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已有研究中,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基本不考虑泥沙的影响,考虑河流泥沙自身特性研究天然河流细颗粒泥沙对水沙体系中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报道还不多见。以粒径小于0.008 mm和0.02 mm 2个粒径组的天然河流细颗粒泥沙为试验材料,以经稀释的生活污水模拟天然污染水体,通过试验研究了水沙体系中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从含沙量、泥沙粒径等方面分析得出了河流细颗粒泥沙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沙体系中低浓度污染物的好氧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但泥沙的存在对污染物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含沙体系中污染物降解速率大于不含沙体系中的降解速率,其降解速率常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半衰期则随含沙量的增大而缩短。此外,对细颗粒河流泥沙而言,泥沙粒径对水沙体系中污染物降解过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河多泥沙水体中存在的泥沙及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给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带来了一系列特有的问题和困难.鉴于泥沙对水质评价的突出影响,为了完整地反映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有效地区分由泥沙带来的自然污染与由污染物排放引起的人为污染,提出了黄河多泥沙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应遵循的基本思想方法.作为算例,应用该思想方法进行了黄河孟花段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水环境,包括:水体、地表水,地下水、水体污染、水质,底质和底质污染,水体自净能力,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水环境容量,污径比,水环境功能区划,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点,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对流迁移运动,扩散运动,衰减转化运动等等诸多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7年巢湖“引江济巢”调水试验期间同步监测的水位、流量、含沙量及水质等水文要素的统计与分析对照,评价水体交换对巢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沉降试验对黄河水体泥沙的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原型沙样的沉降曲线,确定了不同含沙量时的沉降速度和沉降历时,为预沉池的设计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
河流水质模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水环境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数据信息的不足和不精确性,将河流水体支撑能力和污染负荷水平表示为三角模糊数,构建了度量河流水质风险的模糊评价模型。在定义三角模糊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将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参数模糊化,建立了模糊水质模拟模型。根据水质模拟结果,运用模糊风险评价模型对控制断面水质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于河流水质模拟与风险评价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粒径泥沙对于含沙水体内污染物生物降解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以经稀释的生活污水为模拟污染物,以天然河流细颗粒泥沙为试验材料,采用BOD浓度衰减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组泥沙的多种工况条件下含沙水体内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对含不同粒径组合试验水样的降解动力学过程、五日生化需氧量、半衰期和降解速率常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不同粒径泥沙共存对含沙水体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污染物条件下,含沙水体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不同粒径组合条件下,各试验水样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半衰期和降解速率常数等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粒径泥沙共存对含沙水体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浑河流域沈抚新城下游河段的污染物流经水体的水质状况,解决沈抚新城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确保当地水环境安全.方法选取COD和氨氮为污染因子,计算浑河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QUAL2K软件模拟污水经杨官河和白沙河进入浑河后,研究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计算出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为COD 18.23 t/d,氨氮2.54 t/d.污水集中处理后经白沙河排放,对下游浑河水质影响较小,能够满足水功能区划;合理分配水量,使污水经白沙河和杨官河分别排入浑河时,下游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污水全部通过杨官河排放,下游水质不能满足水功能区划.结论从而确定沈抚新城的污染物排放量、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污水排放位置.为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泥沙和泥沙运动关系紧密,将水相和悬浮相污染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泥沙模型,引入泥沙污染物吸附量,底泥释放量及冲淤引起的释放增量等物理量,推导建立了泥沙污染水质模型,并运用吸附动力学,孔隙水扩散等模型,解决了泥沙吸附量和底泥的释放随时空变化的问题。模型较完整地考虑了泥沙输移、底泥冲刷及释放等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应用于汉阳四湖调水工程中,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能体现泥沙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DBD演算法BP神经网络水质综合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水质模型对水体水质的变化进行模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由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水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水力特征的高度非线性耦合,对其了解是有限的,致使传统的微分方程建模方法和数值求解在应用中遇到许多困难。