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氧化是影响牛肉在冷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氧化会对肌肉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肉与肉制品的感官和营养特性产生影响,从而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导致生产者的经济损失。肉的贮藏环境对肉的品质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在育肥阶段,动物的饲料配方也影响着肉品的品质。为了验证利用牛肉的光谱信号进行牛肉货架期期间氧化状态的可行性,以及建立荧光物质与牛肉品质参数的关系,阿根廷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牛肉样品取自放牧的肉牛,采用添加不同植物种子的配方饲料进行育肥,牛肉真空包装分别保存3、14、56 d,随后暴露于有氧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8):159-162
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会影响肉的嫩度及风味等理化性质。文章结合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过程,包括脂肪酸的转运、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阐述了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激素敏感脂酶(HSL)、脂蛋白酯酶(LPL)作为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规律,旨在为提高畜肉品质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羊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品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24  
郑灿龙 《肉类研究》2003,17(1):47-48
羊肉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食疗功效的低胆固醇食品,其品质受肉羊年龄、性别、品种、阉割与否、肥育程度、营养与饲料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肉羊不同部位肉的品质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研究育成期日粮营养对育肥皖南牛背最长肌的上脑、眼肉和西冷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影响。采用30头去势的相近的7月龄皖南牛,随机平均分成5组,各组根据体质量的1.9%、1.6%、1.3%、1.0%和0.7%补充育成期精料饲养到24月龄进行育肥,各组在饲养程序相同条件下育肥期3个月屠宰。结果表明:育成期按体质量1.0%饲喂精料的G1.0组的营养水平最有利于育肥期皖南牛上脑、眼肉和西冷的脂肪沉积和蛋白质的生成,不同部位都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较低的水分,常规营养物质含量一致性强,变化范围小。  相似文献   

5.
<正>淀粉是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饲料中淀粉类型的不同会影响能量的利用途径以及猪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如淀粉的结构特性会影响猪采食后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反应,淀粉类型也会对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产生影响。为分析饲料中淀粉类型的不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中国科学家进行相关研究。将90头去势猪随机分为3组,饲料中的淀粉类型分别为糯玉米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质量比分别为0.07、0.19和0.28),再将每组的30头去  相似文献   

6.
5月龄巴美肉羊屠宰性能与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美肉羊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新培育成的肉羊新品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选择5月龄巴美肉羊20只,与同月龄的小尾寒羊、苏尼特羊作对比屠宰实验,测定屠宰品质(如屠宰率和净肉率、眼肌面积和背肉厚)和肉质特性(嫩度、熟肉率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巴美肉羊的净肉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的净肉率(p<0.05)。巴美肉羊的眼肌面积和背肉厚显著大于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同类指标(p<0.05),且其二级肉所占净肉重的比重显著大于对照组肉羊二级肉的该项指标(p<0.05)。巴美肉羊股二头肌的L*显著大于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L*(p<0.05)。同时,巴美肉羊的剪切力值显著大于苏尼特羊的剪切力值(p<0.05),熟肉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的熟肉率(p<0.05)。常规理化指标方面,巴美肉羊水分含量稍大于对照组肉羊的该项指标,但不显著(p>0.05),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居中,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肉羊(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育肥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的差异,实验选取了11头育肥新疆褐牛,对其肩肉、辣椒条等10个部位肉进行了营养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部位分割肉块间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p H和肉色L*、b*值均存在差异;肩肉和臀肉的脂肪含量仅次于高档部位肉,但与高档部位肉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大黄瓜条和小黄瓜条外,其余部位肉剪切力均低于4.39kg。可见,育肥新疆褐牛的肉质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且总体较嫩,为今后各部位的加工利用和品质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9):107-114
品质是肉品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基础。基因型、宰前管理及宰后处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动物组织的新陈代谢和宰后肌肉到食用肉转变过程中的生化过程,在上述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组的变化贯穿始终,最终决定肉的品质。文中综述牛肉、猪肉和鸡肉在品质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阐述了肌肉到食用肉的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分子变化,及其宰前因素和宰后加工对肉品品质(如嫩度、肉色、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9.
固态发酵复方中药生产肉品质改良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复方中药为原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制备肉品质改良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复方中药发酵前后饲喂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制备肉品质改良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料层厚度2~4cm,培养基初始含水率为50%、初始pH 5.5、发酵时间48h、接种量为4.0%,发酵温度28℃;在此发酵条件下制备的肉品质改良剂具有提高生长性能,有效改善育肥猪的屠宰性能,显著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延缓屠宰后肌肉pH值下降速度,改善猪肉品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脂肪是影响肉及肉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在肉品的储藏烹调及进一步深加工过程中,脂肪发生的一系列氧化及水解反应,都直接影响到肉品风味的好坏以及产品货架期的长短。科学调控肉类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氧化程度,是当前改善肉类品质的主要途径。综述了脂肪对肉品质的作用及影响脂肪氧化的各项因素,以期为肉品分级和肉品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肉羊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羊肉营养理化品质特性存在差异,原料肉基本品质决定了熏制羊肉的品质。为研究不同品种羊肉营养理化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其熏制加工适宜性,本实验以10?个品种肉羊的通脊为原料,分别测定了原料肉的7个指标(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pH24 h值、L~*值、a~*值、b~*值)、熏制羊肉的9个品质指标(熏制损失率、剪切力、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性、表皮L~*、表皮a~*、表皮b~*)。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熏制前原料肉品质与熏制后羊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分含量与熏制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黏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脂肪含量与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筛选出关键理化指标分别为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pH24 h值、b~*值,建立了熏制羊肉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Y=0.190 9A+0.355 5B+0.234 3C+0.219 3D,其中,A为蛋白质含量、B为脂肪含量、C为pH24 h值、D为b~*值。  相似文献   

