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层次化时钟网络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层次化设计是复杂芯片开发所采用的主流方法,它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流程.但层次化设计也带来了时钟树设计难以掌握的问题.文中针对一款复杂SoC系统芯片时钟树设计,详细分析了层次化时钟树综合需要解决的关键难点,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迅速达到时钟树收敛,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复杂的超大规模高速集成电路设计中,时钟树的综合与优化是芯片后端设计优化时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时钟树的设计是最关键的部分.以SMIC 0.13 μm工艺双频双系统兼容接收机数字基带导航芯片为例,根据时钟树时序要求和时钟树延迟模型,基于Synopsys的Astro工具,对芯片进行自动时钟树分析和指定时钟树结构分析,设计和优化了时钟树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得到的时钟树结构能取得更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ASIC后端设计中的时钟树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钟树综合是当今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FFT处理器芯片的版图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布局效果,采用时序驱动布局,同时限制了布局密度;为了使时钟偏移尽可能少,采用了时钟树自动综合和手动修改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并提出了关于时钟树约束文件的设置、buffer的选型及手动修改时钟树的策略,最终完成了FFT处理器芯片的时钟树综合并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SoC芯片设计复杂度的日益增加,芯片内部时钟设计也越来越复杂。基于华大九天SoC时钟设计工具ClockExplorer对SoC芯片内部模块进行了时钟树插入技术的系统研究,使用ClockExplorer工具进行时钟树综合,并进行门控时钟的插入和时钟拓扑结构的优化,从而验证国产EDA工具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ASIC芯片物理设计中传统时钟树综合在高频下难以满足时序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与有用时钟偏移相结合的时钟树综合方法。基于TSMC 0.152 μm Logic 1P5M工艺,使用Synopsys公司的IC Compiler物理设计软件,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完成了一款电力网载波通信芯片的物理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构建时钟树,满足建立时间为0.8 ns,保持时间为0.3 ns的要求,有效保证了PLC芯片的时序收敛。  相似文献   

6.
同步设计中,由于时钟网络延时决定了芯片的最大工作速度,所以时钟树需要高精度进行布线。一种重要的时钟网络设计是缓冲器插入。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中,为了最小化时钟延时和时钟偏差,缓冲器插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布局布线流程中,时钟树布线在“时钟树综合”时由工具自动完成。“时钟树综合”在apollo里是在布局完成后布线之前做的。  相似文献   

7.
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时,关键是要满足时序的约束。时钟树综合是芯片设计后端优化时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复杂的超大规模高速集成电路设计中,它将直接影响最后的流片。其中时钟偏斜是影响时钟的重要因素。本文以SMIC 0.18μm工艺数字电视发端调制器芯片为例,前端提出新的获得同步分频时钟的方法,后端使用Synopsys的Astro工具来进行手动时钟树综合和时序优化,在满足时序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小了芯片面积。  相似文献   

8.
基于Astro的时钟树综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钟树综合是芯片后端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环,时钟偏差成为限制系统时钟频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一款TSMC0.25μm工艺的RISC微处理器芯片为例.介绍了使用Synopsys公司的P8LR工具Astro进行时钟树综合和优化的方法,并与Silicon Ensemble在综合后的时钟偏差上作了对比,结果显示使用前者比后者时钟偏差减小百分之十四以上。  相似文献   

9.
针对ASIC芯片设计中时钟树综合效率和时序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时钟树综合方法,特别适用于现代先进深亚微米工艺中的高集成度、高复杂度的设计中。改进了传统时钟树综合方法,通过采用由下至上逐级分步综合的方法实现。该设计方法在SMIC 0.18μm eflash工艺下的一款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中成功流片验证,结果表明分步综合能够在实现传统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在完成时序收敛时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器件插入,从而减小芯片面积,降低整体功耗,有效改善绕线拥塞度。  相似文献   

