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镇江香醋抗氧化活性成分来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中研究了镇江香醋生产过程中抗氧化性成分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总酚、总黄酮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醋酸发酵阶段,镇江香醋总酚含量及总黄酮含量开始明显增加。露底封醅阶段和煎煮过程对镇江香醋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有较明显的影响。总酚含量与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 9334和0 935 3。  相似文献   

2.
高温发酵和蒸汽处理对大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总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比较了高温发酵、蒸汽处理对大蒜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发酵及蒸汽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大蒜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p0.01)。发酵大蒜经蒸汽处理(121℃)60min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和Fe3+还原能力(FRAP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3mg/g DW、1.84mg/g DW、0.41mg/mL和12.96mmol Fe2+/g DW。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大蒜经蒸汽处理后总酚含量与DPPH和FRAP抗氧化性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张弘  温纪平 《食品科技》2022,(2):173-180
研究挤压过程中挤压条件对小麦胚芽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温度对小麦胚芽多酚和抗氧化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挤压温度逐渐升高,小麦胚芽总黄酮、总酚和抗氧化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物料水分逐渐增大,总黄酮含量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对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然  张春玉  贾燕妮 《中国酿造》2019,38(1):158-163
以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羟基(O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检测其在酸浆果蜂蜜酸奶发酵12 h和贮藏9 d过程中抗氧化活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OH、ABTS、DPPH)的清除能力均呈现不同幅度升高,五项指标升高幅度分别为41.31%、78.26%、122.45%、145.89%、160.42%;在贮藏期,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五项指标下降幅度分别为3.30%、10.00%、11.92%、9.77%、12.74%。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在发酵及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活性主成分总酚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古茶树叶酵素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该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的方法,检测古茶树叶酵素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的释放规律,同时对模拟胃肠消化前后茶叶酵素中的5种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古茶树叶酵素在模拟胃消化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均显著提高(P<0.05),原花青素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在模拟肠消化中,总酚含量、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P<0.05),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无显著变化(P>0.05),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5种儿茶素类物质中在胃消化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肠消化过程中均显著下降(P<0.05),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在模拟肠消化2 h后分别下降了74.58%、64.40%、86.95%、48.21%。这表明,古茶树叶酵素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胃酸可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释放,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有望应用于抗氧化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米根霉对脱脂米糠酚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脱脂米糠酚类物质的释放,提高脱脂米糠的利用率,本文利用米根霉对脱脂米糠进行半固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脱脂米糠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及理化性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发酵48 h后脱脂米糠的总酚含量提高,增加了47.3%,总黄酮含量增加了48.96%;烷基间苯二酚(ARs)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显著(p 0.05)提高,发酵48 h后米糠中ARs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增加了22.9%;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发酵后显著(p 0.05)提高,抗氧化能力提高8.4%;发酵后持水性降低18.3%,持油性提高46.6%。因此利用米根霉对脱脂米糠进行半固态发酵,可以明显改善脱脂米糠的酚酸释放量,提高抗氧化性,改变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食醋抗氧化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品种食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食醋中均含有丰富的总酚和总黄酮,其中香醋中含量最高,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212mg/ml和1.623mg/ml,白醋含晕最低,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0.604mg/ml和0.4138mg/ml,因此,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作为评价食醋抗氧化性的指标,来鉴别不同品种食醋.  相似文献   

8.
以欧李为原料,分别对欧李进行水浴和超声波预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pH值示差法、福林酚法分别测定不同预处理对欧李酒色调、色度、花色苷含量、多酚含量的影响,采用DPPH法和ABTS法研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对应的欧李酒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欧李酒在发酵过程中,色度、色调均呈下降趋势,发酵第12天时水浴组和超声波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波组和水浴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酵第12天时超声波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88%以上,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欧李酒中的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9.
26种市售食醋抗氧化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不同品种食醋中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并分析了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食醋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和它们含有的酚类及黄酮类成分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 3和0.869 1。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可作为评价食醋抗氧化性的指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作为鉴别不同品种食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蓝莓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蓝莓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从1.850mg/mL升高到了2.308mg/mL,发酵前后增加了24.7%;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3.6%,5.7%和16.5%;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先增加后略微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20.4%和2.4%.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860,0.975 (p<0.01).结论表明,蓝莓酵素在发酵过程中体现了高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性能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郭丽  王鹏 《食品科学》2015,36(7):137-142
为获得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分别以香菇、平菇和金针菇3 种食用蕈菌为发酵菌株,对含有蓝莓果渣的固态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发酵时间对食用蕈菌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对3 种食用蕈菌发酵产物总酚、黄酮、蛋白质和花色苷含量影响较显著(P<0.05)。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3 种食用蕈菌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总酚、黄酮和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P<0.05),其中,香菇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香菇发酵产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活性达71.77%,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达65.2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达54.77%,固态培养10 d抗脂质过氧化率达到89.63%。  相似文献   

