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蓝靛果汁在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反应机理。方法:测定蓝靛果汁在杀菌过程中褐变度、维生素C(VC)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优化蓝靛果汁褐变抑制工艺条件,并测定优化后蓝靛果汁在4,25,37℃下贮藏30 d过程中微生物、理化、感官指标的变化。结果:褐变度、VC含量、5-HMF含量变化分别符合联合、一级、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最优褐变抑制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0.21%、作用温度39℃、作用时间45 min,此条件下果汁非酶褐变抑制率为95.13%。蓝靛果汁在4℃下测试指标变化相对迟缓,贮藏末期,其菌落总数<100 CFU/mL,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色苷、VC、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4.15%、262.02 g/100 g、380.50 mg/L、65.37 mg/L、9.62 g/100 g,感官评分为82.3分,具有蓝靛果的果香与果味、颜色均一、质地均匀。结论:试验方法显著抑制了蓝靛果汁在贮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2.
龙眼采后易由褐变引起品质劣变,该研究研制出一种自动释放二氧化氯(ClO2)的新型缓释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和数学模型评价了其对龙眼综合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ClO2缓释剂组成为m(亚氯酸钠)∶m(酒石酸)∶m(硅胶)∶m(硅藻土)=3∶1∶0.5∶0.5。该缓释剂在5~25℃条件下,ClO2释放周期均达到240 h以上,稳定性良好。对比不同使用量(0.3、0.6、1.2 g)缓释剂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使用1.2 g缓释剂的龙眼的色泽指标L*值在第9天显著提高了10.7%(P<0.05),而a*、b*、着色指数(color contribution index, CCI)分别下降了19.6%、17.2%、12.2%,抑制褐变效果最好;同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也分别显著降低了19.3%、11.6%(P<0.05)。PCA表明,2个主成分能代表所有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3.
澄清型橄榄果汁饮料沉淀与褐变抑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处理橄榄原果汁,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方法为30℃、用5%终浓度的PVPP处理橄榄果汁60min,对多酚的去除率达到83.6%。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橄榄果汁饮料在贮存期间严重沉淀与褐变的瓶颈问题,使其贮存期延长至12个月以上,为橄榄果汁饮料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滇橄榄果渣为原料,优化其膳食纤维的碱法提取工艺,同时探讨了滇橄榄果渣、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及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碱法提取滇橄榄果渣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为:NaOH浓度为8 g/L,料液比为1:35(g:mL),70 ℃处理40 min,IDF和SDF的得率分别为61.72%±0.04%、17.57%±0.03%。滇橄榄果渣及其膳食纤维均具有较好的水化特性和持油力,TDF的持水力最低但膨胀力最高,与滇橄榄果渣、SDF和ID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DF的持油力、膨胀力和对脂肪的吸附能力均较低,但在模拟胃环境(pH2)的条件下对胆固醇和NO2?的吸附能力均高于滇橄榄果渣、TDF和IDF,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滇橄榄果渣及其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和NO2?的吸附与pH有关,TDF和SDF在模拟胃环境的条件下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强于模拟小肠环境,滇橄榄果渣和IDF则相反;四个样品在模拟胃环境的条件下对NO2?的吸附能力均强于模拟小肠环境。本文对滇橄榄果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能研究,可为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许培振  罗昱  林梓  孟满  丁筑红 《食品科学》2016,37(24):55-60
以刺梨果汁为原料,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对刺梨果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主要褐变因素的影响,为抑制刺梨果汁褐变,探索合适的工艺条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葡萄糖氧化酶抑制刺梨果汁褐变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8 U/L、作用时间38 min、作用温度37 ℃,此条件下得到刺梨果汁褐变指数为0.122±0.001,葡萄糖氧化酶能显著消耗刺梨果汁中溶解氧(7 d后溶解氧含量为0.523 mg/L),远低于对照组(5.991 mg/L,P<0.05),抑制刺梨果汁氧化反应。此外,葡萄糖氧化酶处理可有效保存VC和氨基态氮含量,减缓褐变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的产生,降低褐变指数的增长速率(P<0.01),有效抑制刺梨果汁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滇橄榄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该研究测定3种自制滇橄榄原汁、自制复合滇橄榄汁及3种市售橄榄饮料共7种样品的部分营养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利用电子舌技术分析7种样品的滋味特征,将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种橄榄汁总糖、总酸、抗坏血酸和多酚含量及感官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野生滇橄榄原汁多酚含量最高;自制复合滇橄榄汁感官评分最高,为88.20分。PCA分析从7种样品中共筛选出24个共有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概括为2个主成分,包含源信息量的84.85%;聚类分析可将7种样品分成4大类;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分结果相一致,聚类分析与感官评分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电子舌能够辨识不同橄榄汁的滋味品质。结论:3种滇橄榄中野生滇橄榄更适合于研发保健食品;利用电子舌技术可快速鉴别不同橄榄汁的滋味品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感官评价可为滇橄榄汁的配方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单一加工技术难以达到保持非浓缩还原(NFC)果汁营养和风味、降低褐变及杀菌的多重要求,为研究CO2胁迫预处理与非热杀菌联合处理对NFC苹果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苹果榨汁前采用50%CO2胁迫处理,榨汁后分别用电子束辐照、巴氏杀菌两种杀菌方法,探究不同胁迫预处理强度、胁迫预处理与不同杀菌方法联合对NFC果汁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CO2胁迫处理苹果显著提高果汁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VC含量(P<0.05),贮藏48 h时,胁迫60 min组苹果汁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是对照组的118.7%和104%;且CO2胁迫处理60 min显著降低NFC果汁褐变度(P<0.05)。