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王峤  臧鑫宇  曾坚 《风景园林》2018,25(6):24-29
系统总结了城市暴雨灾害的特征和诱因,建立了高密度中心城区暴雨防灾规划体系,根据中心城区特征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理念的土地效能优化、基于绿道理论的绿地空间规划、基于低影响理论的暴雨调节系统、结合地下空间开发的暴雨管网建设等常态暴雨防灾策略,探索了基于灾时应急思维的暴雨防灾策略以及法律规范、技术条件、财政投入等暴雨防灾支撑策略,力图有效指导中心城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近年来各类灾害频繁发生,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需求日增,但是具体编制工作却又举步维艰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客观分析了城市防灾规划需要进行综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理论体系、法规基础和实施主体缺乏,指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未来出路的突破口在于加强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需要从空间设施布局入手,协调各单灾种规划的关系和矛盾,对各类防灾空间与设施进行高效整合,充分融入法定规划体系,加快研究出台综合防灾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并建立统一的综合防灾管理机构和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防灾理念,分析CBD主要灾害及其特征,以及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高层建筑综合体"自防自救"策略、平灾结合的复合空间设计、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规划体系与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与生命线系统的优化等防灾减灾对策,以提高CBD安全容量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下空间灾害防控是建设防灾型城市的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罕见暴雨诱发地下空间内涝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关防控体系构想。首先总结河南特大暴雨和灾情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系统等方面探讨罕见汛期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致灾因素;随后从极端天气下地下空间致灾风险评估、灾害防控规划及灾后城市恢复规划等方面提出特大暴雨下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控体系构建方略;最后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复杂多样性挑战,从生态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科学地下空间防控体系构建及完善地下空间灾害应急救援措施方面阐述构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万艳华  陈涛 《新建筑》2009,(1):124-127
汶川大地震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警醒我们不能忽视小城镇规划中的防灾减灾问题。通过对彭州市通济镇灾后重建规划的探讨,围绕防灾减灾的目标,分别提出通济镇区选址及用地选择、布局结构、用地规划、道路交通、防灾规划等针对性策略。同时,提出了完善小城镇抗震防灾规划的纵向编制层次与横向编制内容,借鉴美国的“微区划技术”,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强化小城镇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构想,供小城镇规划借鉴。  相似文献   

6.
冯萍 《建筑技术》2020,51(2):175-177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走平战结合与防灾功能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人防工程、地下交通系统、地下综合管廊、地下仓储系统及地下开放空间等内容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系统,提高城市总体防灾能力。鉴于地下空间内部灾害特点,提出应从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加强地下空间自身防灾减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日益增大,地下空间防灾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对广州市洪潮特性及地下空间洪灾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地下空间防灾应在优化地下空间地面高程控制、提高周边地块排水及防涝标准、强化除险设施及拦防设施、完善法规及应急预案、深化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构建安全演习和构建防灾信息平台等方面展开相关工作,以利于扩展广州市城市综合防灾的力度和视角,促进城市综合防灾系统与立体化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广州市地下空间防洪灾的城市规划策略和城市管理策略,可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内涵式的发展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扩充城市空间容量,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及城市防灾救灾综合空间体系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选择地下空间的必要性、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基础上,对未来地下空间向大深度发展、大深度到浅深度的一体化设计、综合防灾能力的提高、地下设施更新技术几方面的发展动向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我国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逐渐成型局部高密度状态,在全球化灾害多发的环境下,城市高密度地区的易损性显著,应充分利用其立体化空间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地下空间具备先天的防灾特性,可以针对不同灾害中发挥相应的防灾作用,并与地面防灾空间协同构建立体化的防灾空间体系。根据地下空间在城市高密度地区的防灾角色与定位,提出了在地下空间建设中兼顾防灾的规划思路,通过分析适合防灾用途的地下空间特点,对其空间和功能要求进行了研判,并进一步提出了引导方法和规划策略,对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防灾空间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区主要灾情的分析和防灾设施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浦东新区建设,实行防灾、防冬与地下空间三结合的必要性和从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城市交通发展、通过合理安排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结合民用建筑的修建进行三结合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了浦东新区建设实行三结合必须加强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段忠飞 《工业建筑》2014,(Z1):190-192
山地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云南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山地城镇综合防灾是一个新的课题,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工程的抗震设防、防洪排洪系统建设、应急避难场地和救灾通道、山地城镇灾害的监测、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机制7个方面对山地城镇综合防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高山地城镇的综合防灾能力,对于降低或规避山地城镇灾害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化非常突出,在全球化灾害多发的背景下,城市高密度地区的易损性显著,应充分利用其立体化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提高城市韧性.本文针对地下空间网络在灾时可以作为避难疏散通道的功能特点,提出了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网络的复合可达性评价框架,结合避难行为特点提出了地下空间网络的全局可达...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内各类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灾害的情况,对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体系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和若干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的特点 ,考虑对其战略地位 ,城市综合防空、防灾能力的要求 ,和其发展对用地规模和容量提出的不断扩大的需求 ,提出了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构想及其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安全防灾、地下空间生活心理研究及环境调节问题的研究动态及趋势 ,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并提出我国地下空间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地下空间灾害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地下空间的隐蔽性、封闭性,使得地下空间灾害损失更严重、防灾问题更复杂。文章分析了地下空间的灾害产生机理及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对已发生的地下空间灾害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了地下空间灾害管理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地下空间的灾害管理应明确灾害管理主体,构建由灾害事故预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构成的综合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防灾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要介绍了城市综合防灾示范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通过对试点城市--唐山市综合防迷示范研究,探讨了地震触发水患,岩溶塌陷和采空区塌陷等有关问题,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对房屋和生命线系统的抗灾能力和薄弱环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抗御连发灾害的次生灾害的能力;并对单级,多级和多目标决策分析在防灾减灾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城市不同灾害作用设防标准的协调,研制了城市综合防灾计算机信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