10.
超深亚微米物理设计中天线效应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超深亚微米物理设计中天线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基于超深亚微米工艺阐述了计算天线比率的具体方法。同时,根据天线效应的产生机理并结合时钟树综合提出了消除天线效应的新方法。此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约束进行时钟树综合,使得天线效应对时钟延时和时钟偏斜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对芯片时序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后结合一款芯片的物理设计,该设计采用台积电(TSMC)65 nm低功耗(LP)工艺,在布局布线中运用所述的方法进行时钟树综合并且使得时钟网络布线具有最大的优先权。此方法有效地消除了设计中存在的天线效应,并且使得天线效应对时钟树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及对时序的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徐毅  陈书明  刘祥远 《半导体学报》2011,32(9):095011-7
无缓冲谐振时钟分布网络能够最小化同步系统的时钟功耗。但由于没有缓冲器,时钟网络的偏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钟互连线寄生参数的差异,非平衡时钟负载以及工艺、电压温度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的两相无缓冲谐振时钟互连网络结构,将网格型和树型结构的各自优点相结合。在TSMC 65nm标准CMOS工艺下,通过一个流水线乘法器电路分析了该结构时钟网络的偏斜及变化容忍特性。版图后仿真结果表明,层次化时钟网络的偏斜分别比纯网格和纯H树结构时钟网络降低超过75%和65%,而且在非平衡时钟负载或工艺、电压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时钟网络偏斜最高小于7ps,不超过整个时钟周期(约760ps)的1%。  相似文献   

12.
We propose a hierarchic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with two-phase bufferless resonant clock distribution, which mixes the advantages of mesh and tree architectures.The problems of skew reduction and variation-tolerance in the mixed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are studied through a pipelined multiplier under a TSMC 65 nm standard CMOS process.The post-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reduces more than 75% and 65%of clock skew compared with pure mesh and pure H-tree networks,respectively.The maximum skew in the proposed clock distribution is less than 7 ps under imbalanced loading and PVT variations,which is no more than 1%of the clock cycle of about 760 ps.  相似文献   

13.
In Clock routing research, such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as hierarchical buffering, rise-time and overshoot constraints, obstacle- and legal location-checking, varying layer parasitics and congestion, and even the underlying design flow are often ignored. This paper explores directions in which traditional formulations can be extended so that the resulting algorithms are more useful in production design environments. Specifically, the following issues are addressed: (i) clock routing for varying layer parasitics with non-zero via parasitics; (ii) obstacle-avoidance clock routing; and (iii) hierarchical buffered tree synthesis. We develop new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heuristics, and pres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validate our new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4.
张玲  罗静 《电子与封装》2010,10(5):25-29
采用0.18μm及以下工艺设计高性能的VLSI芯片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特征尺寸缩小带来的互联线效应、信号完整性对芯片时序带来的影响、时序收敛因为多个设计变量的相互信赖而变得相当复杂,使百万门级芯片版图设计师需深入物理设计,选用有效EDA工具,结合电路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后端设计流程。文章介绍了采用Synopsys公司Astro后端工具对一款百万门级、基于0.18μm工艺SoC芯片后端设计的过程,分为后端设计前的数据准备、布局规划、电源设计、单元放置及优化、时钟树综合、布线等几个阶段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考虑到深亚微米工艺下的互联线效应,介绍了如何预防串扰问题以及在整个布局布线过程中如何保证芯片的时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速多级时钟网布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的加载缓冲器的时钟布线算法 .该算法根据时钟汇点的分布情况 ,在时钟布线之前对缓冲器进行预先布局 ,并将时钟树的拓扑生成及实体嵌入和层次式的缓冲器布局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使布线情况充分反映缓冲器对时钟网结构的影响 .实验证明 ,与将缓冲器插入和布局作为后处理步骤相比 ,缓冲器预先插入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布线的盲目性 ,并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各时钟子树的延迟和负载的平衡 .  相似文献   

16.
以基于Cadence CCOPT引擎设计时钟树为例,介绍了以降低时钟树功耗为主要目的,使用门控技术,以及选择合适缓冲器、反相器构建时钟树的方法。通过完成物理设计动态仿真和功耗分析的数据表明,在保证时序收敛的前提下,使用门控技术和选用不同缓冲器、反向器对整个时钟树的功耗及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实验结构表明,对使用门控技术芯片的功耗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整个时钟树上的功耗节省约50%;适合使用缓冲器和方向器构建时钟树。同时,在使用达到相同驱动的能力缓冲器和反相器情况下,使用缓冲器的时钟树较使用反相器的时钟树节省30%。  相似文献   

17.
采用0.18μm及以下工艺设计高性能的VLSI芯片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特征尺寸缩小带来的互联线效应、信号完整性对芯片时序带来的影响、时序收敛因为多个设计变量的相互信赖而变得相当复杂,使芯片版图设计师需深入介入物理设计,选用有效的EDA工具,结合电路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后端设计流程。文章介绍了采用Cadence公司Soc Encounter后端工具对基于0.18μm工艺的ASIC芯片后端设计过程,分为后端设计前的数据准备、布局规划、电源设计、单元放置及优化、时钟树综合、布线等几个阶段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考虑到深亚微米工艺下的互联线效应,介绍了如何预防串扰问题,以及在整个布局布线过程中如何保证芯片的时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