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对氯霉素在滴眼液中释放的影响。方法配制影响因素不同的氯霉素溶液,采用side-bi-side扩散池,测定药物渗透速率。结果氯霉素释放速率随溶液黏度增加而降低,随氯霉素浓度增加而提高。结论氯霉素在滴眼液中的释放速率与溶液黏度和药物浓度有关,适当增加海藻酸钠含量可延缓其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2.
海藻酸钠对氯霉素在滴眼液中缓释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对氯霉素在滴眼液中释放的影响。方法配制影响因素不同的氯霉素溶液,采用side-bi-side扩散池,测定药物渗透速率。结果氯霉素释放速率随溶液黏度增加而降低,随氯霉素浓度增加而提高。结论氯霉素在滴眼液中的释放速率与溶液黏度和药物浓度有关,适当增加海藻酸钠含量可延缓其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0.1%玻璃酸钠滴眼液原料的分子量和滴眼液灭菌条件。方法选用高、中、低分子量的玻璃酸钠原料,配制0.1%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在116℃×40 min,116℃×30 min,121℃×15 min的条件下热压灭菌,测定终产品的运动黏度、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在3个灭菌条件下,低分子量组的样品灭菌后运动黏度低于或接近标准下限,高分子量组的样品灭菌后运动黏度高于或接近标准上限,中分子量组的样品灭菌后运动黏度均在标准范围内;相同分子量的样品,运动黏度和分子量下降幅度116℃×40 min条件下最大,121℃×15 min次之,116℃×30 min与121℃×15 min相当。结论中分子量的玻璃酸钠原料,121℃×15 min灭菌条件适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钠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玻璃酸钠(HA)的不同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整理。结果与结论不同Mr HA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表现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具有明显的Mr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边材和心材在不同温度下纵向和横向渗透的速率。结果表明:纵向渗透速率远大于横向渗透速率;边材纵向渗透速率略大于心材纵向渗透速率;边材横向渗透速率与心材横向渗透速率几乎相同;温度越高,渗透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NaOH、Na2SO3以及其不同的浓度组合时木片预浸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对CTMP制浆预处理过程中药液对三倍体毛白杨木片的渗透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MP预处理过程中药液在木片中的渗透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渗透速度上升阶段和单纯物理扩散阶段。高浓度药液扩散速度较快,药液扩散量增加。NaOH及其与Na2SO3的混合液在木片的轴向与弦向上渗透速率具有明显差异。在NaOH溶液中加入Na2SO3,可增加扩散通量。提高温度有利于加速乙酰基的脱除以及药液的扩散,从而减少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7.
晶浆黏度对谷氨酸结晶晶习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备不同黏度梯度的溶液,考察了黏度对谷氨酸结晶晶习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黏度条件下谷氨酸结晶诱导期时间及生长速率的变化,探寻了黏度对谷氨酸结晶的影响机理。实验表明,在实验所测的黏度范围(1.00~10.30mP·s)内,黏度对谷氨酸的晶习基本没有影响,在相同过饱和度下,黏度增加,谷氨酸结晶诱导期时间延长,结晶成核速率减小,谷氨酸晶体的生长速率减小,使得谷氨酸晶体的颗粒直径减小,但晶体粒度分布均匀性略有增加。在工业生产上可以适当地提高结晶温度,以降低溶液的黏度,缩短结晶的诱导期时间,提高晶体的生长速率,使其更有利于谷氨酸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治疗不同病因兔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关节炎的疗效,并与糖皮质激素和生理盐水进行比较。方法39只3月龄新西兰白兔,18只左TMJ注射木瓜蛋白酶造成骨关节炎,18只左TMJ创伤髁突软骨造成骨关节炎,右TMJ为对照侧,3只为健康对照。分别于第1、5、9周开始向关节内注射药物治疗。每种骨关节炎动物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强的松龙、玻璃酸钠和生理盐水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4次,每次均注射0.2 ml,同一只动物左右侧关节均接受同一种药物。疗程结束后第4周处死动物,病理学检查,计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使累及关节造成中等严重骨关节炎,模型制作成功。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强的松龙治疗后病损加重,而用玻璃酸钠治疗各组均可见病变程度减轻及软骨修复。两组差别接近统计学显著差异界值(P=0.06)。健康关节内注射强的松龙或玻璃酸钠仅发生了轻微病变。结论玻璃酸钠对不同病因不同病程的兔颞颌关节骨关节炎均有疗效,糖皮质激素无助于软骨的修复,反而加重骨关节炎病变。  相似文献   