12.
正肉制品的品质受动物品种、饲养环境、牧草品质、繁育系统和动物活动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到肉的脂肪总量和脂肪成分的差异,这些都会对最终产品的感官品质产生影响。萨拉米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动物的肉加工而成,然后进行发酵和风干的腌制香肠。传统意义上,萨拉米是采用猪瘦肉和肥肉进行加工,但是最近几年,人们开始尝试采用其他品种动物肉进行加工,且很受欢迎。经过对西西里岛特有的Cinisa奶牛的肉质分析,其含有良好的瘦肉和肌  相似文献   

13.
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肉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畜禽的肉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与肌肉组织学特性关系最为密切。骨骼肌是主要的可食性肉,它由肌纤维、结缔组织和肌内脂肪组成。本文综述了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面积比例、肌节长度、结缔组织特性、肌内脂肪含量与分布等肌肉组织学特性与畜禽肉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干腌是地中海地区火腿加工的传统工序,在此过程中火腿会被赋予特有的区域特征,干腌火腿的产品品质明显受到原料肉品质和加工工序的影响,如盐腌、清洗、复盐、熏制和成熟干燥过程。繁杂的加工工序和原料的复杂性导致火腿品质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如猪的基因型、饲养条件和饲料组分等均会对终产品品质产生影响,尤其是产品的感官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火腿成熟过程中,蛋白质水解、脂肪水解、美拉德反应和Strecker  相似文献   

15.
正肉中的色素和脂肪氧化是肉品质下降的2个重要方面,货架期是肉制品销售最重要的因素,其受贮藏引起的氧化、与光和氧气的接触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对于肉制品工业来说,通过抑制氧化来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为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不少研究者尝试将抗氧化剂添加到肉制品中,目前较为适宜的方法是在畜禽饲料中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其能渗透到细胞膜中,进而增加肉制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比我国不同产区主要地方品种与进口羊腿肉的营养品质与质构差异。方法选取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区域主要产区:内蒙古锡林郭勒;西北肉羊优势区域的代表产区:新疆、甘肃和宁夏,以乌珠穆沁羊、滩羊、哈萨克羊3个地方品种为主,同时对比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羊腿,品种分别为澳洲白与无角陶赛特羊。分析羊腿的蛋白、脂肪、脂肪酸及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以及质构参数。结果澳大利亚羊腿蛋白含量较高;甘肃肃北哈萨克羊脂肪酸组成最优;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嘎旗乌珠穆沁羊的钙、磷、钾含量均较高。结论营养成分受品种、饲养方式、地理环境等综合影响:蛋白含量与品种有关,放牧会增加羊腿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地理环境与饲料共同影响羊腿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口感受饲养方式影响较大,放牧会导致羊肉硬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影响羊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年龄、性别、解剖部位、饲养环境和饲料营养、屠宰前中后的处理方式等。除遗传与饲料营养外,屠宰前的处理和屠宰方式会对羊肉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宰前处理和屠宰方式可以避免宰前应激的发生,从而给肉质造成不良影响。该文就屠宰前运输、宰前禁食、宰前静养、宰前致晕对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为正确选择肉羊宰前处理方式和优质羊肉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龄对麻鸭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肌内脂肪对肉质的影响,选取4?组不同日龄麻鸭,测定了不同日龄麻鸭的肌内脂肪质量分数、皮脂率、腹脂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pH值。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两组日龄下3?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荧光值并计算其表达量,探讨了CIDEa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基因的表达量与麻鸭脂肪沉积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麻鸭脂肪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其中肌内脂肪质量分数的变化与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密切相关;CIDEa基因和FAS基因在脂肪质量分数丰富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且CIDEa基因在高日龄麻鸭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为探究日龄对麻鸭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沉积以及脂肪沉积对肌肉品质变化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育成期营养对育肥皖南牛背最长肌的上脑、眼肉和西冷的肉品质的影响。30头去势的体质量相近的7月龄皖南牛,随机分成5组,各组根据体质量的1.9%、1.6%、1.3%、1.0%和0.7%补充育成期精料饲养到24月龄进行育肥,在各组饲养程序相同条件下育肥期3个月屠宰。结果显示:育成期按1%体质量饲喂精料的G1.0组的p H值、大理石纹、系水力、蒸煮损失和嫩度等肉品质都优于其他各组,且G1.0组组内不同部位不同肉品质变化范围小、一致性强,皖南牛具有生产大理石纹甚至雪花牛肉的潜质。  相似文献   

20.
宰前短期饮水中添加VC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考察宰前48 h饮水中添加VC对育肥猪血液指标、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宰前饮水短期添加VC对育肥猪胴体品质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VC 500和1 000 mg/L组血浆VC含量提高(P<0.05),肉的亮度L*24h降低(P<0.05);添加500 mg/L组肉的红度(α*24h)增加(P<0.05).添加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