菌L菌株,并对该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及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菌L菌经初步判断属放线菌,L菌适宜的发酵时间为9~10d,产生的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酵牛肉干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明显改善制品的质地、色泽和风味。实验通过对微生物发酵处理(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后的牛肉干样品在烘干后的感官评定、pH值、蛋白质水解、氨基酸、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牛肉干的最佳发酵生产工艺:肉的预煮处理10min、发酵时间3天、发酵温度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并进行发酵白首乌二级浆的成分检测。方法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乳酸菌等作为发酵菌种制备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然后利用其接种并进行白首乌二级浆发酵,并测定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营养成分和菌体生物量,同时分析发酵白首乌二级浆的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有效活菌总数为3.09×109 g~(-1),菌体生物量为5.69 g/L,菌体总蛋白得率为0.194%。发酵前白首乌二级浆粉氨基酸总量为0.788 g/100 g,发酵后白首乌二级浆粉氨基酸总量为1.193g/100 g,其中脯氨酸与丙氨酸含量比较高,分别达到0.387 g/100 g和0.085 g/100 g。结论制备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活细菌数量能够保证白首乌二级浆的发酵,发酵后白首乌二级浆粉的品质得到提高,从而为白首乌二级浆发酵饮料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