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采用MoSi2/316L梯度过渡层,借助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实现了MoSi2与316L不锈钢的连接,着重研究了MoSi2/316L连接梯度过渡层的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及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MoSi2/316L不锈钢梯度过渡层组织呈梯度分布,表现为宏观组织的不均匀性和微观组织的连续性,各梯度层的显微硬度基本呈梯度变化;梯度过渡层界面之间结合良好,没有明显的宏观界面,在各梯度层内部及界面都没有裂纹及大孔洞,界面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2.
用M42和YG20C质量比为2∶1的混合粉末,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YG20C/Cr12MoV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对过渡层与Cr12MoV、YG20C两侧界面的微观组织、元素扩散及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12MoV钢内表面有一层宽度约为60 μm的晶粒异常长大区,其硬度较低,对复合材料的连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SPS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之间的火花放电使Cr12MoV钢表层产生高温是造成晶粒异常长大、脱碳和贫Cr的主要原因;过渡层与Cr12MoV、YG20C界面过渡区宽度分别约为60 μm和40μm,两界面处元素发生扩散,显微硬度呈梯度增加,连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热扩散对镁合金锌铝涂层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具有较低熔点的锌作过渡层,采用热喷涂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锌铝涂层,并分析热扩散对锌铝涂层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热扩散处理后,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形成扩散熔合区,扩散熔合区由Mg-Zn-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固溶体组成;由于扩散熔合区的形成,使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药芯焊丝在5CrNiMo模具钢基体上进行堆焊试验,对直接堆焊强化层材料和堆焊过渡层+强化层材料时各堆焊界面的组织,显微硬度,堆焊试样力学性能,熔合区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堆焊过渡层能有效改善基体、过渡层及强化层堆焊界面的显微组织;形成一个新的二级硬度梯度,使基体到强化层金属的过大硬度梯度得到明显减缓,实现了组织、硬度与合金元素的合理过渡。堆焊试样的抗拉强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立体成形制备Ti3Al/TC11双合金件,研究不同过渡区层数即不同成分梯度时Ti3Al/TC11激光烧结连接界面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成分梯度对连接界面的组织形貌影响较大,尤其对TC11侧界面的组织影响更为显著。成分梯度对Ti3Al/TC11试样连接界面显微硬度的平均值影响很小,但对其分布的均匀性影响较大。随着过渡区成分梯度的减小,连接界面显微硬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具有较小成分梯度即10层过渡区的试样综合性能较佳,这与过渡区层数的增多减小了相邻两层之间的成分梯度、缩小连接界面组织形貌的差异,从而提高了连接界面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铸造技术》2015,(8):2045-2047
以ZTC4/TA2钛合金镶嵌管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等对复合界面形态及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镶嵌管体表面粗糙度对复合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镶铸后TA2镶嵌管体由片状α组成的魏氏体组织组成,ZTC4母材由片层状α片间+β晶界的金相组织。在熔合界面处,形成了Al元素的连续扩散层合金硬度呈平缓过渡,实现了两种合金的冶金结合。随着镶嵌管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界面熔合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态剪切连接工艺实现镍/Q345钢连接,并对结合界面的显微组织、扩散行为和连接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镍和Q345钢界面结合良好,无明显的缺陷;过渡区厚度约4μm,结合处Fe、Ni元素发生互扩散,Fe元素向镍基体扩散距离大于Ni元素向Q345钢基体扩散距离,主要以Fe元素向镍基体扩散为主;过渡层主要为FeNi3化合物,还有少量α相固溶体。拉伸试验结果表明Q345钢/镍连接强度与Q345钢母材连接强度相差约25 MPa,连接强度较好;结合界面附近Q345钢基体的显微硬度低,随着距结合界面距离增加,Q345钢的显微硬度值整体呈递增趋势,在远离结合界面处的显微硬度值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Mg/Al异种材料扩散焊界面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鹏  李亚江  王娟 《焊接学报》2007,28(6):45-48
Mg/Al扩散焊接头界面区由铝板侧过渡层(Mg2Al3相)、中间扩散层(MgAl相)、镁板侧过渡层(Mg3Al2相)组成.SEM观察分析表明,在界面铝板侧扩散层与中间扩散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扩散空洞,不利于获得接头性能优良的扩散焊接头.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界面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当加热温度475 ℃,保温时间60 min及压力0.081 MPa时,接头可达到最大抗剪强度18.94 MPa.接头界面扩散区的显微硬度范围为260~350 HM,明显存在三个不同硬度分布区,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扩散区的显微硬度及扩散区宽度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950~1 100℃进行了低活化钢加纯铁中间层的扩散连接,通过对连接界面附近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的分析和测试,研究了温度对连接界面元素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扩散连接后,接头的显微组织由母材的板条马氏体、连接界面处的Fe-Cr固溶体和中心层未发生扩散的纯铁3部分组成。连接界面处发生互扩散形成扩散层,扩散层的厚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r元素在纯铁中间层的扩散符合菲克第二定律,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D=1.43×10-7 exp(-210 900/RT)。  相似文献   

10.
