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工作研究了分段式和抛物线式两种通用热压烧结工艺对金刚石陶瓷磨边轮胎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式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的胎体密度和硬度高于抛物线式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的胎体,但采用后者工艺制备的胎体强度较前者工艺提高约12%。采用分段式工艺烧结过程中镍、锰、锡与铜形成固溶体,并与骨架相的铁元素互扩散,在胎体中生成枝状富铁相,提高了胎体的合金化程度和致密度,胎体断口较平整,存在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抛物线式热压烧结工艺胎体中生成较多铜基固溶体,少量铜和镍、锰扩散进入片状富铁相中,通过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作用提高了胎体强度,胎体断口呈粗糙剥离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均颗粒度为76um的电解铜粉,添加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3%,5%,10%,20%的WC,混粉后利用压力机采用500MPa的压力进行压制,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简称SPS)在750℃下进行烧结,并研究了烧结体的密度、硬度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烧结温度选择在750℃时,WC含量为3%时,所得弥散强化铜的烧结整体性能最好。WC对铜基体的弥散强化作用明显,随着WC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相对密度逐渐减小,硬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钨铜合金薄板坯烧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工业级钨粉和铜粉作为原料,制备了厚度均匀、密度较高的钨铜薄板坯,并对该薄板坯的烧结行为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钨铜两相的润湿性对烧结致密化过程起主导作用,它在各温区所引起的致密化因素各异,使致密度变化程度不同。研究发现,钨铜在高温液相烧结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与非晶体粘性流动烧结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电解铜粉和雾化铜粉对SPS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宋晓艳  张久兴 《功能材料》2005,36(11):1728-1730,1733
以电解铜粉和雾化铜粉为SPS烧结原材料,对它们在SPS烧结过程中的烧结曲线、烧结体显微组织的演变过程,以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相对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得到电解铜粉和雾化铜粉在SPS烧结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特征和规律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压制压力对Cu-Ni系粉末烧结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Cu、Ni混合粉末压制成形后,用固相烧结的方法制成块状试样,研究压制压力对Cu粉和Ni粉烧结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Cu粉和Ni粉成形中的压制压力,可以促进固相烧结过程中的界面扩散和迁移,有利于Cu Ni单相固溶体组织的形成;同时,Cu粉和Ni粉生坯和烧结体的致密度和硬度也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Al2O3颗粒表面包覆镍或铜,研究了颗粒包覆对Al2O3/青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模式及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包镍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有化学反应发生,生成Ni2Al3相,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因此而增加;包铜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无化学反应发生,但因机械锁合作用加强,也使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加强。颗粒包覆使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模式改善。研究表明,Al2O3颗粒表面包覆镍或铜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硬度、拉伸强度和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锈钢粉末表面化学镀铜对烧结不锈钢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以化学包覆不锈钢粉的形式加入1~5wt%的铜,在1150℃液相烧结时,在烧结不锈钢中,铜元素分布的均匀性以及烧结体的密度比机械混合方式加入铜都有很大提高;同时通过电化学实验表明,化学镀铜方式有利于提高不锈钢烧结体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置换反应制得平均粒径47nm的纳米晶铜粉并将其进行真空热压烧结.作为对比,将市售电解铜粉在相同条件下制得烧结试样.对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由纳米晶铜粉制得的烧结试样,与电解铜粉的具有相同的致密度,弯曲强度提高21%,维氏硬度提高83%,电阻率提高50%.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改善其组织和性能,采用氩气保护下的压力烧结技术制备了铜-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压力、压制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铜-石墨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相对密度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压力烧结各参数可减少孔隙数量,改善组织均匀性,提高材料相对密度,进而提高材料硬度和导电率;材料性能主要取决于相对密度,相对密度越高,性能越好,但材料性能还受孔隙尺寸和形状的影响;在烧结压力为150 MPa、压制压力为400 MPa,烧结温度为870了℃,烧结时间为2.5 h条件下获得了相对密度为0.945,硬度为66.3 HB,电导率为6.2 MS/m的铜-石墨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两面顶低温超高压烧结纳米碳化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面顶低温超高压(LT-HP)技术在压力4.5GPa、温度(1250±50)℃、烧结时间20min的条件下烧结制备了纳米碳化硅(SiC)陶瓷,研究了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微观结构、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不添加烧结助剂且在较低温度下获得的SiC烧结体的相对密度高达98.4%,其显微硬度达到HV3520;纳米压痕测试硬度高达H31.74GPa、弹性模量E313GPa;烧结体的晶粒尺寸约为89nm,结构致密,无气孔。  相似文献   

