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崇喜  张博一  侯晓萌 《混凝土》2013,(3):29-32,36
利用无黏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全过程分析程序计算无黏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考察CFRP筋弹性模量、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加载方式、跨高比和无黏结CFRP筋布筋形式等参数对简支梁板中无黏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影响无黏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关键参数。基于仿真分析结果,以关键参数为自变量建立了简支梁板中无黏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此为依据计算简支梁板的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梁和单向板,不论是直线配筋还是曲线配筋,其施工难度都不大,但对于双向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如双向板、井字梁、密肋板等),采用双向曲线配筋方案时,预应力钢索的就位就是一个难题了。以较简单的单区格双向预应力构件(如单跨双向板、密肋板,中间无支撑的井宁梁)为例,两个方向预应力钢索的曲线只有1个“波”,而每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连续双向板布筋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全新的布筋方式,通过用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对四边简支预应力混凝土板进行内力分析,从多种布筋方式中选择出了最优方案,即跨中板带集中配筋,分析研究其应力分布状态,解决了预应力板的刚度、抗裂度、稳定性以及合理的强度计算等问题,并推导出了相应的公式,最后通过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正方形板的足尺试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按此方式配筋,可节约钢材50%以上。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包括施工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反向变形限值、张拉预应力筋产生反向斜裂缝的原因与预防、预应力筋弯折时强度及张拉控制应力的折减、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连续坍塌的预防、预应力筋张锚位置不当引发柱根直剪破坏的预防、预应力连续结构后浇带的设置及补偿预应力筋的布置与张拉方案、双向板单向布置并张拉预应力筋的可行性、多跨连续板非板端张拉方案及各层预应力悬挑结构协同工作的建议方法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姚崇德 《工业建筑》1989,(8):43-46,53
<正> 一、荷载平衡法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计算中,荷载平衡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概念清晰,计算方便,得到广泛应用。本讲座(三)中已对荷载平衡法的原理作了介绍。现再对其计算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以备板中计算之用。设有预应力混凝土梁,其配筋在跨中有一转折点,成折线形。若预应力筋内的预拉力为N,则由力的合成原理可知,预应力筋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工业建筑》2012,(Z1):85-88
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合理计算,是较准确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和极限荷载的基础。采用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了可考察预应力混凝土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程序,通过与16根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最后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跨高比、加载形式等参数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连续梁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把握使用阶段无粘结CFRP筋应力增长规律是准确计算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刚度及裂缝开展宽度的基础。为此,基于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全过程分析程序,考察CFRP筋弹性模量与钢筋弹性模量比值、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预应力筋配筋指标、加载方式、跨高比和无粘结CFRP筋布筋形式等参数对正常使用阶段简支梁板中无粘结CFRP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潘立 《工业建筑》1989,(8):23-24,39
<正> 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有两个普通钢筋的最大配筋限值。第一个为经济最大配筋限值,当普通钢筋配筋不大于此限值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都能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但这一限值只适用于梁而不适用于板,因为粱内的无粘结筋力臂较大,当截面配筋较少时可充分发挥钢材强度,而板内的无粘结筋力臂小均不能充分发挥钢材强度。第二个是强度最大配筋限值,当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文君小区 8号楼为套内无梁无柱小高层住宅。介绍了通过合理布置与板同厚的预应力混凝土暗梁将异形板规则化处理的方法 ;给出了楼盖配筋预应力筋的配筋图 ,为设计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所谓明槽配筋多跨连续折线预应力,就是沿结构轴线的板与板(或梁与梁,梁与板)之间的明槽内设置多跨连续折线预应力配筋,施加预应力后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结构。折线应力筋在支座(柱)处居于中和轴的上部,在跨中则居于中和轴的下部,与结构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形状接近,因而受力合理,比采用水平直线形式的预应力配筋能够节省钢材和扩大结构的柱网尺寸。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预应力锚索与混凝土框架梁的复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锚索和框架梁的锚固作用,广泛应用于边坡加固中。根据锚索和框架梁各自的特点,说明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复合支护结构的边坡加固机制:通过对锚索框架梁受力体系的分析,介绍框架梁的内力计算方法和锚索的主要参数设计。根据锚索的状态,划分为张拉阶段和工作阶段。针对锚索的工作阶段,提出利用滑坡推力确定框架梁上的土压力,从而采用倒梁法反推锚索拉力,计算出梁的内力。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索支承实腹式门式刚架钢结构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72 m跨度的粮食仓库为实例,计算了索支承实腹式门式刚架结构在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布,并与不同类型的大跨门式刚架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索支承门式刚架结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索支承刚架的预应力效果比普通预应力刚架更加明显,更好地改善了刚架的受力性能;在索支承刚架的设计过程中,不可忽略撑杆和钢拉索的变形,必须按几何非线性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昆山嘉顿度假山庄工程预应力框架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包括受力分析、预应力筋的布置、截面设计、模拟实际施工的分析以及抗震设计等,提出了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考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高强钢材以及预压应力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延性能力相对较小。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截面能有效改善延性。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时限制截面综合配筋指标以及预应力度,并控制梁的极限强度以保证强震时梁铰破坏机构的形成。各国规范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框架梁端截面提出抗震设计有关条款。由于此设计要求与截面的正常使用阶段抗裂要求的设计目标相矛盾,导致截面高度因抗震要求而增加。为此,提出了强震下形成非梁端铰破坏机构的设计思路,并以算例论证按此方法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备所需要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原 《山西建筑》2001,27(2):20-20
介绍了后张无粘接预应力砼技术在榆园停车库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从工程概况、结构方案、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抗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同时对预应力筋布筋形式与数量进行了调整和计算,设计中还应用了荷载平衡法,并提出在延性抗震设计中应控制混凝土压区高度、配筋比例和预应力度。  相似文献   

