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生孢子是病原真菌研究中的重要材料,本试验的目的是筛选诱导葡萄溃疡病病菌(B.dothidea)大量快速产孢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培养基、菌丝打断法和接种葡萄绿枝条3种方法,选取葡萄溃疡病病菌JT-03和ZJZ-01菌株以产孢时间和产孢量对3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JT-03和zJZ-01菌株在WA(添加2%的葡萄枝粉末)、OA,DA和PSA 4种培养基上产孢慢且产孢量都很少;在PDA上培养7d开始产孢,产孢较多;菌丝打断法在涂断菌丝2d后产生分生孢子,产孢量不稳定;接种葡萄绿枝条4~5d时在病部即可以观察到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因此,采用菌丝打断法适宜用于鉴定病原菌,接种葡萄绿枝条可以快速得到大量分生孢子,以用于致病性鉴定和侵染机理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连续继代培养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的生长以及产毒的影响。方法 将10株链格孢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上连续继代培养,分析菌株的生长、产孢情况;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并分析主要链格孢霉毒素[包括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交链孢烯(altenuene, ALT)、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PDA培养基中,连续继代培养链格孢菌极易出现角变、菌丝变白、菌丝生长速率加快等菌株退化现象。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株生长速度加快,菌落直径变大,角变率增大;10株链格孢菌中有7株(MY-4、MY-12、MY-15、MY-73、MY-80、MY-103、MY-117)产孢量随着继代次...  相似文献   

3.
鸡(士从)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鸡[士从]菌的培养特性以及培养基、pH值、酵母膏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鸡[士从]菌在普通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缓慢,菌落较小,在培养后期,菌株间存在3种明显的菌落类型即“菌丝型”、“孢子型”、“中间型”,产孢量和形态也有较大差异。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鸡[士从]菌的生长较快,培养基、pH值、酵母膏浓度对液体菌丝生长存在很大影响。各供试菌株在液体摇床培养中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即最适pH值为4.5;酵母膏最佳质量浓度为0.2 g/dL;理想培养基为PSDYB。  相似文献   

4.
研究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生长、繁殖两个不同阶段对环境pH需求的差异,在孢子培养过程中对pH进行分段控制,旨在减小产孢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提高孢子产量。结果表明,菌株M7孢子在pH 3.0~6.0条件下培养8 h均可100%萌发,其中,pH 4.0~5.0最佳,萌发最为迅速,在pH 7.0~8.0时孢子萌发受到严重抑制,萌发率很低;菌落生长在pH 4.0~6.0时较快,其中,pH 5.0最佳,菌落直径最大,但在pH 3.0和7.0时菌落生长明显减慢,在pH 8.0时受到严重抑制,形成的菌落很小;pH>8.0的碱性条件为极端pH条件,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完全被抑制。在菌株M7生长的pH范围内,产孢能力随着pH的升高而提高,适宜的产孢pH范围为7.0~8.0。根据菌株M7生长和繁殖对pH的需求差异,控制培养前期pH值为5.0、后期pH值为7.0~8.0,在PDB和CYB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分别提高了12~16倍和3~4倍。  相似文献   

