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在真空热压烧结炉中制备了LaB6多晶材料。测试了采用不同烧结工艺制备的LaB6多晶的性能,研究了烧结温度、压力和保温时间对多晶体致密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烧结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2100℃,压力50MPa,保温时间2h。这一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aB6多晶致密度达92%,弯曲强度达110MPa。  相似文献   

2.
LaB6多晶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在真空热压烧结炉中制备了LaB6 多晶材料 .测试了采用不同烧结工艺制备的LaB6 多晶的性能 ,研究了烧结温度、压力和保温时间对多晶体致密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最佳的烧结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 2 10 0℃ ,压力 5 0MPa ,保温时间 2h .这一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aB6 多晶致密度达 92 % ,弯曲强度达 110MPa .  相似文献   

3.
在沥青混合料中尝试利用废弃羽毛替代传统纤维以便保护环境。在实验室内首先对羽毛老化温度进行了试验;其次对制备的羽毛沥青胶浆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测试;然后在不同羽毛用量下,对羽毛加筋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设计,最后在最佳沥青用量下,对羽毛加筋沥青混合料开展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羽毛可以承受普通施工温度而不老化;羽毛纤维能够改善沥青的针入度与软化点,但是羽毛含量超过1%将显著降低延度;羽毛含量每增加0.5%,最佳沥青用量将增加0.2%;羽毛可以改善马歇尔稳定度、抗水损害性能、抗车辙性能与抗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4.
烧结温度对BN陶瓷材料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压烧结(HP)法制备纯BN陶瓷和B2O3-BN陶瓷复合材料.利用三点弯曲方法测定了这两种材料的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材料的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BN陶瓷烧结温度达到1800℃时相对质量密度和强度较低;添加B2O3烧结温度超过900℃时可以形成液相,改善了BN的烧结性能,提高了B2O3-BN复合陶瓷的相对质量密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以水解纤维素性能优良的AnigerHS-16菌株为生产菌,利用厚层通风固体发酵法糖化玉米秸秆纤维素,其发酵作用的最适pH是5.5,最适温度是35℃,发酵完成后的还原糖生成率可达26%.用上述玉米秸秆糖化粉制备的还原糖液做碳源,通过摇瓶培养生产酵母蛋白(SCP),每100mL糖化液(含还原糖2%)的酵母细胞产量(干重)可达1.2g,干酵母细胞蛋白质含量为45.6%.  相似文献   

6.
利用针刺法非织造技术将再生涤纶(PET)、黄麻和丙纶短纤维(PP)进行混合、成网、加固制得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纤维复合毡,再将制备的纤维复合毡经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得纤维复合板材。研究制备的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分析原料混合比例、热压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对纤维复合板材的该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得出:当再生涤纶短纤维、黄麻短纤维和丙纶短纤维质量混合比为35:35:30、热压温度为230℃、热压时间为1.0min、热压压力为5MPa时,制备的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短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酵母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解纤维素性能优良的Aniger HS-16菌株为生产菌,利用厚层通风固体发酵法糖化玉米秸秆纤维素,其发酵作用的最适pH是5.5,最适温度是35℃,发酵完成后的还原糖生成率可达26%。用上述玉米秸秆糖化粉制备的还原糖液做碳源,通过摇瓶培养生产酵母蛋白(SCP),每100mL糖化液(含还原糖2%)的酵母细胞产量(干重)可达1.2g,干酵母细胞蛋白质含量为45.6%。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合酶对天然丝瓜络纤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温度、酶用量、复合酶比例对脱胶率与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得出酶处理最佳工艺为温度55℃、酶用量0.72 g、m(果胶酶)∶m(漆酶)∶m(半纤维素酶)=1∶1∶1;酶处理去除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单纤维分离.采用NMMO工艺制备丝瓜络纤维素膜,考察纤维素浓度、溶解温度、凝固浴温度对膜吸湿性能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利用SEM,FTIR,XRD,TG等方法对丝瓜络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丝瓜络膜制备最佳工艺为纤维素浓度8%、溶解温度105℃、凝固浴温度40℃;随着纤维素浓度的增加,膜孔隙率逐渐变小,m(纤维素)为12%时膜表面非常致密;丝瓜络纤维素膜的特征峰为纤维素特征,其结晶构型为纤维素Ⅰ,膜的热稳定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以蒙脱土(MMT)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插层技术制备半纤维素/纳米纤维素/蒙脱土复合膜.研究了蒙脱土用量和复合膜干燥温度等对半纤维素/纳米纤维素/蒙脱土复合膜水蒸气阻隔性、强度性能、透明度和表观颜色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半纤维素基复合膜的结晶度变化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MMT对半纤维素基复合膜的水蒸气阻隔特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MMT用量为0. 4%时,其水蒸气通过率仅为1. 18 g·mm/(m~2·h·kPa),水蒸气阻隔性能比半纤维素/纳米纤维素复合膜提高了53%.且半纤维素基复合膜的抗拉伸强度也随着MMT用量呈上升趋势,但会降低其断裂伸长率.同时,适当提高半纤维素基复合膜制备过程中的干燥温度,也有助于改善半纤维素基复合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抗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0.
测试分析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等工艺参数对黄麻/聚丙烯纤维复合板材性能的影响,并用方差分析了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热压工艺参数对板材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温度升高复合板材强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温度为17012时,强力达到最大值;随着热压时间延长,强力呈上升趋势,在4min时拉伸强力和弯曲强力较好;随着压力增加,强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4Mpa时达到最佳强力。  相似文献   