16.
浙江友宁钢制品厂36m大跨度刚架采用门式刚架加预应力索组成的刚架-索结构体系。首先在车间对大跨度门式刚架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变形情况进行试验,并根据施工现场安装试验情况最终确定预应力刚架的张拉施工方法。结果表明:预应力刚架-索结构体系结构可靠,施工安装方便,结构轻盈美观,相比普通刚架,更加充分地利用了钢材的材料力学性能,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性。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刚架性能差异导致的预应力张拉值的轻微差异。  相似文献   

17.
渠风英 《山西建筑》2011,37(22):72-73
强调了边坡加固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边坡加固常用的几种方法,即土钉墙法、树根桩法和预应力锚索框架法,指出边坡滑塌随时都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破坏,甚至是灾难,工程人员应当提高认识,在实际的工程中一定要制定出一套详细防灾规划,做好边坡加固的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或避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从解决门式刚架主体强度或刚度不足的问题出发,结合某汽车库房实际工程,采用在门式刚架梁下弦加设预应力拉索的方法进行加固优化设计.通过加固前后对原门式刚架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表明,采用预应力拉索的方法进行加固安全可靠.同时介绍了该预应力拉索加固的节点设计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试验大多建立在结构“一次受力”的基础上,本文从加固工程中结构大多为“二次受力”的实际情况出发,试验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二次受力”钢筋混凝土受弯结构。作者利用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预应力碳纤维板专用锚具的基础上,完成了2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试验梁、1根非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试验梁受弯构件的模型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试验梁的受力性能。研究了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对试件承载力、使用阶段变形、碳纤维应用效率及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可显著提高受弯构件开裂及屈服荷载,减小构件使用阶段内的变形,充分利用碳纤维材料性能,对延性下降趋势加强设计。  相似文献   

20.
把握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规律是准确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刚度、裂缝开展宽度及受弯承载力的基础。首先定义了正常使用阶段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与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增量的比值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等效折减系数。然后针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受荷过程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不符合变形平截面假定的特点,应用等刚度法及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了可分别用于考察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规律的计算程序。最后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等效折减系数与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βs和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βp的关系式,以及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极限应力增量与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sβ、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pβ和跨高比l/h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