2 kGy辐照组、4 kGy辐照组褐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巴氏杀菌组(P<0.05),且较好地保持了果汁酚类物质及香气,其中4 kGy辐照处理效果更好。2 kGy、4 kGy电子束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抑菌效果显著(P<0.05),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榨汁前采用50...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产滇橄榄果为原料制备滇橄榄果脯,研究柠檬酸、植酸、抗坏血酸3种不同护色剂及加工工艺对滇橄榄果脯护色效果的影响,以滇橄榄果脯的色差值和褐变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滇橄榄果脯无硫护色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滇橄榄果脯无硫护色工艺的重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3种护色剂均有一定的护色效果,其中抗坏血酸护色效果最为显著;滇橄榄果脯护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杀青时间2 min、抗坏血酸浓度2.00 g/kg、真空浸糖时间5 h、干燥温度70℃,制备的滇橄榄果脯呈黄绿色,透明度好,果肉紧实饱满,滇橄榄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9.
针对鲜切肉苁蓉易出现褐变和品质劣变的问题,该研究以新疆荒漠肉苁蓉为研究试材,在(4±0.5)℃条件下,采用气调包装(4%O2+2%CO2+94%N2、4%O2+4%CO2+92%N2、4%O2+6%CO2+90%N2)进行处理,采用L*值、ΔE、褐变度、硬度、水分含量、呼吸强度、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和菌落总数等指标评价气调包装对鲜切肉苁蓉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包装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肉苁蓉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和品质劣变,且以4%O2+6%CO2+90%N2气调包装保鲜效果最佳。该处理能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鲜切肉苁蓉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P<0.05)、延缓其褐变过程。此外,该条件可显著抑制鲜切肉苁蓉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蛋白酶-果胶酶分阶段酶解与膜过滤相结合澄清杨梅果汁。根据酶解条件对澄清效果的影响,探究最优的酶解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酶解工艺为蛋白酶添加量0.1 g/L,蛋白酶酶解阶段温度65℃,果胶酶添加量1 g/L,果胶酶酶解阶段温度50℃,可得到透光率高达89.63%的杨梅汁。之后再通过膜过滤进一步澄清果汁,得到透光率高达95.27%的杨梅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SO2保鲜剂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在贮藏期间褐变的影响及机制,该实验分别使用SO2粉剂、SO2片剂和SO2胶囊贴片3种形式的保鲜剂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贮藏过程中腐烂率、失水率、色泽参数、致褐变因子及抗氧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SO2保鲜剂处理均能有效减慢果实的腐烂及失水进程,减缓维生素C、总酚和还原糖含量在贮藏过程中的下降,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抑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提高抗氧化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力,从而有效减轻‘阳光玫瑰’葡萄的褐变;3种SO2处理褐变抑制效果依次为:对照组<粉剂组<片剂组<胶囊贴片组。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色泽参数与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还原糖含量、MDA含量和LOX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8种澄清剂对果汁进行澄清处理,以自然澄清汁和原果汁为对照,比较8种澄清剂对果汁活性成分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澄清剂对果汁的特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同。与其他澄清剂相比,采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P)处理的果汁透光率最大,为74.3%(P<0.05),经PVPP处理后的果汁中多酚质量浓度(0.452g/L)、黄酮质量浓度(0.035mg/L)、花色苷质量浓度(16.69mg/L)最低(P<0.05),而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处理后果汁的透光率与活性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8种澄清剂处理后果汁的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经PVPP处理后果汁的L*值最大,为31.50,L*值最小的为原汁12.50(P<0.05)。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后果汁的褐变指数最低,与原果汁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澄清剂对果汁的澄清效果、活性成分和特性影响不同,因此澄清剂的选择应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监测南果梨果汁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非酶促褐变反应的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及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总酚、抗坏血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探究其非酶促褐变反应的主要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动力学方程表达各反应进行的情况和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南果梨果汁非酶促褐变的主要反应机制是美拉德反应和抗坏血酸氧化分解反应,多元酚氧化缩合反应和焦糖化反应在南果梨果汁非酶促褐变反应体系中影响较小。