11.
旨在改善α—SiC微粉的热压烧结性能及提高其强度的研究。主要通过高强度MSC体系陶瓷的研制探讨少量球磨杂质WC及Fe的介入对SiC烧结密度与性能的影响;通过SiC—Si体系陶瓷探讨Si粉的加入对SiC热压温度、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及WC的加入对SiC—Si陶瓷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WC等的介入改善了SiC的热压烧结性能,加速致密并提高了其强度;在SiC—Si陶瓷中硅含量的增加(至25vol%)能够降低热压温度并抑制了SiC的晶粒长大,加入WC同样有助于SiC—Si的致密与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中制得了玉米秸秆纤维素再生膜。通过FTIR、XRD、SEM和TGA等测试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及其再生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酸碱法处理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可直接溶解在目标离子液体中,再生前后秸秆纤维素发生了从Ⅰ到Ⅱ的晶型转变;再生膜具有致密均匀的结构且呈现优异的热稳定性;离子液体可以多次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3.
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合成条件中各因素的最佳水平:θ=45℃,引发剂中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6%,m(AA)∶m(玉米秸秆)=8∶1,丙烯酸中和度为70%,t=4 h。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进行了性能测试,对秸秆预处理前后及产物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吸水率最高达到291 g.g-1,吸盐水率达到49 g.g-1。  相似文献   

14.
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合成条件中各因素的最佳水平:θ=45℃,引发剂中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6%,m(AA)∶m(玉米秸秆)=8∶1,丙烯酸中和度为70%,t=4 h。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进行了性能测试,对秸秆预处理前后及产物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吸水率最高达到291 g.g-1,吸盐水率达到49 g.g-1。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亟需研究开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处理工艺.将某生活污水厂消化污泥和玉米秸秆共热解制备吸附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如污泥-秸秆混合比例、热解终温、热解恒温时间等对吸附剂脱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脱汞性能随着玉米秸秆配入量的增加而增大.热解终温低于650℃时,吸附剂的脱汞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热解终温升至700℃时,脱汞性能有所下降;热解恒温时间对吸附剂脱汞性能影响较小.污泥-秸秆吸附剂的优化制备条件为:污泥与秸秆配比50%、热解终温为650℃、热解恒温时间为20min,此时吸附剂的模拟烟气汞吸附量达到86.5μg/g.  相似文献   

16.
热压反应合成TiAl合金的密度及孔隙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Ti,Al混合元素粉,通过热压反应合成方法,研究了热压温度对Ti-48Al(原子数分数)致密化行为和孔隙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制备的材料致密度升高,而在1400℃下,由于晶粒粗大,导致材料的致密度难以继续提高,冷压坯上密度的不均匀性直接影响热压坯中材料的孔隙分布;提高冷压坯的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热压坯的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制备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污泥与玉米秸秆共热解,研究了热解条件和配比对固体产物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徐州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通过加入不同含量(0~70%)的玉米秸秆,在不同的温度下共热解制备出了含碳吸附剂.结果表明:在400~600℃范围内,吸附剂碘值随热解温度升高而下降,700℃时的碘值又明显升高;吸附剂的碘值随秸秆比例的增大而提高,而比表面积随热解温度和秸秆量提高而增大,最高达150 m2/g.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较宽,以中孔为主,微孔所占比例较小.总孔容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秸秆量增大而下降,但微孔比例上升.共热解法制备的吸附剂的碘值和比表面积与化学法制备的污泥吸附剂相当.  相似文献   

18.
以鳞片石墨,B4C,SiC,TiO2为原料,利用包覆工艺在不同热压温度下制备了W(C)=50%的C—SiC—B4C—TiB2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高于1850℃时,复合材料由C,SiC,B4C和TiB2这四相组成;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000oC热压时,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气孔率、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41g/cm^3,3.42%,176MPa和6.1MPa·m^1/2;热压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碳相和陶瓷相逐渐致密,碳相最终形成了在陶瓷基体上镶嵌的直径为40μm橄榄球状和条状这两种形貌.碳/陶瓷相的弱界面分层诱导韧化和第二相TiB2与陶瓷基体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所致的残余应力使变形过程中微裂纹的扩展路径发展变化,使复合材料的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蔗糖、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添加交联剂合成了蔗糖-三聚氰胺-甲醛(SMF)共缩聚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蔗糖用量对树脂性能及胶合强度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合成因素和胶合板的胶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对优化配比合成的树脂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后的主要成分,通过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了该产物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探讨了合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SMF共缩聚树脂为黄色、透明、均一无沉淀液体,水溶性好,贮存期可长达2个月;优化合成条件为蔗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0.7,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2.7,交联剂用量为树脂质量的0.33%;桉树胶合板优化胶合工艺参数为双面施胶量340 g/m2、热压压力0.9MPa、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60 s/mm;共缩聚反应可能发生在蔗糖分子的3个伯醇羟基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废弃棉/麻混纺纤维与聚丙烯制备了外保温墙板,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研究了板材的拉伸、弯曲以及冲击性能。当废弃混纺纤维质量分数为40%、热压温度为175℃、压力为8 MPa、时间为10min时,保温墙板的力学性能较好。对废弃纤维保温墙板的理化性能和保温性能进行了测试,各项检测数据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