5.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引起葡萄灰霉病,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探索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对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及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旨在探索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25℃;产孢最适培养基为MSM培养基,最适温度23℃;在培养基pH3~11范围内灰葡萄孢均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均为6;灰葡萄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时生长速率和产孢量达到最佳,而蛋白胨则为灰葡萄孢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丝的致死条件是50℃处理25 min或55℃处理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是45℃处理30 min或50℃处理10 min。研究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霉拮抗烟草赤星病菌菌株的筛选及拮抗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诱捕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8株木霉(Trichoderma sps.)菌株,采用对峙法从中测定、筛选出一株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具有极强拮抗作用的菌株(Tv-1).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Tv-1菌株的拮抗机制主要为生长竞争、寄生作用以及产生抗菌素类物质使病菌菌丝消解,表现为Tv-1菌株菌丝生长迅速;能附着、缠绕于病菌菌丝上,并产生吸器侵入菌丝;同时还能分泌使病菌菌丝原生质浓缩、断裂、消解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杨焱  陈国刚 《中国酿造》2014,(11):101-105
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期间“黑头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 值为7,在PD A 培养基和梨汁培养基上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差异明显,葡萄糖和蛋白胨为致病菌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生孢子对光比较敏感,完全光照有利于致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量。55℃水浴处理10 m in可致死致病菌的分生孢子,紫外辐照时间越长分生孢子的致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Brek and Br)Ferraris]适于在多种自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以藕-葡萄糖和 V_8培养基最佳,培养基中增加 Ca离子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温度范围8—35℃,最佳生长温度24—28℃。此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pH范围3.5—9.5,最适pH5.0—6.5。内生分生孢子在20—30℃最适于萌发。碳、氮营养可促进孢子萌发,其中0.2%葡萄糖溶液最佳。黑暗条件下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好于光照条件。可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麦芽糖、果糖、蔗糖、葡萄糖;氮源以谷氨酸、丙氨酸、天门酰胺利用最佳。其中可溶性淀粉、酒石酸铵、硝酸铵、氨基乙酸、谷氨酸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9.
安徽烟草赤星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安徽地区烟草赤星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该菌在10~35℃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低于7℃或高于40℃菌丝不能生长;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是53℃5 min和50℃10 min,幼菌丝致死温度是52℃5min和49℃10 min.病菌在pH 4.0~11.0的范围内均能牛长,呈现双峰曲线,即在pH 6.0~pH 8.0生长较快,尤以pH 6.0和pH 8.0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快;分生孢子在pH 4.0~11.0之间均可以萌发;在pH 6.0时,产孢量最高.在光照和黑暗交替的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孢子产生.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接种K326烟草后所致病情指数的大小可供试菌株致病力划分为致病力强、中等、弱和不致病4种类型,说明安徽烟草赤星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在不同烟区间和同一烟区内均存在不同致病力类型的菌株,致病力类型的分布与菌株地区来源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脂肪酸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板培养方法观察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及其复配物对平菇(1012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平菇菌在含有不同饱和度脂肪酸的培养基上有不同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不同的菌落形态。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菌丝分枝而使菌落致密,在菌落形态上表现出纵向促进作用,菌丝密度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培养基〉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培养基〉含饱和脂肪酸的培养基〉仅含乳化剂的培养基〉基础培养基顺序递减;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培养基上菌丝的横向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含其他脂肪酸的培养基,但与基础培养基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 (Brek and Br) Ferraris]适于在多种自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以藕-葡萄糖和V8培养基最佳,培养基中增加Ca离子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温度范围8-35℃,最佳生长温度24-28℃。此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pH范围3.5-9.5,最适pH5.0-6.5。内生分生孢子在20-30℃最适于萌发。碳、氮营养可促进孢子萌发,其中0.2%葡萄糖溶液最佳。黑暗条件下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好于光照条件。可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麦芽糖、果糖、蔗糖、葡萄糖;氮源以谷氨酸、丙氨酸、天门酰胺利用最佳。其中可溶性淀粉、酒石酸铵、硝酸铵、氨基乙酸、谷氨酸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里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菌营养生长及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而持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尤其不利于产孢。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相似文献   

13.
唐鑫 《中国油脂》2020,45(7):122-129
为探究影响高山被孢霉生长和产脂的因素,分析不同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活化次数、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时间、菌球打碎时间等条件下高山被孢霉生长和产脂特点。结果表明,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装液量和发酵时间对菌株生长和产脂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与花生四烯酸的产量呈负相关性。根据不同条件下菌株生长和产脂情况,得到高山被孢霉最佳培养条件为:菌株活化3次,用高速分散机8 000 r/min打碎20 s至均匀状态,按2%~3%(体积分数)接种量接入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0 g/L、装液量为20%(体积分数)的发酵培养基中,200 r/min、28℃培养8. 5 d。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烟草赤星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河南省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河南省不同烟区采集烟草赤星病典型病斑,分离病原菌并且做致病性测定,对确定为病原菌的菌种按国际标准方法进一步做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85株菌株中60株被证明是烟草赤星病病原菌,从形态学上鉴定为三个种,分别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和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ifciens。其中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ifciens引起烟草赤星病属首次报道。三个种的代表菌株的5.8S rDNA ITS基因序列间及已报道的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和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ifciens的5.8S rDNA ITS区均没有较大差异,证明该基因在链格孢小孢子种间较保守,不适合区分这些链格孢种。  相似文献   