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5-HMF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变化规律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南果梨果汁的非酶促褐变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建瓯丰富的竹笋的关键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竹笋采收后,立即在切割部位涂上复合被膜剂(0.015%蔗糖酯+0.015%海藻酸钠+0.015%植酸+0.02%柠檬酸)进行抗褐变处理,可以有效的延缓竹笋褐变,并在切片时进行二道抗褐变处理可有效地抑制竹笋的褐变,延长竹笋的保鲜期;将抗褐变处理后的竹笋采用复合酶解工艺(时间30min、温度50℃、0.02%单宁酶+0.02%木瓜蛋白酶),使单宁含量降解至0.08mg.g-1,脲氨酸含量为0.009mg.g-1,基本去除了单宁苦物质,并抑制了脲氨酸络合物的产生;将酶解后的竹笋采用真空预冷和单体速冻相结合的工艺,使解冻后竹笋脱水液中未检测出酪氨酸、半胱氨酸溶出量,有效抑制了白色沉淀物在货架期间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食品内外部因素对金属抗菌肽SIF4抑菌活性的影响规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标菌,考察了温度、pH、金属阳离子、蛋白酶、反复冻融和化学试剂等因素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SIF4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金属抗菌肽SIF4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121℃仍可保持(92.68±0.40)%抑菌活性,pH 2~8可保持(99.45±0.40)%以上抑菌活性;Ca2+、Mg2+、K+和Na+等金属阳离子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仍可保持较高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酶耐受性;6次冻融处理后抑菌活性仍高达(99.00±0.81)%,表明具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EDTA和Tween-80处理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低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和尿素处理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处理后抑菌活性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精准温度处理对防褐变剂处理后鲜切莲藕褐变、生理和品质的调控作用,采用防褐变剂(质量分数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 L-天门冬氨酸)处理鲜切莲藕,在相温(?0.5±0.1)℃、冰温(?0.5±0.3)℃和冷藏(4±1)℃的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精准温度对鲜切莲藕表观色泽、褐变底物与相关酶活性、生理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 d时,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可以延缓L*的降低、a*和褐变度的增加,抑制总酚的下降和褐变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相温贮藏维持鲜切莲藕原有色泽最佳。在贮藏过程中,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能够抑制鲜切莲藕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同时延缓鲜切莲藕还原糖的升高和VC含量的下降。通过SPSS综合评分显示,相温组综合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温组与多酚氧化酶、相对电导率、褐变度、丙二醛、a*的相关性较低。因此,相温贮藏更好地延缓鲜切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的发生并维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甜樱桃褐变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萨米脱’甜樱桃为材料,分别以蒸馏水、100 μmol·L?1外源褪黑素浸泡处理甜樱桃果实5 min,于0±1 ℃下贮藏,定期取样进行褐变和品质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处理能够显著(P<0.05)抑制褐变指数上升,降低了33.3%腐烂率,并显著(P<0.05)延缓了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褪黑素处理还显著(P<0.05)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P<0.05)抑制了脂氧合酶活性、O2?·产生速率、H2O2水平、丙二醛含量和相对膜透性的上升。同时,褪黑素处理显著(P<0.05)延缓了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上升,并显著(P<0.05)提高了多酚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处理抑制甜樱桃果实褐变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保持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和抑制褐变相关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热处理梨汁(加或不加防褐变剂),梨浆使其中的PPO完全及部分失活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结果为:在90℃处理果汁10s可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而对于果浆则需要90℃处理15s以上.加了防褐变剂的果汁经90℃处理10s可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此外,经80℃处理30s以上虽不能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但添加的防褐变剂及果汁自身的pH可抑制残余的PPO,从而防止酶促褐变的发生.70℃处理梨汁40s不能防止其中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9.
用蛋白酶对真丝织物进行预处理,研究其工艺参数对真丝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断裂强力、白度以及上染率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温度、酶浓度、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真丝织物性能的影响,设计L9(43)正交试验,得出蛋白酶处理真丝织物的较优工艺条件:温度60℃,酶浓度15%(o.w.f),pH 7,时间60 min。试验结果表明:蛋白酶对真丝织物处理后,其上染率由35%提高到50%,染色后织物的断裂强力与常规工艺差别不大,水洗色牢度变化不明显。说明蛋白酶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真丝织物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水蜜桃、红心火龙果原汁为主原料,利用百香果原汁进行风味调配,通过感官评定结合单因素、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配方,同时以菌落总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色泽、花青素、VC含量为指标,以热处理(90℃/60 s)为对照,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天然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复合果汁最优配方为水蜜桃原汁43%、红心火龙果原汁46%、百香果原汁11%。优化条件下模型预测感官评分为93.87分,验证结果为92.86分,与模型结果接近。超高压能有效杀灭微生物,500 MPa、10 min处理后菌落总数降至1.84 lg CFU/m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超高压处理后,复合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和花青素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热处理复合果汁(P<0.05);褐变指数为176.62,显著低于热处理组(P<0.05);VC含量下降40.25%。与热处理相比,超高压更好保持了天然复合果汁的品质和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