11.
超细钨粉的制取及其氧化钨原料和钨粉的粒度测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H0.33WO3)、铵钨青铜(NH4)0.5WO3)和紫钨(WO2.72)作为原料,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对氧化钨原料和超细钨粉的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的结构,其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分散性好,可适合于做微晶硬质合金的原料。氧化钨原料的粒度(伪同晶颗粒尺寸,即二次颗粒)测量,推荐使用激光衍射法,超细钨粉粒度(一次颗粒)的炉前测量,BET法测球形当量径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12.
超细铁粉和氧化铁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仪等研究了超细铁粉和γ-Fe_2O_3粉末的结构、形貌、粒子的平均尺寸以及粒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超细铁粉粒子近似呈球形,并且,铁粉粒子由两相组成,粒子的核心部分是金屑a-Fe,表面的包裹层为氧化物层,它由Fe_3O_4和7-Fe_O_3的混合物组成。氧化层的平均厚度大约占整个粒子直径的20%左右。羰基铁粉粒子(含氧化层)的平均直径为16nm。直径在4~24nm范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91%,而7-Fe_2O_3粉末既有雪茄状粒子,也有小球状粒子。分析表明,球状粒子的平均直径为113nm,雪茄状粒子的平均直径(按<长 宽>/2计算)为148nm。由于超细铁粉粒子很细,且有磁性,制备电镜试样时分散比较困难。本文比较了几种分散方法后,使用了一种较好的分散方法——超声喷管分散法。  相似文献   

13.
LaCrO3纳米粉末的合成及电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解柠檬酸盐法合成了粒径不贩 LaCrO3粉末,XRD分析表明,合成的LaCrO3为单相,正交晶系,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升高明显增加;随焙烧时间增长略有增加,发现LaCrO3电阻率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导电活化能随粒径的减小而变小。  相似文献   

14.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纳米极氧化铟超细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仪研究了纳米氧化铟粉体的形貌、尺寸分布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氧化铟粉体呈方片状,尺寸在10-30nm,化学组分高纯,达到了纳米级粉末要求;粉体的尺寸均匀,但在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粉体,其尺寸相差较大;制备得到的氧化铟超细粉体的结构为体心立方。  相似文献   

15.
利用 FS-Ⅰ,T-100做分散剂,无水乙醇做连续相溶液建立分散体系,分別对超细磁性羰基 Fe 粉和激光制 SiC、Si_3N_4超细粉进行分散。在 TEM 下观察,羰基 Fe 粉分散度高于70%,SiC 粉高于80%,Si_3N_4粉高于95%。经照相记录和采用 CSR-4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粒度统计,得到三种粉的粒度对数正态分布。羰基 Fe 粉粒度分布12—70nm,SiC 粉粒度分布20—110nm,Si_3N_4粉粒度分布2.5—26nm。讨论了不同分散剂和分散测量方法对分散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纳米晶钨基重合金粉末的注射成型与固相烧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90W-7Ni-3Fe(质量分数,%)纳米晶钨基重合金粉末,研究了该粉末的注射成型和烧结行为,并与传统混合粉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以有效地增加粉末喂料的固体粉末含量,改善粉末料的均匀性,并可促进团相烧结的致密化,纳米粉末注射成形坯在 1300~1450℃进行固相烧结后,可得到近全致密(>99%)、晶粒细(3~5μm)、拉伸强度高(≥1130MPa)和几乎无变形的重合金样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石墨粉上电镀金属的工艺及电镀金属的石墨粉加入吸波材料中对微波反射率的影响。对电镀 Cu,Ni,Co 的实验表明,金属层的复盖率不低于90%。添加镀 Cu 石墨粉的多层结构吸波材料的共振吸收峰比单层结构的高,并且吸收峰略朝高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8.
纳米晶钨基重合金粉末的注射成型与固相烧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90W-7Ni-3Fe(质量分数,%)纳米晶钨基重合金粉末,研究了该粉末的注射成型和烧结行为,并与传统混合粉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以有效地增加粉末喂料的固体粉末含量,改善粉末料的均匀性,并可促进固相烧结的致密化.纳米粉末注射成形坯在1300~1450℃进行固相烧结后,可得到近全致密(>99%),晶粒细(3~5μm)、拉伸强度高(≥1130MPa)和几乎无变形的重合金样品.  相似文献   

19.
粉末尼龙1010填充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形态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末尼龙1010填充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的泡孔结构和填料分散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粉末尼龙填充RPUF的压缩、拉伸和冲击性能。讨论了粉末尼龙填充RPUF的形态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填料的加入,泡孔直径变小,填料含量到达10%后,尼龙粒子团聚明显。粉末尼龙的加入提高了RPUF的压缩、拉伸和冲击强度,在填料含量为5%时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当填料含量超过5%时,各项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矿物种类和粉体性质与增强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矿物的粒度、表面积、晶态及矿物填料/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了矿物的种类和粉体的性质与增强性能的关系.在所选择矿物中,滑石、硅灰石、石英粉体具有较好的增强性能;粉体的粒度、表面积、形状是影响增强性能的重要因素,粉体的晶态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