12.
The antioxidant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functions of three commonly used natural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including Indocalamus leaves, reed leaves and lotus leav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s and total flavonoids, the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superoxide radicals scavenging activity,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BTS+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reducing power of plant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antioxidant functions and antioxidant active ingredients was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s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lotus leave were higher than these of Indocalamus leaves and reed leav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three plants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superoxide radicals scavenging activity,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BTS+ scavenging activity, total antioxidant and reducing power (P<0.01).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antioxidant and reducing power (P<0.01),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ABTS+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P<0.05). The content of isoquercitrin was high in Indocalamus leaves, and reed leaves and the content of luteolin-6-c-glucoside was high in reed leaves and lotus leaves. These ingredients contained the 4-carbonyl group, 2, 3-double bond and o-dihydroxy group of B ring. In summary, Indocalamus leaf, reed leaf and lotus leaf contained many kinds of polyphenols, which have strong free radicals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other antioxidant 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以芡实为原料,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上清液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干酪乳杆菌发酵芡实,对其发酵过程中上清液的pH、可滴定酸、多肽产率、多肽分子量分布、游离氨基酸组成、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各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pH呈降低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发酵48 h后分别达到3.97±0.02和2.53±0.04 mL/g;多肽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结束时达到19.09%±0.42%,其中500~180和<180 Da的低分子量多肽比例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发酵过程中增加了5.62倍;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持续显著增加(P<0.05),在发酵结束时分别达到18.00±0.20和10.99±0.14 μg/g;发酵芡实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在发酵结束时均显著提高(P<0.05),可滴定酸、多肽产率、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综上,干酪乳杆菌发酵可以促进芡实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释放,提高其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为芡实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4个品种(巨峰、京亚、藤稔、美丽)的葡萄果实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葡萄醋,对发酵产物(醋及其酒醪)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葡萄醋有比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葡萄醋及其酒醪的抗氧化活性在品种间差异很大,藤稔葡萄的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最强,美丽葡萄最弱;葡萄醋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对猕猴桃果浆理化指标、抗氧化物质(总酚酸、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析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液质联用(LC-MS)仪对其酚酸和黄酮的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发酵前相比,猕猴桃果浆中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活菌数、总酸含量升高,pH值下降;发酵后猕猴桃果浆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60.82%、26.72%;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2.89%、68.97%;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的猕猴桃果浆中新生成了2,6-二羟基香豆素、芥子酸和原儿茶酸,咖啡酸则未检出。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可改善藜麦营养成分,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固态发酵适宜菌种,为藜麦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米根霉、米曲霉和好食脉胞菌对藜麦进行了30和48 h的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分析测定了不同菌种固态发酵对藜麦基本营养成分、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后,藜麦中淀粉含量由54.61%降至最低为39.32%,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2.32%降至最低为0.26%,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2.58%升至最高为4.38%。随发酵时间由30 h延长至48 h,藜麦中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是未发酵的1.72和1.72倍,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是未发酵的2.88和1.84倍。固态发酵后,虽然游离酚粗提液的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下降,而藜麦结合酚粗提液的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升高(P<0.05)。综上,采用多个菌种混合固态发酵48 h时,藜麦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更加明显,其中,植酸乳杆菌、酵母菌、好食脉孢菌混合发酵48 h后,藜麦抗氧化活性较高,是最佳的固态发酵菌种组合。  相似文献   

17.
以树莓、石榴复合果汁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单一添加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单一添加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及同时添加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四种方式制备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OH、O2-·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进行研究,以评价不同制备方式对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方式优于单菌发酵和自然发酵方式,能增加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混菌发酵72 h时,总酚含量(0.57 mg/mL)、·OH清除率(67%)及O2-·清除率(54%)最高;发酵60 h时,总黄酮含量(0.41 mg/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94%)最高;pH值变化最小,利于发酵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多体系地考察了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分析和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在60 d达到最高1.61 mg/mL,78 d后趋于稳定;总黄酮含量发酵至54 d时达到最高0.39 mg/mL,60 d后趋于稳定;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发酵至54~66 d达到最高(71.22%、76.21%、58.64%),总还原能力在72 d达到最高(0.593);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诺丽酵素的pH值、总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65、2.48 g/L、0.16 mg/mL和29.35 m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分别达到376.43 U/mL和17.65 U/mL。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液体深层发酵对粤北大果山楂发酵液中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粤北三个不同产区的大果山楂进行液体深层发酵,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粤北大果山楂发酵液中的总酚、总黄酮、总三萜含量及其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SC)、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果显示:粤北三个不同产区大果山楂发酵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变化趋势比较接近。总酚和总三萜含量随发酵的进行先出现小幅上升,第3~4周达到最高,之后缓慢下降;总黄酮含量随发酵的进行逐渐上升,至第6周达到顶峰,最大增幅达到49.93%,之后总黄酮含量小幅下降。粤北大果山楂发酵液的ORAC、PSC、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但第1~4周提高较快,随后提高的速度逐渐减缓,ORAC最大增幅为6.81%,PSC最大增幅为9.29%,DPPH最大增幅为56.42%,ABTS最大增幅为102.30%。研究表明: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粤北大果山楂进行液体深层发酵,能提高发酵液中的总酚、总黄酮、总三萜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