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了在制麦过程中浸麦阶段添加外源植酸酶,对植酸浓度、植酸酶、α-淀粉酶、蛋白酶以及β-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麦芽浸出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的植酸酶随浸麦水进入大麦分解植酸,由3.20 mg/mL降低到2.35 mg/mL.溶解了淀粉及蛋白质,使植酸酶活力由1.25 U/g提高到2.66 U/g,α-淀粉酶活力由...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考察了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国产甘啤4号大麦为试验材料,分别考察了发芽时间、发芽温度及浸麦度对大麦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三水平三因素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大麦发芽条件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考察了各因素对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在温度16.8℃,发芽时间103.6 h,浸麦度46.5%时,α-淀粉酶活力最高,为56.12 U/g,且在一定发芽时间内温度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制造荞麦麦芽,并以荞麦麦芽为主料,研究了荞麦萌发的生化特性及萌发过程中制麦酶系活性变化的规律。考察了荞麦在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在0~192 h酶活的变化情况,应用酶活分析方法确定了发芽的时间,找出了最适的发芽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浸3断8的浸麦方式,浸麦及发芽温度为16℃,制麦6 d,所制备的荞麦麦芽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4.
国产垦啤-2号大麦制麦酶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垦啤-2号大麦(适合东北气候、土质种植)为原料,将酶活分析方法与传统制麦方法相结合,按照最佳制麦工艺所得成品麦芽各项指标均介于一级品与优级品之间,其中,糖化力、糖化时间、a-氨基氮、可溶性氮均优于优级品.通过研究制麦过程中各种添加剂对绿麦芽酶活的影响表明,利用体积分数0.1%甲醛浸麦1h效果较好;同样条件下,较质量分数0.99/6NaOH浸麦,制麦酶系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添加Zn2+可以通过抑制TCA循环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来降低制麦损失,为进一步深入分析Zn2+在大麦发芽过程的作用机理,采用双硫腙比色法检测了Sebastian和Schooner大麦发芽中各主要部位(麦皮、胚、胚乳)以及浸麦中添加Zn2+实验组大麦各部分Zn2+的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空白组和添加锌离子的实验组中Zn2+的运动趋势相同,都是从胚乳和麦皮向胚中运输扩散;通过检测大麦发芽前后总锌含量得出,虽然锌在大麦各部位含量变化很大,但始终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以从麦芽表面分离和筛选出的乳酸菌作为实验菌种,研究了接种量、接种时间、浸麦温度、浸麦工艺和发芽工艺对成品麦芽麦汁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表面分离和筛选出的乳酸菌S32-3初步鉴定为植物乳酸菌,乳酸菌的最适接种量为105个/g绝干大麦,最适接种时间为第一次浸麦开始。浸麦温度为20℃,浸麦工艺为浸4断18浸5断3;发芽工艺为20℃、24h,18℃、24h,16℃、24h,14℃、24h,制得乳酸菌麦芽的麦汁浊度下降了29.5%。  相似文献   

7.
白豆中α-淀粉酶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豆类中α-淀粉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白豆中α-淀粉酶含量较高.对白豆发芽前后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发芽第三天的白豆α-淀粉酶含量最高.同时对提取时pH、温度、提取时间及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出白豆中α-淀粉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7.0,温度40℃,提取时间1.5 h,金属离子Ca2 、Mg2 对酶的提取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别讨论了F-、I-、SO2-4、SO2-3 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和I-对α-淀粉酶活力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β-淀粉酶活性影响不大;SO2- 4 对两种酶活力的影响较小;SO2-3 对两种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9.