以铜箔为中间层,对Super-Ni叠层复合材料与Ti-6Al-4V钛合金进行过渡液相扩散焊.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显微硬度测试对接头的界面组织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箔中间层阻止了钛与镍的扩散接触,防止了Ti-Ni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扩散焊接头由Super-Ni侧扩散层、中间反应层、钛侧扩散层三个特征界面层组成.界面处Ni,Al原子扩散缓慢,Cu,Ti原子充分扩散反应,在中间反应层与钛侧扩散层之间形成由TiCu相组成的锯齿状界面,在钛侧扩散层生成细小的Ti_2Cu相,接头过渡区显微硬度最高达600 HV0.5.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球扁钢、L型钢生产效率及成材率偏低的问题,从球扁钢、L型钢生产线设备选型与布置、轧件断面冷却不均、冷床预弯等方面围绕球扁钢、L型钢的长尺生产进行了技术分析。采用推钢式加热炉取代步进式加热炉、BD1+BD2+3机架水平连轧的布置形式、终轧后设置喷雾嘴对内侧表面进行强制冷却以及增加冷床预弯功能,可有效解决球扁钢、L型钢的长尺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富义 《大型铸锻件》2007,(2):17-18,25
钢水质量是铸钢件产品合格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只有严格遵守冶炼操作工艺规程,严把进料关,才能稳定铸钢件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缓冲器锻件模具的选材需要,检测分析了6种大截面热作模具钢的性能;根据大型热锻模具的常见失效形式分析,为保证大型热锻模具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长寿命,应重点依据大截面热作模具钢的高温强度、高温冲击韧度和热稳定性进行模具用钢的选材。据此,选用B2钢(4Cr2MoVNi)作为缓冲器锻件成型模具用钢,并经工业生产验证,选材合理,非常适用于缓冲器锻件成型模具。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用双相钢钢板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双相钢钢板的发展史,其强化机制、典型的显微组织以及性能方面的特点。国外的双相钢研究进展以及生产能力,国内的研究情况及生产现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铸锻钢球的成分选定及制造工艺。实践证明:研制的铸锻磨球对耐磨性提高、破碎率减少、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l oxide layers in decarburized sheet was studied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Dissolving potential profiles indicated the amount of fayalite (Fe2SiO4) and silica (SiO2) in the layers. The quantitative data for the contents of fayalite and silica in the internal oxide layer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法国的Arcelor Group,Aubert & Dural,德国的Kind & Co,Edelstahl和日本的大同(Daido Steel Co.,Ltd.),日立(Hitachi Metals,Ltd.),高周渡(Nippon Koshuha Steel Co.,Ltd.)及山阳(Sanyo Special Steel Co.,Ltd.)八个模具钢厂生产的模具钢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A new class of materials, namely TiC-reinforced cast chromium (Cr) steels, was developed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high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good fracture toughness. The research approach was to modify the carbid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AISI 440C steel for better fracture resistance while maintaining the already high abrasion resistance. The new alloys contained 12Cr, 2.5–4.5Ti, and 1–1.5C (wt.%) and were melted in a vacuum induction furnace. Their microstructure was composed primarily of a martensitic matrix with a dispersion of TiC precipitates. Modification of TiC morphology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changing the cooling rate during solidification. Wear rates of the TiC-reinforced Cr steels we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AISI 440C steel, but the impact resistance was much improved.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变锻造方法,观察金相组织及模具现场试用,探讨锻造质量对高速钢及基体钢模具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碳化物不均匀性在三级以内及合理的纤维流线分布,可显著提高引进冷挤压设备上的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不锈钢钢种发展的一些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鑫涛 《热处理》2007,22(4):5-9
从奥氏体不锈钢的演变,以氮代碳的含氮不锈钢,Mn-N系不锈钢,超级铁素体不锈钢,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及抗菌不锈钢等方面的发展,概述了不锈钢钢种发展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