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克服茶树油(TTO)易挥发不稳定、水溶性差的缺点,拓展其在食品抗菌添加剂中的应用范围。方法:首先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得TTO/β-CD包合物,再通过薄膜-超声分散法将包合物包埋进纳米脂质体中。结果:当体系中TTO/β-CD包合物的浓度为20 mg/mL时,制备得到的纳米脂质体具有最佳的稳定性和包封率(平均粒径为365 nm,PDI为0.249,Zeta电位为-36.0 mV,包封率为59.71%)。抗菌实验显示TTO/β-CD纳米脂质体在牛肉中对大肠杆菌O157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且不会影响牛肉的感官品质。结论:通过β-环糊精包埋可以显著提TTO的稳定性、水溶性及其在纳米脂质体中的包封率,因此TTO/β-CD纳米脂质体在肉制品的抗菌保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并以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的配方。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配方比为:番茄红素:胆固醇:卵磷脂=2:15:100;最佳水合介质是pH7.0的PBS缓冲溶液;最适洗膜温度34℃。按该工艺组合制备3批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平均值为49.88%±0.19%,载药量为0.86%±0.1%,平均粒径小于40nm。按优化工艺可制得包封率稳定、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的微球体番茄红素纳米脂质体。  相似文献   

3.
徐贤柱  魏允  饶华  王曼莹 《食品科学》2014,35(20):62-66
目的:研究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制备及其抑菌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并用扫描电镜和粒度仪分析测定其形貌及粒径,考察膜材比、药脂比及超声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最后对其体外稳定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1∶8、绿原酸与膜材质量比1∶10、超声时间15 min所制备的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呈椭圆形,形态规整,粒径在11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包封率和载药量最高分别达到87.5%和36%;紫外测试表明绿原酸被成功包覆在脂质体中;体外缓释实验表明,在24 h和14 d中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均释放稳定;在抑菌实验中,绿原酸纳米脂质体与绿原酸和四环素相比具有更持久的抑菌能力。结论: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的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具有很好的形貌和分散性能,也具有很好持续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4.
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150 MPa,微射流处理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9%,平均粒径128.1 nm,Zeta电位-20.11 mV。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鱼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0.258),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优化了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制备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的工艺,并制备了Vc前体脂质体.得到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Vc添加量160mg,胆固醇与卵磷脂的质量比1∶5,Tween80与卵磷脂的质量比4∶5,水合温度55℃;按此最佳工艺制备的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平均包封率、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分别为78.11%、89.62nm、0.160;经冷冻干燥后得到的Vc前体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分别为121.14nm、0.195.贮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Vc纳米脂质体悬浮液与Vc前体脂质体的稳定性都受贮存温度与贮存时间的影响;但后者贮存稳定性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α-淀粉抑制酶为主要原料,辅以适当的卵磷脂、胆固醇,生产出一款含α-淀粉抑制酶的纳米脂质体。以α-淀粉抑制酶添加量、卵磷脂添加量、胆固醇添加量、搅拌温度为因素,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并研究了温度和pH等贮藏条件对α-淀粉抑制酶纳米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抑制酶添加量2.0 mg/mL,胆固醇添加量8.0 mg/mL,卵磷脂添加量0.25 mg/mL,搅拌温度70 ℃。制得的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达到91.6%,平均粒径为70.2 nm,并在温度为25 ℃、pH3.5~7.5的条件下贮藏40 d,其粒径变化小,分散体系稳定性好。在本实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脂质体有效提高α-淀粉抑制酶的稳定性和利用率,为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夏书芹  许时婴 《食品科学》2006,27(7):149-154
辅酶Q10是一种膳食补充剂或营养品,在人体细胞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采用纳米胶囊技术制备辅酶Q10纳米脂质体可提高其生物利用率。本文以包封率、产率、透光率(T500nm)和贮存稳定性(包括产品T500nm的变化以及芯材辅酶Q10的保留率)为评定指标,选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了包埋效果和贮存稳定性都较好的辅酶Q10纳米脂质体。结果表明,以蛋黄磷脂作为主要壁材制得产品的包埋效果及贮存稳定性均优于大豆磷脂,适量胆固醇以及吐温80的添加可显著改善包埋效果,壁材的最佳配比为:磷脂:胆固醇:吐温80=25:4:18(W/W),在最佳配比下将辅酶Q10与磷脂比提高至20:25(W/W,相应载量为40%)可制得包封率及保留率均高于95%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辅酶Q10纳米脂质体配方与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辅酶Q10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保留率、平均粒径以及平均粒径的变化程度作为响应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辅酶Q10纳米脂质体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最佳配方为磷脂:胆固醇:吐温80:辅酶Q10=2.5:0.4:1.8:1.2(W/W),水相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用量1ml,搅拌时间10min,水化温度45℃,超声功率450W。以优化配方和工艺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均匀,粒径分布范围在20~300nm之间,平均粒径为68nm,包封率高于95%,4℃下贮存四个月,粒径分布无显著变化,平均粒径的变化程度小于10%,保留率高于90%。经优化得到的辅酶Q10纳米脂质体配方合理、工艺简便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辅酶Q10是一种膳食补充剂或营养品,在人体细胞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采用纳米胶囊技术制备辅酶Q10纳米脂质体可提高其生物利用率。本文以包封率、产率、透光率(T500nm)和贮存稳定性(包括产品T500nm的变化以及芯材辅酶Q10的保留率)为评定指标,选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了包埋效果和贮存稳定性都较好的辅酶Q10纳米脂质体。结果表明,以蛋黄磷脂作为主要壁材制得产品的包埋效果及贮存稳定性均优于大豆磷脂,适量胆固醇以及吐温80的添加可显著改善包埋效果,壁材的最佳配比为:磷脂:胆固醇:吐温80=25:4:18(W/W),在最佳配比下将辅酶Q10与磷脂比提高至20:25(W/W,相应载量为40%)可制得包封率及保留率均高于95%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焦岩  李大婧  刘春泉  肖亚冬 《食品科学》2017,38(18):259-265
以叶黄素晶体为原料,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了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叶黄素用量0.51 mg/m L、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用量5.0%、pH 7.4、温度62.9℃。此条件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91.20±0.56)%,平均粒径为(226.8±10.62)n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所制备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呈球形纳米结构,叶黄素在纳米脂质体内部均匀分布;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及其纳米脂质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可有效提高叶黄素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