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以及如何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索适应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食品化学教学体系,旨为提高食品化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肖瀛 《饮料工业》2012,15(6):49-51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食品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关系到食品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分析总结了目前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就提高食品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各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食品化学课程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物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和生化性质、营养与功能性质,食品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食品安全性、食品功能性的影响。国内高等院校的食品类专业均开设了食品化学课程,它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仅仅教授基础理论知识,未注重职业素养和爱国主义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8,(2):145-146
《食品化学》是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基于工程认证的基础上,围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品化学是食品相关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分析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教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对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学生家国情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食品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科学与文化结合、课堂与实践互补、传承与创新共振"教学理念,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新途径,为完善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食品化学课是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变、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了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凯 《中国食品工业》2012,(8):64-64,66
《食品化学》课程是根据当前我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的实际情况及食品安全形势建立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在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应当加强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室建设及教师业务素质等方面的改革,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相似文献   

9.
张萍波  范明明 《中国油脂》2023,(11):155-157
<正>《食品工程原理》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以及学科交叉性,同时与实际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并且《食品工程原理》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学生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衔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食品化学工业中常见的单元操作,课程以“三传一反”为基础,研究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作为食品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锻炼学生基本技能,还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编写校本教材,对《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的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产教融合适时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食品组成,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科学。食品化学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的理论和技术提供支持,在食品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践教学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支架式教学法"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支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主完成相关实验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食品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基础课。作为食品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不科学等。为适应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环节对食品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培养出适应食品工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郭磊  阚欢  和润喜  刘云 《广西轻工业》2011,(10):134-135
食品化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食品化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是为食品行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食品化学》教学与改革和课堂思政密切结合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本论文围绕该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内容、实践应用、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具体的实施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构建基于慕课的"食品化学"优质课程资源及与高效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食品化学"课程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思路创新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拓展知识、学用结合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拓宽了道路,为教师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持续改进等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樊艳春 《中国食品》2021,(6):110-110
应用型食品化学是食品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食品化学的课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习其他食品相关科目的理论基础课程。因此在中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的教学策略,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积极掌握应用型食品化学的相关知识,要对学生有系统化的教学思维,从而为社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食品人才。不过,由于食品化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多元化,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食品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完善中职的食品化学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应用型食品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育人新格局。“食品化学”是为食品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和思维工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运用隐性教学“隐显结合,及时显化”的方式将思政引入“食品化学”课堂,实现该门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后期应充分挖掘课程的隐形教育元素,凸显课程思政价值,实现同向同行,彰显“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OMO教学模式代表线上线下融合,是采用新技术软件为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本文从食品化学类课程与“课程思政”创新融合建设思考,以线上平台为媒介,课前预习、课堂探讨、课后评价作为主线,中间贯彻专业能力培养、思想价值塑造,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研究旨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与OMO教学模式融合的创新途径,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和学生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食品化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学生就业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进行讲解,忽略其专业性,未从专业岗位出发对其进行设计,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在授课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强化食品企业职业通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科技大学的食品化学课程是河南省本科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构建了基于学生能力达成的食品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从而能够跟踪评估学生的课程全程学习状况并及时反馈,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产出评价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