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北运菜是全国最大的“北运菜”基地之一,种植规模大,其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是目前及今后必须加强研究的课题。以高州试验站北运菜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北运菜包括菜椒、茄子及包心芥菜的需水量、需水变化规律、需水系数、水分生产率等,提出蔬菜需水量估算方法,为研究本省主要作物灌溉定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国灌溉试验工作会议于2003年4月8~10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会议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参会人员包括全国各省水利厅分管灌溉试验的处长、灌溉试验中心站站长,以及有关科研院校专家、教授等,共130多人。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如何“贯彻落实2003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实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推动灌溉试验和灌溉用水定额研究工作”这一主题。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就加强灌溉试验工作问题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水稻灌溉需水量研究》曾获得浙江省198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此课题经过五年的连续多点试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我省水稻灌溉需水量的某些客观规律与生育环境关系,并经生产的实践考验。今应本刊之邀,由课题工作人员撰写成文,附注的各种表式材料较多,适于我省各地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需水量等值线图课题是全国协作项目。贵州省的这项工作由省水利科研所牵头,有关单位协作,在八个地州市进行了灌溉试验。从1983年7月至1988年4月,经过5年努力,完成了试验研究任务。工作中整编并分析了15个灌溉试验站1979年以来的水稻需水量实测资料,收集和运用了62个气象站(台)1971—1985年连续15年的主要气象资料,按规定用彭曼公式,做了大量分析计算工作,最终提出了研究报告和水稻生育期参考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水稻生育期特征需水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是该灌区主要粮食作物,研究其需水规律及节水灌溉对粮食增产、合理利用水资源、搞好灌区水资源规划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宝鸡峡灌区试验资料,并用泾惠灌区1983年前的试验资料作验证,对灌区冬小麦的需水规律和节水灌溉作了初步分析。(一)冬小麦的需水规律1.产量与需水量的关系建国后,我省曾对冬小麦的需水量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一般产量在250kg/亩左右时,其需水量为300m~3/亩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冬小麦单产提高较快,出现了一批亩产过400kg,以至500kg 以上的丰产事例,其实测耗水量仍为300m~3/亩左右。为什么冬小麦的产量不同,而其需水量数值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我国北方多泥沙河流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的有关技术问题,1989~1991年在陕西省东雷抽黄灌区开展了“多泥沙河流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该项目由省水利水保厅科教处、水利科学研究所、东雷抽黄灌溉管理局共同承担。经过近三年的现场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行业信息     
<正>《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通过审查2014年8月7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审查会。与会专家和代表认为,《规划》全面分析了灌溉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根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对灌溉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现代灌溉发展的目标和总体部署。《规划》提出的灌溉发展总体布局和区域灌溉发展重点基本合理,提出的现代灌区主要建设标准和主要建设任务符合各地实际。《规划》提出的加快灌溉事业改革、加强现代灌溉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改革与  相似文献   

8.
农田需水量预测是农业灌溉需水量的关键,其合理利用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科学管理有极为重要作用。为合理分析区域农田需水量,本文在全面分析农田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将优化作物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和采取作物适时灌溉相结合条件下的经济灌溉需水量预测方法;并以唐山市为例,采用45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未来20年全市充分和经济灌溉条件下的农田灌溉需水定额和灌溉需水量作了预测。结果表明,唐山市2010年、2020年经济灌溉需水量较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农田综合灌溉定额分别减少76.9mm、68.0 mm,对应的农田用水量分别下降了4.07×108m3和3.59×108m3。比较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农业需水量变化发现在农业灌溉中采用经济灌溉方式将有利于缓减未来农业供需水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作物田间需水量是计算灌溉制度的重要资料。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估算,近几十年来大都沿用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α”值法。本文从试验资料出发,分析“α”值法存在的缺点及“α”值的不稳定性;讨论了“β”值法的合理性和以“叶面积指数”为指标推求水稻叶面蒸腾量是可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物需水量是作物进行科学灌溉以及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通过试验,研究了茶叶需水量和需水规律,分析了茶叶灌溉制度,多年生的茶叶需水总量平均为1274. 60 mm,年平均日需水量为3. 49 mm,茶叶的灌水计划湿润层深度定在50 cm比较合适,年生长期各月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从1. 07~6. 51 mm/d不等,灌溉定额为307. 2 mm。  相似文献   

