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早籼稻为对象,通过改变浸泡时间和温度,测定分析浸泡条件对早籼稻的水分含量、蒸谷米VB1的含量以及蒸谷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泡条件对蒸谷米品质影响明显,当浸泡温度为75℃、时间为3.5 h时,蒸谷米的品质最好,VB1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蒸谷米浸泡工艺参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压力对蒸谷米含水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蒸谷米浸泡工艺参数,经过中试试验修正的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5℃、浸泡压力400kPa、浸泡4 h.  相似文献   

3.
以早籼稻为原料,设定浸泡温度65、70、75℃,浸泡时间3、3.5、4h,蒸煮温度90、95、100℃,蒸煮时间25、30、35 min,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别测定各参数组合处理所得产品的色度、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综合各品质指标选出生产蒸谷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条件为65℃~70℃、3.5 h~4 h,蒸煮条件为100℃、30 min。  相似文献   

4.
以稻谷为原料,以蒸谷米水分含量、出米率、整米率、裂纹率、出饭率、膨胀率、蛋白质含量以及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系统地比较微波干燥、低温干燥、热风直接干燥、分段干燥、三段缓苏干燥这5种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蒸谷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的干燥工艺中,低温干燥的效果最好。即浸泡温度45℃,浸泡时间5h,浸泡压力150kPa,蒸煮温度100℃,蒸煮时间10min,干燥温度90℃,干燥时间30min所得蒸谷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浸泡工艺包括温度-时间、微波、酸碱溶液、低浓度乙醇、酶对稻谷吸水率的影响,结合蒸谷米外观品质及米饭质构分析,筛选有效的快速浸泡工艺。结果表明,在稻谷∶水为1∶1(g/mL)、温度60~70℃、浸泡4~5 h时,便达到浸泡工艺要求,吸水率达到30%;能显著提高稻谷吸水率的方法是质量比5%的纤维素酶浸泡4 h,吸水率达30.07%;能显著缩短浸泡时间方法是5 min、700 W微波浸泡,吸水率为31.69%。且2种浸泡工艺对蒸谷米的外观品质和米饭质构无不良影响,有望作为蒸谷米快速浸泡工艺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蒸谷米制备工艺中柠檬酸浸泡对蒸谷糙米的碾米特性、碾白过程中镉含量及蒸谷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依托蒸谷米加工工艺为一定程度镉污染稻米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参考。选取湖南产的2个镉含量超标的籼米样品进行蒸谷米制备,采用分层碾米的方法对柠檬酸浸泡后并经蒸煮、烘干及砻谷的糙米进行碾磨,测定不同碾白时间蒸谷米的镉含量及其碾米特性和外观品质,并测定蒸谷米的矿物质含量和蒸煮特性及其米饭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柠檬酸浸泡的稻谷其蒸谷糙米的皮层更容易被碾掉,同时提高了蒸谷米单位时间的碾减率,但对蒸谷米的碎米率无显著性影响;柠檬酸会使蒸谷糙米的颜色更黄,但对蒸谷米无显著性影响;稻谷经柠檬酸浸泡促进了Cd、K、Ca、Al这4种元素自胚乳而外的迁移,对Mn和Cu元素迁移的影响较小;促进Na、Mg、Fe和Zn这4种元素由稻壳和皮层向胚乳的迁移,使蒸谷米的Na、Mg等元素的含量增加;柠檬酸浸泡后制备的蒸谷米,其米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碘蓝值、pH值及蒸谷米饭的硬度均显著降低,蒸谷米的色泽及其米饭的滋味、口感及综合评分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高压浸泡生产蒸谷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提升蒸谷米品质的最适工艺条件:浸泡水用量为35%,浸泡压力为150 MPa,浸泡水温度为35℃,保压时间为7 min,此条件下,整精米率为71.38%、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06%、维生素B_1含量为0.40 mg/100 g、维生素B_2含量为0.14 mg/100 g。与普通精白米相比较,蛋白质、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含量均极显著性升高(P0.01)。  相似文献   

8.
以早籼稻为材料,研究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稻谷含水量、蒸谷米的整精米率以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浸泡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为600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5min,料液比为1∶3(g/mL)时的工艺组合条件最优,整精米率达68.82%,蒸谷米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广西轻工业》2016,(7):16-18
选用广西主要种植的4种稻谷品种为原料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籼米糙米制备发芽糙米的工艺条件,为加工籼稻糙米产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浸泡12h后,糙米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制备发芽糙米的最适品种为博优903,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8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30h。  相似文献   

