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相输电线路的可闻噪声与无线电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估四相输电线路的可闻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的强度,弄清四相输电线路与现有三相输电线路在这两项指标上的异同,计算了四相和三相超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地面可闻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的量值,并以1条实际拟建的500 kV单回三相线路为参照,通过对四相和三相不同架设方式输电线路地面可闻噪声和无线电干扰辐射强度的对比分析,指出四相输电系统能有效地减小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输电密度。  相似文献   

2.
四相架空输电线路的换位与参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详细讨论了四相导线任意排列的四相输电线路的换位方案,研究了其各序参数的计算方法。推广了四相导线正四边形排列情况下,空间电磁场解耦的物理概念,使得分析过程极其简洁明确。同时,比较了四相架空输电线路与三相架空输电线路在同参数条件下的传输功率密度。四相线路输送单位功率可以节省占地面积29%~47%。  相似文献   

3.
四相输电架空线的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三相输电线路的基础上,把紧凑型线路的设计思路与四相输电原理相结合,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四相输电架空线的结构设计与选择。在全面考虑了导线排列、导线间距、相导线的分裂数量和分裂间距等参数,并计及以上各项参数组合方案的基础上,详细计算和比较了四相输电架空线的自然功率和电磁场环境指标,为四相输电架空线路的设计和选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材料,提供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并为下一步对四相输电系统可行性的全面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四相输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评估,以一条实际建设的500 kV紧凑型输电工程作为参照,对四相输电线路进行了模拟的简化设计和造价估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单位电能输送成本与输电距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比三相与四相线路输送单位容量电能的造价对四相输电的经济性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四相输电系统在经济上完全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杨剑  朱景林 《电工技术》2007,(6):15-16,22
对浙江某沿海城市将要建设的大跨越输电线路的附近码头处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扰进行了预测仿真计算,并在相似输电线路附近进行类比测量,证实了仿真计算的正确性,并说明了将要建设的大跨越输电线路对码头处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影响极为有限,远远低于国家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笔者简要介绍了矩量法的基本原理。针对电力系统线性结构特点,阐述了矩量法用于计算电力系统工频电磁场的工程算法。基于该算法,使用国际知名软件包CDEGS计算了某地区实际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分布,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得很好。还分析了降低输电线路在地面附近电场强度的实用性措施,以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北京市500 kV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调查,选取500 kV昌房线(紧凑型)和姜顺线(开放型)架空线路,对其电磁场分布进行了实测、理论计算与分析等研究,给出了这两条典型线路的电磁场水平和电磁场场强分布与特征,并提出了输电设施电磁环境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采用逆相序排列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三相电流不平衡的问题,而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三相不平衡问题要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采用逆相序排列方式。为此,首先分析了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原因,然后利用 PSCAD/EMTDC软件对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不同的相序排列方式进行了仿真研究;搭建了基于Multiple-Run模块的同塔四回输电线路最优相序筛选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程序流程图,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不同目标函数下的最优相序。最后以广东揭阳电网某220 kV和500 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三相电流不平衡问题为例,利用提出的模型和方法,推荐了最优相序改造方案;该方案已被采纳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特高压六相输电线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相输电是多相输电的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功率传输密度。同特高压双回线进行对比分析了特高压六相输电系统在杆塔结构、走廊利用率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另外,还对特高压六相输电系统的导线表面场强、可闻噪声、工频电磁场分布以及不平衡性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论述,详细论证了特高压六相输电线路所具有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华东电力》2013,(4):745-750
研究混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电磁特性分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利用模拟电荷法和模拟电流法仿真计算500 kV/220 kV混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3种典型塔型、12种相序布置线路在地面附近(距地高度1.5 m)的电磁场分布,并分析导线对地高度对地面附近电磁场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最优相序布置方式以及导线不同对地高度下地面附近的电磁场强度,为500 kV/220 kV混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光晔  周先哲 《电网技术》2005,29(21):36-40
讨论了导线任意排列的四相输电线路的换位原则与参数计算方法和四相输电线路与现有三相系统的兼容问题。各相导线任意排列的四相输电线路采用滚动换位的方法,能够保证各相参数达到平衡。通过计算四相线路的相间几何均距,可得到与三相线路完全一致的四相线路电感、电容参数计算公式。由于三相变四相变压器在变相的同时也可以变压,可减小四相与三相混合输电系统的兼容成本。多回四相线路参数的平衡特性优于多回三相线路,四相输电适用于多回同杆并架输电线路的大容量输电工程。  相似文献   

12.
220 kV架空线路工频电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架空线路日益集中,研究两列及多列线路间重复区域的辐射重影问题对于电磁环境辐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利用电磁辐射分析仪PMM8053B与工频电磁场探头EHP-50C,对220 kV双分裂水平排列的线路进行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实际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辐射重叠区电场强度较大,电场最大值4.275 kV/m高于国家环保推荐标准。 应用改进等效电荷法计算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并通过Matlab对改进等效电荷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两结果非常吻合,可为电磁辐射重影的分析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升,特高压线路电磁环境问题已成为决定其杆塔尺寸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对1 000 k V特高压双回线路和六相578 k V线路的电磁环境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同样的塔头和呼高情况下,六相线路的电磁环境优于三相线路。文中还研究了六相线路电磁环境随呼高的变化规律,地线及距地面最高的两根输电线的表面场强随呼高降低而降低,其余导体表面场强随呼高降低而增加;线路下方地面附近工频电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均随着呼高的降低而增加。相比于同等相电压等级的三相线路,其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更小。因此,六相输电可有效改善双回交流线路的电磁环境。  相似文献   

14.
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空间工频电场理论计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强生泽 《高电压技术》2004,30(5):45-46,58
以 2 2 0kV同塔双回线路为例 ,利用等效电荷法计算其线下空间电场强度的分布模型 ,得出其空间分布呈椭球状的特点 ,由此给出该电压等级送电线路的电磁防护安全区为距边相导线垂直距离大于 6m的空间区域 ,为解决其他电压等级线路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区220 kV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效应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市民对深圳市区220kV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的投诉,实测和分析了220kV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磁场强度,结果显示,工频磁场测量值为0.01283mT,远低于国家标准的0.1mT,电场强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4kV/m,该输电线路的工频辐射能量非常小,其辐射性质很弱,与国际上普遍认为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高压输变电工程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已成为环保热点问题。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线下地面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的计算,分析了110 kV输电线路工程对环境的电磁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特性及其电磁辐射场计算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电晕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电磁辐射干扰是高压输电线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对电晕脉冲电流进行了理论研究;然后采用短偶极子天线模型计算该脉冲电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场;最后仿真研究了不同电压等级对辐射场的影响、不同观测点的电磁环境。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估算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  相似文献   

18.
四相输电及其电力变压器原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我国电网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容量、远距离的西电东送与全国联网具有很强的迫切性.为了加快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研究与应用新型输电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多相输电能够明显地降低导线表面的电位梯度,是提高输送功率密度的重要方法.四相架空输电线路对称性好,线路及杆塔结构简单,在多相输电线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最基本的平衡变压器有如下三种类型:即斯科特变压器、李布郎克变压器与伍德桥变压器.四相四柱式三相变四相变压器是改进型斯科特变压器在四相系统中的推广,它特别适合于四相侧为高压侧的四相输电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