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朱庆英  李冬梅 《陕西化工》2013,(11):2009-2011,2014
对膨润土进行酸化,改性膨润土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硫酸与膨润土的液固比为3:1,硫酸浓度为18%,活化时间为5h,活化温度为95℃。改性膨润土游离酸〈0.1%,活性度为190.3,将改性膨润土对废液压油进行处理后的脱色率为98.6%。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票地区的膨润土资源的特点,利用单因素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制备活性白土研究,确定了活性白土制备条件为:酸土比2∶10、活化时间5h、活化温度90℃、液固比4∶1.制备的活性白土产品脱色率大于99%,活性度为223.1 mmol/100 g,游离酸为0.13%,符合活性土企业标准.利用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手段,对活化后的产品性质与膨润土原矿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活性白土的制备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高活性白土脱色力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优化酸活化膨润土工艺条件,制备高脱色力活性白土。研究了活化酸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液固比、浸泡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白土脱色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获得高脱色力活性白土,增加活化酸度,提高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就相应缩短,反之,活化酸度小,活化温度降低,就必须延长活化时间;活化酸度过大、温度过高且活化时间过长,会引起脱色力下降;液固比增大,浸泡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脱色力,但考虑对脱色力影响的增幅大小,以适当为宜;活化产品不漂洗或漂洗过度,会影响产品脱色力提高。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由本研究样品制得脱色力大于210的活性白土。  相似文献   

4.
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探讨了制备4 沸石分子筛的酸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酸化工艺条件是H2SO4质量分数40%、酸土液固比4∶1、酸化温度95℃,酸化时间8h。  相似文献   

5.
活性白土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吸附材料,由膨润土经过酸改性获得。本文采用硫酸作为改性剂,活化改性膨润土制备高吸附活性的活性白土。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活化温度A、活化时间B、酸用量C、液固比D的取值范围,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优化白土制备工艺参数,以大豆油中β-胡萝卜素的吸附率为响应值,分析4种工艺参数对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并预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建立的吸附率响应曲面模型可靠,可用于活性白土吸附能力优化。活化时间和酸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最大,在所选液固比范围内,液固比对吸附率影响不明显。预测的最佳吸附能力制备条件为:活化温度92.5℃、活化时间5.5 h、酸用量40%(质量分数)、液固比4∶1。该条件下活性白土对β-胡萝卜素的吸附率为97.71%。  相似文献   

6.
钙基膨润土制备4(。A)沸石分子筛酸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探讨了制备4A沸石分子筛的酸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酸化工艺条件是H2SO4质量分数40%、酸土液固比4:1、酸化温度95℃,酸化时间8h。  相似文献   

