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具有自适应均衡器和 QPSK 调制的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均方误差(MSE)最小的载波相位估值算法,并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信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和信道噪声都会严重影响信号的接收质量。基于频域分量最大比合并的多天线信号合成算法(FMRC)对多路信号在频域加权合成,能够提高合成信号信噪比,实现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低信噪比信号的有效接收。文章针对该算法的理论性能,对合成信号均衡处理,分别推导了线性均衡器和判决反馈均衡器输出均方误差的理论表达式;证明了该算法与空间分集均衡器(SDE)在性能上的等价性。仿真实验表明,FMRC与SDE性能是一致的,但是在高信噪比下,当单路信道存在深衰落时,FMRC算法通过合成能够改善单路信道的深衰落特性,均衡器输出均方误差性能较SDE更优。  相似文献   

3.
数字微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频自适应均衡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微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衰落引起码间干扰,使系统性能恶化,必须采用抗多径衰落的措施.中频频域均衡器(IFE)由于结构简单而且经济,在衰落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性能良好,因而在数字微波系统中被广泛采用.本文比较了几种常用的IFE,并着重对自适应谐振武中频均衡器的两种调节方法作了研究.模拟计算得到的signature曲线表明,这种均衡器对非最小相位(MMP)信道的传输性能有很大的改进,且两种调节法可达到相近的结果,如选择其中较简单的调节法,可以简化硬件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克服大容量数字微波中由于多径衰落所引起的码间干扰的新算法。该算法是由自适应分数抽头判决反馈均衡器(AFDFE)和所谓的(M,m,L)算法所组成。140Mb/s64QAM信号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性能复杂性的折衷。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空时信号传输模型,分析对比了递归最小二乘(RLS)和最小均方误差(LMS)两种算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RLS算法,由智能天线和时域均衡器组成的采用后馈滤波器的空时联合均衡器,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该方法能有效改善系统抗干扰能力,算法简单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6.
《南昌水专学报》2014,(1):44-48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段代价函数的双模式空间分集均衡器,来同时克服信号衰落及码间串扰.新的空间分集均衡器中的核心算法由基于分段代价函数的常数模算法和多模算法组成.对于高阶QAM信号,新的空间分集均衡器比传统的空间分集均衡器具有更低的稳态均方误差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利用水下声信道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新空间分集均衡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水下信道严重的时变多途干扰和衰落对水下通信的影响,提高水下通信的作用距离和可靠性,在水下高速数字通信中对内嵌数字锁相环(digital phase-locked loop,DPLL)的自适应空时DFE(判决反馈均衡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给出了这种自适应空时判决反馈均衡器中各种算法和参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并给出了采用这种自适应空时判决反馈均衡器的水下通信系统的湖水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这种均衡器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全数字式自适应均衡器是4800bit/s数据传输系统的一部分。一般自适应均衡器的启动时间大约几百毫秒或几秒钟。现在提出一个在高速同步数据通信中所使用的自适应横向滤波器快速启动的新技术。使用一个特殊的训练序列,它的符号周期,等于均衡器抽头数目。这训练序列可以用来实现初始的眼图张开。自适应均衡器的初始收敛不用首先建立同步,就可很快实现。本文叙述了这个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并给出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了上述方案是可以实现的。最后文章给出了由计算机模拟所确定的这个系统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5,(1):25-29
水声信道存在天然的多径衰落特性使得水下声通信变得极其困难,尤其在高阶QAM情况下更为严重.因此针对水声信道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分集均衡器来克服由多径衰落引起的码间干扰.该空间分集均衡器中使用的算法由常数模算法和多模算法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多模算法部分能够利用高阶QAM信号位于不同的模值上的特点来提高新空间分集均衡器的性能.和基于常数模算法的传统空间分集均衡器相比,新的空间分集均衡器具有低稳态均方误差和快收敛速度.水声信道中的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信道相关性对空频系统性能的影响,介绍了频率选择性空间相关信道的频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频系统的频域成对差错概率.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推导和仿真了空频均衡器的性能. 