9.
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氧化多糖(OP)同Al-Zr(AZ)鞣剂进行配位,制备了OP-AZ鞣剂,并研究了OP-AZ鞣剂的鞣制性能。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在相同的氧化条件下制备了羧基含量相近(5.7 mmol/g左右)但相对分子质量各异的OP。实验发现,相对分子质量适中的OP2(Mw 3135)可以赋予AZ良好的耐碱稳定性(沉淀p H高于4.0),确保OP2-AZ能均匀渗透入浸酸裸皮并稳定的固定在胶原纤维中,使得鞣革收缩温度达到83.4℃,且坯革各项物理性能最优。相对分子质量过高的OP1(Mw 37 363)不利于配合物在皮中的渗透,而相对分子质量过低的OP3(Mw 568)和乳酸(相对分子质量90)不利于配合物与皮胶原的交联结合。因此,选择适宜相对分子质量的配体才能有效地提升AZ鞣剂的鞣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
控制释放技术(缓释)是将药物或其他活性物质和基材(通常为高分子材料)结合在一起.使药物通过扩散等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释放到环境中的技术。它主要用于控制药物或活性物质的释放速度.从而达到用量少、反应作用充分、效率高等目的。控制释放技术最早应用于农业方面,主要用于农业除草剂、释放化肥农药等.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医学界渗透。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烯丙基磺酸钠和苯乙烯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制备了一种四元高分子分散剂.研究了分散剂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PH值对不同质量分数的重质碳酸钙粘度、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散剂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5,PH值为9.0时,对研磨GCC分散效果最好.分散剂适宜高固含量GCC悬浮液的制备.研磨质量分数为70%的GCC,球磨时间为30min,使其粒径为1.9μm,粘度降至201mPa·s,所需分散剂的用量为0.15%,其悬浮液沉降体积百分数(7d后测定)为60.5%.  相似文献   

12.
透明质酸钠的光谱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透明质酸钠(SH)的结构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对SH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SH的FTIR及CD光谱均与文献相符,SH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光谱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FTIR和CD可以表征SH的一级和二级结构,为SH的结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白酒中透明质酸钠含量的稳定性试验,为白酒中添加透明质酸钠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稳定性试验规范要求,将试验酒样置于37~40℃和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以透明质酸钠的含量为指标,对定量添加透明质酸钠的试验酒样进行连续跟踪检测,监测酒样中透明质酸钠的稳定程度。结果表明,试验酒样中透明质酸钠的终点值和初始值相比,其平均衰减值为7.73%≤10%,满足《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单体M和单体N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合成了一种高效分散剂,研究了单体摩尔比和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质量比对其研磨碳酸钙浆料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铵的质量比在3左右,丙烯酸与单体M的摩尔比为10∶1,功能单体N加入量为单体总量的0.2%,此时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时,其可用于研磨至98级重质碳酸钙浆料,且浆钙黏度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波 《食品与药品》2006,8(3):38-40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76例骨关节炎患者每周1次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连续5次为1个疗程。结果随访2.5~20个月,176例骨关节炎治疗效果:优50例、良85例、中28例、差13例,优良率72.7%、有效率92.6%。结论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特别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聂浩鸿 《食品与药品》2010,12(5):189-190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膝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次25~50 mg,每周1次,3~5周为1个疗程.结果 按照疼痛、日常动作、步行能力受限程度评估,有效率97%,优良率83%.结论 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实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且疗效良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海藻酸钠及其分子量(AGNa)对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物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流变仪、物性测定仪(TA)等,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海藻酸钠-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体系(AGNa-HACS)的糊化、凝胶及老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AGNa分子量的增加,其本身的黏度与亲水的能力增加,导致AGNa-HACS的稠度增加。分子量较低的AGNa易与HACS发生相互作用,使HACS糊化能耗增加,抑制HACS的短期老化。分子量较高的AGNa对HACS的增稠作用更为显著,有利于维持HACS淀粉糊的均一稳定,提高HACS的热稳定性,抑制HACS的长期老化。  相似文献   

18.
Intrinsic viscosity and critical concentration of sago starch dispersions were studi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ence of solutes (sodium chloride, glucose and sucrose). Ubbelohde capillary visc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relative viscosity. Intrinsic viscosit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but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remained fairly constant over the range of temperature studied. Sodium chloride enhanced the intrinsic viscosity but sugars somehow reduced it. Critical concentration is defined as the point where the starch molecules start to entangle with each other and abruptly enhance viscosity. Sodium chloride enhanced the molecular entanglement and lowered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H值对透明质酸钠(HA)溶液溶血性的影响。方法调整0.4%HA溶液的pH值,以1%羊血悬浮液检测溶血性。结果0.4%HA溶液的pH<4时,溶血检测阳性;调整pH 5.5~8.0时,溶血阴性。结论0.4%HA溶液在pH<4时,其溶血性检测结果为假阳性。检测时应将HA溶液的pH调至5.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