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保证我国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动物源性食品种类繁多、基质效应强,痕量抗生素残留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取决于样品前处理效果。该文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多残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为主线,重点综述近年来新型吸附剂、新前处理方法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多残留超灵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多残留的快速筛查和精准定量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在动物源性食品生产中。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也因其滥用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氟喹诺酮抗生素残留的监管力度。开展更加快速、高效、高灵敏度、高通量的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残留的方法已成为对检测机构的新要求。本文就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动物源性食品质量监测、监管以及检测标准方法制定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超标,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检测方法十分必要。然而,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故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分析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抗生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动物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滥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已有5代近60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应用于人用药和兽药领域,为全面了解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现状,本文总结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并对食品中该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作为农残检测的关键环节,样品前处理过程直接影响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快速、高效、误差小、回收率高的前处理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样品提取、净化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磺胺类药物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磺胺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食品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本文论述磺胺类兽药分析检测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传统提取技术和新型提取技术等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性抗菌剂,由于其价格低廉、性质稳定,被广泛用于治疗畜禽的感染性疾病.但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在动物机体中的富集,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引起人体内对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同时也成为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隐患.为全面了解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检测现状,本文就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兽药在畜牧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兽药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导致兽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开发简单、快速、高效的动物源性食品中多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尤为重要。如何从复杂样品基质中将多种残留的兽药提取和净化是兽药残留检测的关键环节,直接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畜禽肉、蛋中多种兽药残留的样本前处理与净化方法,同时对常用前处理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未来样本前处理技术发展趋势,为促进动物源性食品中样本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凝练了近5年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通用前处理方法及其原理。研究发现,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其前处理方法具有显著共性特征。具体体现在:磺胺类药物前处理操作的原理和步骤可以在具有相同或相似基质特征的食品之间相互借鉴,得到磺胺检测方法通式,从而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相应满足高通量、高灵敏度或操作简便等不同的检测需求。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前处理的新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这些新技术的可行性,并对新技术方法与目前常用技术方法之间的灵敏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文章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耐药细菌的分布及抗生素对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盐析辅助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18种抗生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对样品中的需氧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PCR技术调查耐药基因的分布,通过接合转移试验调查抗生素胁迫对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影响。结果:50份动物源性食品中检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土霉素、金霉素、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162株分离株中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基因sul1的检出率最高。在环丙沙星胁迫下,三株供体菌中耐药基因qnrS的接合转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促进耐药基因的接合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能力验证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实验室畜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能力。方法 准备2组样品, 一组是不同体积的一定浓度的磺胺类溶液, 另一组是将上述磺胺类溶液与猪肉混合而成的样品, 共12个样品。依据农牧发(2001)38号-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 详细检测和记录这2类样品在前处理和检测过程中损失情况, 对比分析每个步骤造成损失的原因, 总结提取、浓缩、净化和检测过程的注意事项。结果 人员操作、仪器设备、样品本身以及检测方法各个方面都会影响误差形成。结论 测量高浓度的样品时, 适当减少称样量, 认真仔细完成操作并严格规范执行检测标准可有效的提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抗生素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日益普遍, 造成动物源性食品(牛奶、肉类、水产品、鸡蛋、蜂蜜等)中抗生素的残留,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是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现状, 抗生素残留的种类及检测方法作了阐述, 并对抗生素检测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有关部门在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的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由于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开发简单、快速的分析技术实现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筛查、检测,对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现象,引发了严重的动物源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但在检测的灵敏性和量化分析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因此,建立抗生素的快速、准确分析方法,对管控抗生素合理使用、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抗生素检测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比色法、荧光法三类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现状,并阐述了不同传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抗生素适配体传感技术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广谱、高效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防治疾病,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进行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菌素残留的市场风险筛查时发现,基本无法检出残留量。头孢菌素可能以代谢物的形式存在于食品中,而部分代谢物具有杀菌活性、致敏性及细菌耐药性,一旦为人体摄入,甚至可能产生肝肾毒性,由此引发食品安全风险。动物源性食品基质复杂,且其中残留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代谢物含量甚微,因此,开展新型、快速的复杂基质样品前处理,以及灵敏、准确、高通量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代谢物的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对国内外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代谢物残留分析检测现状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深入持续相关研究、科学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过度使用或滥用农药会导致其部分残留存于食物中, 从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对农药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久, 且大多针对单组分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对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能够克服目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实现对农药残留快速、灵敏、多组分同时检测。本文综述了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最近进展, 详细介绍了基于抗体、适配体和分子印迹聚合物3种识别元件的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此外, 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芯片技术在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旨在为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