10.
通过英国Alvan Blanch公司蒸谷米生产工艺及设备情况介绍,着重对蒸谷米的浸泡、汽蒸与干燥工序的工艺及操作因素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探讨了生产优质蒸谷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选用广西主要种植的4种稻谷品种为原料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籼米糙米制备发芽糙米的工艺条件,为加工籼稻糙米产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浸泡12h后,糙米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制备发芽糙米的最适品种为博优903,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8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30h。  相似文献   

12.
以41个稻谷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蒸谷米加工,以蒸谷米得米率、整米率、爆腰率、感官评价等指标为依据,探讨不同品种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原料适应性,并对其中蒸谷米感官评价分值最高的3个品种进行了工艺优化,同时考察了产品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得米率、整米率以及爆腰率有显著差异(P0.05),得米率最高达到77.46%,而整米率最高的达到71.24%;不同品种稻谷加工的蒸谷米产品得米率均高于同品种的白米,其中有30种差异显著(P0.05);在整米率方面,30种蒸谷米产品显著高于同品种白米(P0.05),1种显著低于对应的白米(P0.05)。感官评价最高的3个稻谷品种的最适浸泡、蒸煮工艺略有差异,其中TJ118在55℃下浸泡最适时间为5 h,而TJ292和TJ610的最适时间为6 h;TJ118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15 min,TJ292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20 min,而TJ610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25 min;相对于同品种白米,感官评价最高的3个稻谷品种加工的蒸谷米中铁、磷、维生素B_1、B_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玉米酶法浸泡是玉米淀粉生产中一种高效节能的浸泡工艺。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玉米酶法浸泡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加酶量和pH值对玉米浸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酶法浸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h、加酶量0.15ml/(100g玉米)、浸泡温度50℃、pH3.0。在该条件下,淀粉提取率提高到84.48%,与传统工艺相当;但成品中淀粉SO2质量分数0.013%,比传统工艺降低了27.78%。  相似文献   

14.
在满足蒸谷米α化的前提条件下,研究了蒸谷米产生裂纹因素,通过试验证明:免浸泡,直接蒸煮,严格控制烘干时间是降低裂纹的最佳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凤林  刘晓娟  赵力超  刘欣 《食品科技》2012,(2):121-124,128
以库拉索芦荟为原料,以浓香型的蒸馏白酒为基酒,对芦荟浸泡酒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芦荟添加量、超声波萃取时间、陈酿时间对芦荟浸泡酒感官品质和芦荟多糖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后期调味实验。结果表明:芦荟添加量90 g/100 mL,超声波萃取时间10 min,陈酿时间15 d,甜菊糖苷添加量0.08 g/100 mL时,得到的芦荟浸泡酒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蒸谷米是以稻谷或糙米原料,经过浸泡、蒸煮和干燥等一系列水热处理后,再经常规碾米工序得到的一类大米产品。蒸谷米在制备过程中发生水合-脱水、淀粉糊化和老化等系列理化变化,赋予其高营养、耐储存等特点,是一种营养健康的主食产品。该文综述蒸谷米加工过程及发生的理化变化,阐明加工和理化变化对蒸谷米产品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蒸谷米加工技术的改进以及产品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胡芦巴种子中半乳甘露聚糖脱色、脱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回流法考察了影响由胡芦巴种子提取的半乳甘露聚糖脱色效果的因素,并应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脱色工艺条件.结论:影响脱色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脱色次数>脱色时间>料液比,最佳的工艺条件是:脱色时间为120min,料液比为1∶12(g/mL),脱色次数为3次.在此基础上,以蛋白质残余量为指标,比较了Sevag法及TCA法(三氯乙酸法)脱除半乳甘露聚糖中蛋白质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TCA法脱蛋白效果优于Sevag法,最终蛋白质残余量为1.92%,多糖损失量为5.30%.  相似文献   

18.
均匀设计优选玉米须中总黄酮和多糖的水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定提取次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溶媒用量等为影响因素,以多糖浸出量、黄酮浸出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90 min,提取2次,加水量为38,36倍,提取时间1.75,1.5 h.在该提取条件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大蒜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以发酵温度、料液比、浸泡时间、蒸馏时间为研究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影响大蒜挥发油提取的最主要因素为蒸馏时间,其次为加水量、发酵温度、浸泡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3.5(m/V),浸泡4h,提取2h。此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35%。  相似文献   

20.
着重分析了花生乳生产工艺中整粒花生浸泡条件、及磨浆后浸提条件对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的浸泡条件是加水量为花生的12倍、浸泡液pH为7.5、浸泡温度为20℃、浸泡时间为14 h;最佳浸提条件是调花生浆的pH为7.5、70℃下浸提10min。花生蛋白的最高溶出率可达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