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食品化学课是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变、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了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以及如何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索适应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食品化学教学体系,旨为提高食品化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食品化学是食品相关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分析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教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各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食品化学课程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物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和生化性质、营养与功能性质,食品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食品安全性、食品功能性的影响。国内高等院校的食品类专业均开设了食品化学课程,它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仅仅教授基础理论知识,未注重职业素养和爱国主义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樊艳春 《中国食品》2021,(6):110-110
应用型食品化学是食品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食品化学的课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习其他食品相关科目的理论基础课程。因此在中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的教学策略,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积极掌握应用型食品化学的相关知识,要对学生有系统化的教学思维,从而为社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食品人才。不过,由于食品化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多元化,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食品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完善中职的食品化学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应用型食品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食品组成,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科学。食品化学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的理论和技术提供支持,在食品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践教学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支架式教学法"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支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主完成相关实验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食品化学与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从化学角度与分子结构水平研究食品体系中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功能及其在加工、贮藏中变化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有部分交叉,因此对其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构建良好的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作为食品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锻炼学生基本技能,还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编写校本教材,对《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的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产教融合适时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食品化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学生就业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进行讲解,忽略其专业性,未从专业岗位出发对其进行设计,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在授课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强化食品企业职业通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食品化学实验是食品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核心课,互联网技术结合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趋势。基于多年来食品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发现,以学为中心,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区域特色、开放实验室及校企合作等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是"互联网+"时代下农林院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满足食品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专业是一个应用实践性强的专业,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了构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问卷星网站创立问卷,对我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管理方式、实践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经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现行实践教学模式比较满意,但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更适合食品专业大学生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保证食物链的安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一个新设立的专业,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选用教材等进行了分析,对构建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认识实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在系统学习食品学科知识之前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初步的基础。本文结合近年本校对认识实习的教改探索并结合实习效果问卷调查的分析,对认识实习中存在认识单位类型不够丰富、认识实习动手环节较少,认识实习缺乏理论对知识了解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食品物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本文探讨了在食品物流专业现代食品物流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而构建和谐化现代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教学运行环境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质量监控更是重中之重。以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结合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学运行管理的优化方法,对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的细节进行人性化设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实现对现有教学环境和师资条件的最有效应用,通过实践证明此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国改革开放30年,农业院校食品安全的教学与科研发展状况,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科研和机构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成为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成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单位。  相似文献   

17.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闽南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通过找准自身专业的发展定位,实施“一基·二核·三型·四结合”的专业建设创新模式,即:狠抓“一个基础(思政教育)”,共振“两个核心(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构建“三种型式(教研型、服务型、创新型)”,注重“四项结合(教师特长、专业特色、学科特征、双创融合)”。在这种创新模式推动下,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同时,在后期建设中坚持以“一基”为动力,以提升“两核”为重点,以推动“三型”为落脚点的实践思路,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以期为食品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校服装专业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使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里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境、检验手段、监督机制等5个方面,对构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包装人才是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亟需对该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本研究从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入手,针对包装工程专业应如何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建设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按照"理论、实践、素质"三个系统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提升基本、专业、综合以及职业四种技能等若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食品检测技术》和椒器分析》两门课有机地重组为《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同时开设综合实验,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