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珂珂  王新 《科普研究》2015,10(5):38-43
本文立足于科普图书创作出版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初步构建了科普图书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 该指标框架包含了科学性、创作水平、编校出版质量和社会影响4 个一级指标,以及知识性、原创性、通俗性、 编校差错率、发行总量等13 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北京地区某科普图书类资助项目近几年资助出版的图书作品进 行实证测验应用,发现该指标框架基本适用。同时针对评估结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质 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社中高端科普图书的有关邮购数据,进行统计,并设计相应问卷。基于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民间科学家”是中高端科普图书的重要受众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韦毅 《科普研究》2014,9(6):90-93,81
本文介绍了荣获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的引进版图书《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的整个策划过程,讲述了这本优秀科普作品的独到之处,并剖析了其畅销的原因,展示了图书出版后的营销与推广工作,以及与读者受众的互动活动。本书从一个科普工作者的角度,思考和总结了在策划此类科普图书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夏文华 《科普研究》2013,8(1):54-59
以民国时期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学科分布、出版地与出版社、作者情况,试图描述民国时期科普图书出版的整体面貌,并借此反映中国近代科学传播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5.
本调查是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为纪念2009年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科普展览期间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参观科普展览的受众群体文化层次较高、年龄层次偏小,多为21~30岁人群,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接近一半的受众有主动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的需求,植物园举办科普展览满足了受众观光休闲、学习的双重要求。举办一个优秀的科普展览要对展览的主题、宣传、内容、形式以及对象等进行认真考虑是这次科普展览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松鹰 《科普研究》2014,9(3):91-96
正2013年是收获和耕耘的一年。这一年我出了四本科普图书,并应出版社之约,撰写完成五本新作,将于今夏出版。在马年迎春之际,回顾一下创作的甘苦,谈点心得,与朋友们交流。两块"砖头"2013年3月,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电子英雄》(典藏版)一书。这套书是"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选编推荐,据称"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普、科幻作家的精品力作",选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少儿气象科普创作的理念探索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莹  马辛宇 《科普研究》2009,4(5):84-87
气象科普从少儿抓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对少儿气象科普创作的理念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少儿气象科普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开放思维、更加大胆,创作者应该具备怀疑精神,在进行少儿气象科普创作的时候注重引导启发,而不是硬性灌输,以做到更加符合儿童心理、符合科学精神。文中简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少儿气象科普作品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问题和少儿特殊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少儿气象科普创作要增加想象力和故事性、尽量运用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多采取玩学互动的方式等建议,供广大同仁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8.
杨琴琴 《科普研究》2014,9(1):54-61
英美获奖科普图书的类型主要依据受众对象、学科性质的不同来划分。按受众对象分的奖项如英国皇家学会的"青少年图书奖"(Royal Society Young People’s Book Prize)、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的"青少年优秀科普图书奖"(Outstanding Science Trade Books for Students K-12)等,按学科性质分的如美国图书馆协会的"STS奥伯利农业或自然科学书目奖"(STS Oberly Award for Bibliography in the Agricultural or Natural Sciences)、"罗伯特·F·塞伯特信息图书奖"(Robert F.Sibert Informational Book Medal)等。本研究旨在了解英美不同类型科普图书奖项设置需要考虑的共同因素,主要以两国科学、教育、图书馆等组织下设置的科普图书奖项为例,对这些科普图书奖项的背景、评委会、评奖过程、标准等做出综述,并在分析提炼比较的基础上给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罗子欣 《科普研究》2016,11(1):93-95
一般认为,中国社会在近现代才有科学普及活动,科普创作也不会早于此时。因此,1804 年刊行的《医学三字经》无“科普作品”之名,但据现代科普作品定义,结合《医学三字经》的创作目的、内容特点、受众对象和流通范围,及其推动中医学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效果,我们认为《医学三字经》有“科普作品”之实,挖掘其科普 内涵,有助于今人管窥历史上的中医科普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杨松  陈红梅 《科普研究》2016,11(1):88-92
