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针对包钢7号高炉的生产操作特点,开发了涵盖高炉炉缸透液水平、高炉透气水平、渣铁热水平、入炉焦炭质量等,以“天”为计量单位和以“铁次”为计量单位的高炉炉缸活跃性量化模型。7号高炉炉缸活跃性量化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炉缸活跃性评价分值>80,炉缸活跃性良好;炉缸活跃性评价分值73~80,炉缸活跃性一般;炉缸活跃性评价分值60~73,炉缸活跃性较差,需及时调整以保证炉况顺行;炉缸活跃性评价分值<60,炉缸活跃性极差,需加大调整力度,及时恢复到正常水平,避免高炉出现失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家新  苏宇  唐成润 《炼铁》2001,20(2):28-30
目前,我国高炉炉底侵蚀状况监测模型大多以炉底、炉缸侧壁的对流换热条件为边界条件。由于我国高炉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高炉无法准确测得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因此上述监测模型并不适合我国高炉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高贤成  高新运  李丙来 《炼铁》2000,19(3):25-26
1 引言 济钢一铁厂有350m~3高炉6座,80年代初,随着高炉强化水平的提高,炉缸寿命受到威胁,炉缸烧穿事故接连发生。80年代中后期高炉采用自焙炭砖砌筑炉缸、炉底,并采用钒钛矿护炉技术,基本杜绝炉缸烧穿事故。进入90年代,随着原燃料条件的改善,高炉  相似文献   

4.
结合巴西阿斯米纳斯2号高炉的生产操作数据,探讨了如何通过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评价高炉能耗水平。认为用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评价高炉能耗水平,既能够满足强化高炉生产过程,又能降低热能和燃料消耗,更全面地评价高炉状态,使高炉操作更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昆钢六十多年高炉炉型的发展演变情况,分析讨论昆铜高炉炉型向矮胖型、深死铁层发展演变的原因是:高炉大型化、原料条件改善、技术进步和对合理高炉炉型认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炉生产实践,结合顶燃式热风炉的操作特点,对如何提高风温措施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强化热风炉操作管理、提高烧炉自动化水平、稳定高炉炉况、提高高炉富氧率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平均风温1 200℃的目标,达到国内风温使用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方大特钢1号高炉一代炉役寿命达到11年,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11996.43t/m~3,达到1050m~3级高炉长寿指标最好水平。1号高炉炉役末期通过采取钛矿护炉、优化操作、有害元素控制、现场改造等措施进行精心维护,研发了高炉炉体长寿维护监测系统,对高炉炉缸安全状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保障了高炉安全,延长了高炉寿命。高炉停炉破损调查结果表明,实测炭砖最薄部位的炭砖残余厚度50~150mm,与模型计算值35~160mm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武钢7号高炉热风炉系统设计特点,通过优化热风炉烧炉技术和提高高炉操作水平,高炉实现了高风温技术的应用,炉况保持了长期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梅钢3号高炉现在处于炉役后期,炉缸炉身局部地区耐火材料侵蚀严重,经过实施炉缸保护,炉身维护的各个措施,使高炉处于较高水平稳定生产。炉喉钢砖的更换及雷达探尺的使用,更为高炉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合适的上下部制度与科学实际的管理制度成为高炉长寿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60年代开始,鞍钢高炉就采用焙烧炭块砌筑炉底、炉缸,使用碳块后高炉炉缸的寿命明显提高,基本上满足了高炉生产需要。但高炉的砌筑一直沿用50年代的工艺和技术,放松了对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随着原燃料条件的改善和生产操作水平的提高,高炉冶炼日益强化,并且高炉容积日趋大型化。这些因素都使高炉炉衬所承受的负荷日趋繁重,炉底、炉缸寿命已有明显缩短,并时有烧穿炉缸的险情发生。而且在炉役后期,需采取钒铁矿护炉、降低冶炼强度等措施以维持高炉的安全生产,造成消耗增大,产量下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首钢长钢9号1 080 m~3高炉因环保停产,焖炉休风4 d 4 h 43 min,通过优化焖炉、开炉复风方案,合理控制高炉各项操作参数,4 d后高炉炉况安全稳定恢复到正常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钢唐钢3#高炉(3 200 m~3)炉缸局部温度异常升高问题,通过热流强度及炭砖厚度计算,分析了高炉炉缸侵蚀状况,同时分析了炉缸侵蚀加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通过堵风口、加钛矿、降低冶炼强度等护炉措施,高炉炉缸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插入式炉内摄象仪能连续获取炉内图象,是一种新型炉内实时监测装置。在高炉生产条件下,工长使用炉内摄象仪可在线观察炉内图象,及时了解斜面煤气流分布、炉内设备工作状况和炉况异常等信息,直观诊断炉况,有效地指导高炉操作。济钢6号高炉使用炉内摄象仪以来,改变了传统的间接推断和预报炉况模式,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高效运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甘肃冶金》2021,43(2)
酒钢3号高炉对炉况操作、调整、稳定炉况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并通过加强高炉生产管理,炉况逐步达到开炉以来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介绍杭钢高炉炉缸炉底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几种炉缸结构和内衬材质的特点和应用效果,经多年探讨和发展,杭钢高炉长寿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胜  鲁俭 《首钢科技》2007,(6):31-34
首钢3号高炉2006年8月检修9天后送风,高炉恢复炉况顺利,并迅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本文对恢复炉况过程和后期炉内调整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高炉长寿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高炉寿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出现数十座高炉发生炉缸事故或异常侵蚀破损。高炉长寿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高炉要实现长寿除需要保障炉衬、炉体材质和建筑施工质量外,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关键,高炉生产操作监控维护是基础。基于对多座高炉长寿技术应用状况和高炉炉缸的破损调查,从设计、操作等多方面对炉缸破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长寿炉缸设计的优化原则和实现炉缸长寿的生产操作、监测、维护及管理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4000米~3级高炉喷吹煤粉设计与中型高炉的喷煤设计是有区别的.在移植中型高炉的喷煤技术时,必须注意大型高炉的冶炼特点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装备水平.因此,大型高炉喷煤设计必须考虑如下特殊性:1) 热惯量大、炉温高大型高炉炉缸贮铁水量大,铁水温度高达1500℃.所以稳定高炉"炉热"十分重要,不允许"炉热"有较大地波动.喷吹煤  相似文献   

19.
《炼铁》2017,(3)
对唐钢不锈钢4号高炉新型浇注炉缸结构、浇注施工、烘炉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4号高炉炉缸大修采用了外侧砌一定厚度的炭砖,内侧及风口区、铁口区采用整体浇注的新型炉缸,解决了炭砖采购周期较长、施工工期紧张的难题。新型浇注炉缸结构应用效果表明,炉缸砌体温度稳定,高炉保持了长期稳定顺行;高炉各项技术指标水平稳步提升,其中,利用系数和燃料比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达到了3.81和517kg/t。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认为设计因素是高炉能否实现长寿的根本和基础,提高高炉的设计水平是实现高炉长寿的根本所在。重点从优化炉型、耐材结构、冷却系统设计,以及自动检测与控制体系等方面,就如何实现高炉长寿进行了阐述。建议:①随着高炉大型化发展,高径比、炉身角和炉腹角都有减小的趋势,死铁层深度建议达到炉缸直径的22%~25%;②炉缸、炉底耐材配置采用优质炭砖加陶瓷杯的组合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