11.
讷河县全胜试验站属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经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得出水稻一生需水量最多时期为拔节、孕穗和抽穗期,灌溉制度不同需水量亦有较大差别。“浅深浅”型田间需水最多,“浅晒浅”次之,“湿润灌”型需水最少。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情况,当地气候条件及追肥、施药等田间作业需要采用“浅晒浅”结合的灌溉制度,满足生理需水,进行水层科学管理,促控结合,以实现寒区水稻栽培节水、高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是育苗移栽。水稻育苗期间的需水量很少,故一般水稻的需水量主要指移栽后该田间的蒸腾量。文章主要以水稻淹灌、水稻浅湿灌实验资料对比,对水稻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需水量和需水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优化灌溉模式、节水灌溉及对水资源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个地区农作物需水量及相应的规律,不但能直接为灌溉管理,水利规划设计和灌溉预报服务。而且对于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一九七八年我站开始对赣抚平原灌区水稻的需水量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多年的连续定点观测,取得了一些资料,现就本灌区的水稻田需水量及相应的需水规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读者参考。一、泡田需水量泡田需水量主要指从开始翻耕沤田到插秧这段时间稻田所消耗的水量,包括使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工作,年来有很大发展,各省自1953年起先后开始建站,一般已有二、三年试验成果。解放前虽江苏吴江庞山湖农场曾设站进行视察,但仅限于需水量试验,而  相似文献   

15.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参数,是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我省通过两年水稻控制灌溉的试验研究,虽得出了许多宝贵的数据资料,取得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却没有需水量方面的直接观测数据。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要求对灌溉需水量进行准确地、及时地预报,以保证农作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彭曼公式法、试验法、K值法在作物灌溉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为精细化的灌溉管理奠定技术基础。文章介绍了彭曼公式等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彭曼公式计算白龙江引水工程受水区各代表站典型作物(冬小麦)的亩均灌溉需水量,通过与其他方法计算成果对比,结果证明彭曼公式的计算成果更为精确,从而为白龙江引水工程规划需水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保护》2013,(3):78-78
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河海大学出版社重点图书《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由河海大学彭世彰教授和徐俊增教授编著。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作为我国促控栽培稻作理论又一新的代表成果,是河海大学几代研究人员持续性试验研究提出的水稻节水灌溉特色成果,汇集了作者及其团队20余年试验研究的精华,是“在实践中诞生,并经实践验证”的水稻节水灌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是豫东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可以用作饲料、工业原料及食用,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豫东地区的粮食安全。在我国玉米主要产区做节水灌溉试验研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2年测坑夏玉米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与需水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产量的提高,需水量逐渐增加;夏玉米高产节水土壤水分控制指标在非需水关键期灌水控制下限指标为50%,需水关键期灌水控制下限指标为60%时,夏玉米将达到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主要灌区灌溉需水与干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7,(11):5-10
为定量研究灌区灌溉需水与气象干旱的关系、合理组织抗旱水源,以黄河流域1956—2010年水文、气象、地下水以及作物参数等资料为基础,选取RDI干旱评估指标系统评估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5个主要灌区的历史干旱情况,采用作物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灌区灌溉需水量;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主要灌区气象干旱与灌溉需水的关联程度,并建立了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RDI干旱评估指标可用于黄河流域灌区的气象干旱评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作物可利用的有效降水量增加),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系数不断增大;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对RDI变化的响应程度不一,干旱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RDI指数减小0.5),上游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需水量平均增加约1.04亿m~3,中游汾河灌区、渭河灌区需水量增加约2.19亿m~3,下游引黄灌区需水量增加约6.22亿m~3。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1996,(10):24-24
“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措施。它标志着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完成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任务,以点带面,推动全国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