15.
龙牙百合腐败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抑制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湖南隆回地区龙牙百合鳞茎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科赫法则验证了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腐败菌进行鉴定,同时,探究了9种食品级防腐剂对优势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隆回百合鳞茎腐烂的优势菌是尖孢镰刀菌,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5℃,菌丝致死温度为66℃处理10min;菌丝在pH 7,8时生长最快,在pH为7时产孢量最大;可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在以葡萄糖和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块;在以D-木糖为碳源、牛肉膏和L-苯丙氨酸为氮源的条件下更利于产孢;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采用9种食品级防腐剂对该优势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纳他霉素、脱氢乙酸钠和焦亚硫酸钠对该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P0.05),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0,125,100mg/L。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DA、CYA和C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7.5~30℃;20℃及以下的各处理产孢量均很少,10℃的处理不产孢子,高于20℃产孢量迅速增加,35℃明显抑制孢子产生。叶斑产孢最适温度是25~30℃。25~30℃是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10℃萌发8 h,病杆和叶斑孢子的萌发率分别达55%和40%。30~25℃是病菌入侵和前期扩展的最适温度。孢子致死温度是55℃ 10 min。   相似文献   

17.
板栗腐烂由多种真菌协同侵染造成,尤其冷藏期栗果腐烂率可达15%~20%。该研究以贵州望谟主产区板栗为实验对象,对其冷藏期进行致腐真菌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致腐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的3株致腐真菌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7.0和8.0,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甘氨酸,温度为25℃,光照条件为24 h黑暗;皮落青霉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乳糖、pH值为8.0,最利于产孢的碳源为大豆多糖、pH值为7.0,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氮源为尿素、光照条件为24 h黑暗;链格孢菌分别以蔗糖、麦芽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氮源为蛋白胨、pH值为9.0、光照条件为24 h黑暗。贵州望谟板栗冷藏期主要致腐真菌的确定,可为板栗腐烂有效防控及致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能诱导酿酒酵母产孢的醋酸盐培养基不能诱导管囊酵母1770、1771产孢。1770、1771分别在YM1、YM2中均不产孢,前者在YMA2平板上当菌落过疏时能产孢,产孢率为2%,而菌落过密过小时不能产孢,同等条件下后者均不能产孢;管囊酵母是强烈型同宗结合型菌株,子囊孢子在培养过程中易发生二倍体化,尝试添加Triton X-100及胰蛋白酶处理,避免发生二倍体化,但作用不明显,分离不到单倍体。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pH对不同镰刀菌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小麦、玉米、大米、大麦等作物中分离得到的12株不同种类的镰刀菌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温度和p H对其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刀菌在10~35℃和p H3~11范围内均能够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 H为6~8。供试镰刀菌能够产生的毒素主要为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伏马毒素和镰刀菌酸,产毒温度为5~40℃,但不同菌株的最适产毒温度存在差异;产毒过程受p H影响较大,过酸(p H3~5)及过碱(p H9~11)的条件下均未检测到任何毒素。总体上看,不同种类镰刀菌产毒类型存在差异,毒素产量受温度和p H影响比生长更大,且大多数菌株的生长与产毒最适条件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皮疣柄牛肝菌、小美牛肝菌、双色牛肝菌的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4株内生真菌,经菌落、菌丝、孢子形态学观察及rDNA 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CTG-12为盖姆斯木霉(Trichoderma gamsii)、LCCK-6为克鲁伊假丝酵母(Candida kruisii)、BSHC-18为黄瘤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BBFO-10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rum)。对4株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其中盖姆斯木霉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在CPDA培养基上,25 ℃培养5 d菌丝长满平板;液态培养时,该菌株在25 ℃、摇床转速160 r/min、pH5.5、8 d,可获得菌丝干基生物量4.13 g/L。平板对峙实验结果:盖姆斯木霉LCTG-12对黄瘤孢菌BSHC-18和尖孢镰刀菌BBFO-10菌丝生长均有拮抗作用,并且,黄瘤孢菌BSHC-18和尖孢镰刀菌BBFO-10两者之间也具有拮抗作用,表明牛肝菌内生真菌中盖姆斯木霉对腐败菌具有拮抗作用,可为生物防腐提供优良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