分别讨论了F^-、I^-、SO4^2-、SO3^2-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和I^-时α-淀粉酶活力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β-淀粉酶活性影响不大;SO4^2-对两种酶活力的影响较小;SO3^2-对两种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三丁基氯化锡(TBTCL)对僧帽牡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僧帽牡蛎分别在TBTCL质量浓度为0、2、5、10、50、100 ng·L-1的共6组实验海水中培养4 d,以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消化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TBTCL对僧帽牡蛎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TBTCL对僧帽牡蛎消化腺淀粉酶活性总体呈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现为从强到弱再强的抛物线趋势,在10 ng/L的质量浓度时TBTCL对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弱,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各质量浓度TBTCL对脂肪酶活性具诱导效应,低质量浓度(2 ng·L-1,5 ng·L-1)诱导作用较强,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诱导作用减弱,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黑龙江产的大麦制备优质麦芽的工艺和制麦过程中的酶系变化。结果表明,用中国北方大麦可以制备符合国家标准一级的啤酒酿造用麦芽。本文介绍了制麦工艺及其酶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黑龙江产的大麦制备优质麦芽的工艺和制麦过程中的酶系变化。结果表明,用中国北方大麦可以制备符合国家标准一级的啤酒酿造用麦芽。本文介绍了制麦工艺及其酶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草莓衰老过程中淀粉酶、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衰老过程中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草莓的衰老过程中,几种酶的酶活力随衰老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随着衰老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其中纤维素酶活力最大,为612.16U/g(按鲜重计算);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而过氧化物酶在整个衰老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大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阶段,通过浸种、叶面喷施和根部处理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黄原胶,研究了黄原胶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黄原胶浸种处理大麦种子,发现黄原胶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大麦种子发芽,最适质量浓度为1 mg/L.叶面喷施低浓度黄原胶对大麦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幼苗湿重、株高、根长等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升;黄原胶同时能提高大麦幼苗叶片内各抗氧化酶活性,质量浓度为1 mg/L时,相比于空白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20%;质量浓度为10 mg/L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硫化酶(SOD)活性分别提升了41.5% 和22.2%.但是添加过量黄原胶,大麦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了28%.黄原胶还能提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从而提升大麦幼苗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黄原胶具有促进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藻酸钠、卡拉胶联合固定化α-淀粉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卡拉胶共混包埋制备固定化α-淀粉酶,并对α-淀粉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3.0%、卡拉胶浓度1.0%、酶浓度18g/L、氯化钙浓度0.8%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佳的固定化效果,固定化酶活力为139.66U/g.min,活力回收率为55.70%;与游离酶相比,制备固定化酶的最适酶促反应pH值由7.0降至6.0,最适酶促反应温度由60℃升至70℃,其作用温度范围、pH值范围均比游离酶范围宽;固定化酶在连续操作5次后仍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固定化酶的耐热性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α—淀粉酶的超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用超滤法浓缩分离α-淀粉酶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料液浓度,膜面液体流速,操作压力等因素对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醋酸纤维素超滤浓缩α-淀粉酶的过程可用扩散模型来描述,超滤时宜控制压力在0.3-0.4MPa范围内。用超滤法能有效地浓缩α-淀粉酶,酶的总回收率大于90%。此外,通过实验建立了分离过程的传质醋酸为超滤法浓缩α-淀粉酶的工业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于提高和改善传统的鳞片石墨提纯技术,提出采用高压碱浸联合常压酸浸的方法对鳞片石墨进行提纯.对碱浸温度、碱浸时间、液固比等影响因素对鳞片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酸洗条件下,碱浸温度为200℃,碱浸时间为20 min,液固比为8∶1时,鳞片石墨的固定碳含量从80.69%提高到99.93%.该研究表明高压碱浸联合常压酸浸法在提纯鳞片石墨过程中能量消耗少,药品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且提纯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了国产二倍体和四倍体大麦叶与日产四倍体大麦叶生长过程中的金属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分阶段进行,对于大麦成长过程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找出大麦成长过程中,金属元素含量高的阶段。从实验结果可见,大麦嫩叶大约在十日龄时的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实验还对3个品种的大麦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四倍体大麦叶Ca、Fe的含量要比二倍体高。通过本次实验,可在开发大麦叶作为天然保健食品时,为选择适当的采样时间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微孔淀粉是由具有生淀粉酶活力的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作用生淀粉后形成的多孔性淀粉载体。本实验根据生淀粉酶的水解作用机理,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选择对淀粉进行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水解后淀粉颗粒的形态结构,从而确定酶处理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  相似文献   

20.
研究松木屑和新疆博斯坦煤的加压单独热解及共热解特性,热解实验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开展,压力为0.1~2.0 MPa. 通过样品热解失重情况绘制热解失重曲线,对曲线进行失重速率分析和热解动力学分析. 结果发现,热解压力升高会抑制样品热解挥发分的析出,使样品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增大56%~85%;松木屑与煤共热解过程不是两者单独热解过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协同反应相互促进或抑制的结果,松木屑与煤共热解失重相较计算值在加压条件下提高了8%~23%,在常压条件下降低了6.7%,但不管是常压还是加压共热解,共热解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均较松木屑和煤单独热解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