本文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河流综合水质模型的建模,为了加强模型的收敛速度采用学习速率自适应的DBD演算法,通过应用长江干流重庆段实测水质样本对模型进行的训练与检验表明:该模型用于一维水质综合模拟可行,且精度较高,为河流水质模拟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未确知模拟信息的河流水质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定义水环境系统未确知参数和河流水质未确知风险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突发性泄漏情形下污染物运移、扩散和转化规律的二维河流水质未确知模拟模型和水质风险可靠度计算模型。根据河流水质模拟结果,运用未确知风险可靠度计算模型对突发性水质风险进行评价。实例研究表明,以未确知数学理论研究河流水质风险问题,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流域尺度的污染已成为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水环境治理技术方法,以镇江市运粮河流域整治为例,以水体水质为目标导向,探讨出了一套应用于流域排口污染物削减的研究方法:①梳理流域排水系统,结合现场调研确定排口性质;②计算排口产污量;③根据流域水质目标及其水系流动、生态本底情况,采用一维模型分析计算流域的水环境容量;④以流域水环境为控制目标,结合产污量计算结果对重点排口提出污染物削减标准;⑤制定流域排口污染物削减方案;⑥对排口整治方案进行目标可达性分析。该研究方法可为我国其他中小城市的流域治理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流域治理提供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黄河三门峡库区泥沙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在三门峡坝下、潼关和龙门3个断面取样,并按要求分别配制成清水、清浑水、浑水水样,测定相同水体加酸保存,相同水样的清浑水和清水,含沙量大于3kg/m3的清水、清浑水、浑水等水样的COD值。得出结论为:(1)三门峡库区黄河支流和枯水季节的干流,用CODcr测定能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2)对于沙量大于3kg/m3的水体,清水CODcr浓度比较能够有代表性地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河流环境系统信息的未确知性,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一维河流突发性排污的水质模型。该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了含有两个未确知参数的水质计算,不仅可以得到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分布区间及其相应的可信度值,而且可以进行水质风险超标分析。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未确知信息的水质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河流水质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水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15.
基于LISST的水库泥沙现场监测报汛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SST-100X现场激光粒度分析仪可以现场获取大坝上下游水体含沙量、颗粒级配、温度等相关信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因此被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泥沙监测报汛系统所采用.该系统采集的即时泥沙数据信息能够很快传输到工程调度中心并作为工程调度运行的依据,为工程调度中心能够及时、全面获取水文泥沙信息提供了保障,该系统的建立也为水库泥沙监测报汛提供了方向.在系统建立过程中,对于数据分析、含沙量推算、系统运行模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用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黄河兰州段悬浮物油吸附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黄河多泥沙特点及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特性 ,探讨和研究黄河泥沙对油类污染物的吸附规律 ,研究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消失的过程 ,指出合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的研究 ,由扩散方程推导出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式 ,其中的流速分布采用椭圆流速分布 .在处理泥沙传递系数和动量传递系数时 ,考虑到泥沙颗粒不可能随同水体的脉动作同步运动 ,引进一比例系数 .同时 ,在此含沙量沿分布式的基础上 ,推导出了悬移质单宽输沙率公式 .采用多组实测资料 ,对两式进行了验证 ,并与已有的公式进行对比 ,认为两式具有一定可靠性 .  相似文献   

18.
生物监测是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根据活生物对污染物的灵敏反应,利用青鳉鱼(Oryzias latipes),采用生物监测仪(自动水质监视装置)对家庭污水、工业排水以及河流水质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灵敏、高效地检测水中的有毒物质,能够进行水环境生物早期报警,确保水体的污染事件预警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河流纳污能力是指河流水体在一定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反映了水体污染物排放量与水质保护目标动态输入的关系.在系统评价新乡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污染物排放状况基础上,利用一维水质模型,以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作为控制因子,对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背景浓度、水质目标等参数进行率定.以共产主义渠为例,计算其纳污能力,同理计算其他主要河流.计算结果显示,共产主义渠COD和氨氮的纳污能力分别为2 298.3 t/a和100.6 t/a;新乡市主要河流纳污能力COD为1.1万t/a、氨氮为0.05万t/a;结合入河污染物排放状况,到2020年新乡市COD和氨氮的入河控制量分别为22 603.8万t/a和2 060.5万t/a,削减量分别为17 699.7万t/a和2 349.0万t/a.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推进,城与水的关系由割裂向融合发生演变,但人水和谐理念未能全部落实,水体黑臭时有发生。一些城市为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水体纳污能力,在城市原有的排水系统基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治理,但治理的策略只是针对其污染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或改进。为进一步明确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案与策略的合理性,基于最大日负荷量的水环境治理方法,对潜江市城区内的22个河流湖泊进行了水质采样监测,按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制定出黑臭水体名单。按照水体纳污能力等相关规范计算了黑臭河渠的水环境容量,根据潜江市河渠水网的最大日负荷量推算了要达到水体质量标准应削减的污染物量,并以此为依据规划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