7.
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稀酸浸出提钒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稀酸浸出提钒工艺的优化条件,对该工艺钒浸出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焙烧温度、二次焙烧时间、熟料粒径、酸浸温度、硫酸浓度5种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较大,酸浸液固体积质量比、酸浸时间的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次焙烧温度850℃,二次焙烧时间1h,熟料粒径180μm以下,常温(18℃)酸浸,硫酸浓度0.36mol/L,液固比2~2.5mL/g,浸出时间0.25h.在此条件下,石煤灰渣钒浸出率可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某地钙基膨润土为原料,浓硫酸为活化助剂,常压下低温焙烧活化制备高效活性白土,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考察了不同浓硫酸/膨润土质量比、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活化产物物相结构、脱色率及活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低温焙烧法中焙烧温度是影响活性白土性能的首要因素;在优化条件为浓硫酸/膨润土质量比25%、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40 min时,制备得到的活性白土脱色率为99.22%,活性度为232 mmol/kg,游离酸含量为0.19%,其他性能也均满足我国行业标准各类型活性白土一等品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一次提纯土和二次提纯土的蒙脱石含量比原矿分别提高了27.12%和32.65%.在活化温度95-98℃、固液比为1:3、活化时间为5h的条件下,得出一次提纯土加酸量60%制备的活性白土性能较好,脱色率99.6%、活性度162mmol/100g、游离酸0.013%.采取正交实验优化一次提纯土制备活性白土的工艺,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3、加酸量70%、活化时间为4h,得到产品的脱色枣99%,活性度135.6mmol/100g游离酸0.011%.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酸浸提铝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KF为助剂焙烧活化粉煤灰酸浸提铝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粉煤灰焙烧活化和盐酸浸出条件对粉煤灰中铝浸出率的影响及其浸出过程动力学. 结果表明,焙烧活化优化条件为:时间1 h、温度800℃、粉煤灰与KF质量比为20:4. 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2 h、盐酸浓度4 mol/L、液固比4 mL/g的条件下,铝提取率达到92.46%. 粉煤灰烧结产物加热酸浸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反应级数为0.3718,反应活化能为43.49 kJ/mol,过程速率为化学反应速率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木薯酒精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 Box-Behnken模型优化了木薯酒精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同时对最优成品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没食子酸废水的处理研究。活性炭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活化温度489℃,浸渍时间14 h,活化时间51 min,氯化锌浓度21.53%,该条件下样品的碘吸附值达521.64 mg/g。表征分析显示其表面布有众多孔壁较薄、大小不一的孔洞,金属含量较小,BET比表面积达441.86 m2/g,平均孔径为2.50 nm,拥有丰富的微孔结构,表面富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pH、接触时间、溶液温度对样品去除水中没食子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能够高效去除没食子酸,且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和pH值降低,没食子酸的去除率呈增长趋势。木薯酒精污泥基活性炭对没食子酸的吸附符合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26.72 mg/g。扩散机理显示除颗粒内扩散外也包含液膜扩散过程。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热且熵增的过程。本研究将为制备高性能污泥活性炭并应用于高浓度天然有机物废水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湿法磷酸净化副产的萃余磷酸为原料分解磷矿,采用化成法制取重过磷酸钙(以下简称重钙)。实验中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磷酸浓度、反应温度、磷矿粉细度、磷酸含固量和酸矿比对磷矿分解率与重钙产品品质的影响,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43%,含固量(质量分数)≤8%,酸矿比[m(P2O5)酸/m(P2O5)矿]为2.6,反应温度为45~65 ℃,反应时间为2~3 min,将产物继续化成20~25 min,化成温度为80 ℃,然后进行熟化,熟化温度为55 ℃,熟化时间为8~14 d,在此工艺条件下重钙产品达到了一等品的标准。同时本研究还可以解决萃余磷酸的存放问题,使萃余磷酸得到了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的酸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成醋酸丙酸纤维素中的酸活化为例对纤维素的酸活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酸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结晶破坏影响很大,在活化温度为40~60℃、活化时间小于2 h时,结晶破坏速率较快;活化温度对纤维素平均聚合度的影响较大,当活化温度高于80℃时,纤维素降解显著;活化前期,平均聚合度下降明显;活化过程通氮可以减少纤维素的氧化和水解;红外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酸活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溶胀,除了降解,无其它化学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赵锋 《山西化工》2014,(3):81-84
为了提高污泥水解酸化产酸率,采用SBR工艺处理污水厂污泥,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时间隔排泥天数(决定生物固体停留时间)对污泥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 6.6d和HRT 3d时,污泥产酸率随着排泥间隔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排泥间隔天数2d时达最大,分别为135.62mg/g、125.61mg/g;排泥间隔天数3d时,污泥产酸率稍有下降。HRT 4.4d,污泥产酸率随着排泥间隔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排泥间隔天数3d时,污泥产酸率达57.88mg/g。所以,最优工况为HRT6.6d、排泥间隔天数2d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常压、较低温度(≤100℃)下,开展了煤气化粉灰硫酸浸出工艺条件的研究。以煤气化粉煤灰中Al2O3的浸出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粉煤灰活化焙烧温度、酸浸反应温度、酸浸反应时间、硫酸溶液质量浓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煤气化粉煤灰中Al2O3浸出率的影响。在无需活化焙烧、不使用助剂的条件下,确定较适宜的酸浸工艺条件为:酸浸反应温度95℃、酸浸反应时间5h、硫酸溶液质量浓度40%、液固比4.5:1;此条件下的重复实验表明煤气化粉煤灰中Al2O3的平均浸出率为94.87%。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热解剩余污泥产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微波预处理污泥主要局限在污泥水解率及其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常用溶解性COD来进行表征预处理效果, 在污泥产酸方向少有报道。为了确定微波热解剩余污泥产酸的最佳工艺条件, 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 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 考察了微波加热温度、微波加热时间、过氧化氢投加量和乙酸投加量对污泥产酸的影响。微波热解剩余污泥产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180℃, 加热时间21min, 过氧化氢投加量0.18g/(gSS), 乙酸投加量49mg/(gSS), 最大预测乙酸增量值581mg/L, 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在0.033~0.074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可有效提高污泥有机酸产率, 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 可为污泥原位碳源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城市污水剩余污泥,采用ZnCl2与H2SO4对其进行活化,制得活化污泥,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初始溶度、投加量、吸附时间与吸附温度对活化污泥对含铅废水的吸附效能影响。结果表面,含铅废水的初始溶度对活化污泥吸附废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活化污泥投加量的影响,温度和时间对吸附的影响不大。在50 mL的水样中,其最佳吸附条件是,初始溶度0.1 mol/L,投加量0.4 g,去除率为73.87%。  相似文献   

18.
通过草酸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对偏二甲肼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草酸浓度、固液比、分散剂、温度和活化时间对草酸处理后凹凸棒土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草酸改性凹凸棒土的最佳工艺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草酸为饱和溶液,固液比为1 g∶10 mL,分散剂质量分数为5%,温度为30℃,活化时间为60 min,上述工艺条件下,偏二甲肼吸附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9.
油茶壳用微波加热磷酸法制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果壳为原料,用磷酸作活化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粉状活性炭。按4因素3水平的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研究磷酸浓度、料液混合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4个因素对产品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在磷酸质量分数60%,料液质量比1:2.0,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75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226 mg/g,A法焦糖脱色率达100%以上,灰分为4.6%~5.2%。油茶果壳可用微波加热磷酸活化法制取液相脱色活性炭。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硬脂酸和油酸为改性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湿化学法对硬硼钙石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液固比及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硬硼钙石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RD、热重分析、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硬硼钙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脂酸用量为5%(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75 min、改性温度为75 ℃、液固比(mL/g)为2∶1的条件下,改性产物性能最佳,活化指数达到99.45%;在油酸用量为5%(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50 min、改性温度为60 ℃、液固比(mL/g)为1∶1的条件下,改性硬硼钙石的活化指数达到68.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