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空频系统的性能随信道相关性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最小均方算法(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的原理和结构,针对用硬件实现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存在的诸多缺点,利用MATLAB工具对各种结构形式的自适应均衡器在不同信道模型下的收敛速度和精度进行仿真,并介绍了该仿真程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通信系统中宽带功率放大器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了最小差错概率(MBER)算法,以优化非线性均衡器参数,并采用非线性均衡器与数字预失真器对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进行联合补偿.预失真用于减少非线性失真对带外的干扰,非线性均衡器用于减少带内失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BER算法的非线性均衡器性能优于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均衡器;联合线性化简化了预失真器的结构,并可获得更优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压缩了的HDTV信号地面数字传输的一种方法.首先分析地面电视广播信道的多径干扰模型,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信道参数.其次讨论格状编码32QAM/16QAM,选定编码器结构使之具有很好的性能/复杂性折衷.LMS算法自适应横向均衡器用于克服多径衰落引起的码间干扰.研究在加性噪音和多径干扰下HDTV传输系统的误码性能.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信道均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如何提高均衡器的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无训练(盲)判决反馈均衡器,可以被看作4部分的级联,主要部分是一个递归滤波器(R)和一个横向滤波器(T).在初始的捕获阶段,R位于前端依据某种预测准则白化其输出信号,而T依据Godard(或者Shalvi—Weinstein)准则消除残余的码间干扰.在跟踪阶段,均衡器变为面向判决最小均方的传统型判决反馈均衡器.与有训练的判决反馈均衡器相比,这种均衡器具有相同的运算复杂度、收敛速度、稳态均方误差和误码率,但是它却不需要训练序列.因此,该自适应无训练判决反馈均衡器在信道均衡方面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回波抵消问题。在建立回波抵消器模型的基础上,按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导出了自适应滤波器抽头的统计梯度算法和抽头调节的收敛公式。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运用码变换的方法来产生回波抵消信号是可行的,这将有利于用数字方法来实现。回波抵消器的工作与接收机完全独立,抽头的收敛特性只与调节步长和抽头数有关,而与回波信道的特性、远端发送的信号及输入信噪比无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0.18 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适用于高速背板通信的2抽头模拟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DFE). 采用半速率结构提高电路工作速度, 降低功耗, 并设计由乘法器和积分器构成的模拟最小均方(LMS)自适应电路. 为了改善自适应算法的效果, 对模拟LMS电路进行优化设计, 使其既满足自适应算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要求, 又能获得较小的积分误差, 并且积分器能够输出稳定的偏置电压. 包括整个焊盘在内的芯片面积为0.378 mm2. 测试结果表明:电路自适应开启时能够对4 GHz损耗为12 dB的信道进行有效补偿, 且垂直张开度和水平张开度分别达到275.5 mV和72 ps, 均衡效果明显优于自适应关闭状态. 当电源电压为1.8 V、工作速度为8 Gb/s时,电路的功耗为49.9 mW. 所设计的模拟自适应DFE电路更适用于25 G及以上的高速通信链路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的判决反馈均衡处理稀疏时变水声信道接收信号时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在最小均方算法和仿射投影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算法。算法引入了随输入信号变化的迭代步长因子及表征系统稀疏特性的l_0范数约束,并且利用通信接收信号的非圆特性的宽线性输入方式改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稳态均方误差,仿真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证明了应用改进算法的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有更低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推导了基于梯度算法的最小均方误差二维判决反馈均衡器的时变步长选择算式,它在最速下降均方误差意义上来讲是最优的。与固定步长的LMS—DFE相比具有收敛快,在时变信道下也具有极强的跟踪能力和好的误码性能等优点,而计算复杂性却增加很小。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9.
推导了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分组预编码正交频分多址调制系统,接收机采用迫零均衡和最小均方误差均衡的系统误码率公式.采用公式计算的方法可很方便地比较各种正交频分多址解调方案的误码特性.同时,通过计算机Monte Carlo方法模拟得到的误码率特性与公式法得到的误码率特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时不变及时变多径信道中,最小二乘自适应均衡器性能与抽头的关系.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证实了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