一般认为,中国社会在近现代才有科学普及活动,科普创作也不会早于此时。因此,1804 年刊行的《医学三字经》无“科普作品”之名,但据现代科普作品定义,结合《医学三字经》的创作目的、内容特点、受众对象和流通范围,及其推动中医学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效果,我们认为《医学三字经》有“科普作品”之实,挖掘其科普 内涵,有助于今人管窥历史上的中医科普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朱盛镭 《科普研究》2015,10(2):30-35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科普发展的战略性取向日趋凸显。阐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科普作品产生的冲击,指出科技与产业环境变化催生战略性科普作品的发展,并对其创作和传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认为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普作品拥有很大的社会需求空间和受众面,要求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工作者创新思维,扩大视野,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和偏好,提升和丰富科普作品的战略价值和时代内涵,同时回归科学理性。结合推广普及有关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实践,对新时期科普作品如何支撑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社会需求问题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 为文献数据来源,用CiteSpace Ⅲ的关键词共词聚类和突变词检测功能,分析了新世 纪以来我国科普创作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使用CiteSpace Ⅲ对CNKI 进行文献批量分析总结得到研究热点及演变特 点的方法是十分可行的。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得到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普创作研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六类:(1) 代表性 科普图书和作品研究;(2) 学科科普创作研究;(3) 科普创作方法与规律研究;(4) 对著名科普作家的研究; (5) 科 普作品的出版与传播研究;(6) 科普创作人才的研究。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对未来科普创作研究提出了对 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晓晔  孙璐 《科普研究》2016,11(6):78-83
随着童书出版市场的繁荣,科普童书成为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出版领域的重要切入点。研究通过对46 名 5-6 岁儿童家长的访谈,发现AR 技术应用于科普童书的优势在于:家长对该技术应用于科普童书持认可态度、AR 技术应用于科普童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并契合儿童科技教育需求;其挑战则主要来自于家长对儿童健康的担 忧,以及无从判定这类图书的教育效果。据此,研究对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普童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普服务发展与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科普场馆已经在探索面向学校、面向家庭、面向社区和面向社会的科普服务新模式,它们更加强调受众群体的“亲历”和“参与”,并提出了“体验型”的科学传播方式。本文是对国外科普场馆的科普服务新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介绍,以期为我国科普教育场馆服务内容的拓展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PM2.5污染已成突出的环境问题,对居民健康、交通安全及经济发展都存在较大危害。本文针对这一科学传播新热点,对PM2.5污染发生区PM2.5科普现状及需求进行典型研究,以了解我国公民PM2.5科普需求,基于受众视角寻求有效的科学传播路径及方式,为PM2.5科普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定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典型城市进行PM2.5科普现状及需求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得到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公民PM2.5科普现状及科普需求要点,并为PM2.5科普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受众认知规律及声像作品传播效果的层级性的理论分析,结合科普片《数字化农业》的创作,得出以下结论,即音像制品创作与受众认知结构有密切关系,科普音像制品的传播效果好坏与受众的认知结构与规律是否和谐有直接关系,即在信息作用于受众的心理层面,受众的关注程度或知晓程度(选择注意)是受众对作品理解程度(选择理解)的基础;受众的理解度(选择理解)是其赞同度与信奉度(选择记忆)的阶梯;赞同度与信奉度(选择记忆)是接受信息的结果。在创作科普音像作品的过程中,应重视选题调研工作、纯净创作目的、注意内容定位和科学内涵、重视受众的认知规律与叙事技巧,努力做到作品价值观的渗透与受众心灵的和谐交互,从而达到启迪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公众是科普动漫的最大受益群体,也是科普动漫传播的主要对象。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科普动漫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网络科普动漫影响力出发研究网络科普动漫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受众的角度利用结构方程理论来研究网络科普动漫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利用受众的视角发现我国网络科普动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做科普"的内涵就是为受众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信息场"服务,它体现在"为谁做"、"做什么"和"怎样做"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构成"科普环境信息场"的信宿、信道和信源三要素,提出了如何使信宿(受众)-生都能够保持"好奇心"、信源(科普信息内容)的"黑箱"理论、科普活动中的"多元信道法"等"做"科普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滕艳霞 《科普研究》2011,6(7):82-85
发展科学普及事业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由于数字科普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生动、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更能有效地吸引受众。近年来数字科普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需不断提高,要对受众进行认真分析,正确把握科普知识的需求,以免造成科普资源的浪费。数字科普更要关注弱势群体,尤其要肩负起社会老龄化赋予的历史使命。发展数字科普是数字时代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形式,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金涛 《科普研究》2011,6(1):91-93
图书评奖近几年很是活跃,以科普图书评奖来说,首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作品奖在2010年6月评出优秀奖18种、提名奖40种,结束了科普图书评奖多年中断的局面。此外,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07年)、国家图书奖以及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部优秀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