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马铃薯病毒源,即作为抗血清抗原其浓度和纯度,直接关系到利用ELISA等方法鉴定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实验的可靠性和灵敏度。黑龙江省马铃薯研究所建立的用烟草试管苗保存毒源的方法,虽可使马铃薯病毒源在试管中长期生长和保存,但烟草试管苗经过数次转接后,常使其病毒浓度和纯度发生变化。为提高抗血清质量,当保存的毒源试管苗作为制造抗血清的抗原,最好先用免疫电镜直观测出它们的浓度和纯度。试验方法试验用复合抗血清Anti TMV+Anti PVX+Anti PVY制作免疫电镜样品对PVX_1、PVX_2、  相似文献   

2.
免疫吸附电镜技术[ISEM]是免疫学与超微形态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它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是可靠的病毒诊断技术之一。我们应用免疫吸附电镜技术对草鱼出血病病毒进行了检测,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方法: 将兔抗草鱼出血病病毒血清分别稀释为1:200、1:400、1:800、1:1600、1:3200、1:6400倍,然后取不同稀释度的抗血清分别滴在蜡盘上,把铜网漂浮在液面上(室温18-20(3)孵化5分钟后,将铜网移至病毒粗制样品中悬浮,室温反应15分钟,捞起吸干,用蒸馏水漂洗,2%PTA染色3-5分钟。同时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复合物及PTA负染色电镜观察作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国内首次使用葡萄球菌A蛋白(Stophylococca Protein A,简称SPA)在电镜观察病毒中的应用。并使用SPA所建立的固相免疫电镜方法(简称SPA-SPIEM)对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类SV_(40)猴病毒分别进行了实验和检查。对比了各种浓度SPA、各种稀释度抗血清对检测病毒结果的影响。同时对直接电镜(简称DEM-PTA)、SPA-SPIEM和直接抗原抗体免疫电镜(简称IEM)三种制样方法所观察到的病毒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PA-SPIEM法在镜下检出的病毒颗粒数比DEM-PTA法提高100—300倍左右,在显示病毒形态结构方面接近DEM-PTA法,比IEM法好。整个SPA-SPIEM制样过程,在1小时内可以全部完成。作者认为:SPA-SPIEM制样方法,在电镜检测病毒中是一种用材量微、灵敏度高、分辨率好、特异性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在病毒分型、混合病毒分别检测、低滴度未知病毒检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可应用于各种病毒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疫电镜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及快速等突出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各地结果判断不一致和判断困难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报道了国内首次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l)菌体,作为标记靶吸附病毒,在电镜下观察的方法(SPA G IEM)。这种方法与常规免疫电镜技术相比,不仅具有免疫电镜的优点,还能有效地避免免疫电镜中,病毒自身聚集与免疫电镜效果二者难区别的缺点。同时也避免免疫电镜形成最佳复合物取决于抗原抗体最适比例的前带效应(Prozont effect)的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体积大,电镜下容易识别。用该菌体作为病毒固相载体,可以大大提高观察判断效率。作者认为:这种方法在临床病毒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电镜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脱毒效果是脱毒组培苗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到核心种薯的质量及整个体系的运行,因此,脱毒效果的检测是该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本项研究应用电镜技术系统地试验了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检测方法。(1)负染液的选择。应用烟草花叶病毒(TMV)、香石竹斑驳病毒(CarMV)、马铃薯病毒X(PVX)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病毒,对钼酸铵、磷钨酸钠、钨酸钠、醋酸铀等四种染液进行选择,其中2%钼酸铵(pH6.4)对球形病毒CarMV染色极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光学衍射方法测定杆状病毒的螺旋参数。用烟草镶嵌病毒(TMV)为实验材料,由衍射谱计算得到的螺距,与已知的相符。从而使实验方法以及自己组合的光学衍射仪得到认证。电镜样品用1%浓度的醋酸双氧铀水溶液负染,染前用0.1M的KCl水溶液漂洗。用日立H-600分析型电镜,液氮冷却及冷针防污染,加速电压75KV、8万倍照像。为减少辐照损伤,采用尽可能低的照射强度。用微栅孔边缘的菲涅尔环进行聚焦,然后移入所需病毒颗粒,用过焦点系列照像法获得照片。见图2。  相似文献   

7.
SV_(40)即猴乳多空病毒,是猴的一种潜在病毒。SV_(40)对恒河猴的隐性感染,可致原代恒河猴肾组织培养细胞(PRMK)的严重污染,从而影响用PRMK制备的疫苗质量及安全性。目前,国内许多实验室还难以检查PRMK中的SV_(40),故使用电镜检查SV_(40)具有实际价值。本文报告国内使用电镜首次检查到SV_(40)。对所分离到的4株病毒进行阴性染色制样,同时用国际标准SV_(40)及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研究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和腹泻及成人流行性腹泻的病原学时,用直接电镜和免疫电镜技术,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了4种小圆形病毒颗粒。粪便标本用生理盐水制成20~50%的悬液(水样便可不稀释),经超声波粉碎处理(振幅4μ,每次30秒钟,共3~5次),3000rpm离心30分钟,上清为被检样品。被检样品制备直接电镜或免疫电镜标本,用3%磷钨酸(pH6.4)做负染色。  相似文献   

9.
细胞骨架与细胞器关系的研究一向受到技术上的限制。因为超薄切片法不能很好地反映立体关系,而去垢剂整体提取的方法虽能保持良好的骨架,却使各种细胞器丧失殆尽。超高压电镜(HVEM)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并可同时显示细胞骨架纤维及其它细胞结构,是较为理想的观察手段。本文选用了具有突出扁平形态的印度黄麂(Indian Muntjac)转化细胞(细胞平均厚度约0.5—1μ,核部位也仅2μ左右),更加充分发挥了超高压电镜的长处,可直接观察完整的细胞。我们在日产JEOL-JEM1000电镜上,以1000千伏工作电压对麂细胞进行了观察。麂细胞骨架极为发达,在超高压电镜下致密的纤维网架充满整个视野,以致其它各种细胞结构都不同程度地被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IEM)直接检测病毒和抗体的免疫复合物,对于低浓度病毒的电镜检查具有很大价值。它能有效地提高病毒粒子捡出率,并可根据免疫反应的特异性鉴别病毒,灵敏度高,方法简捷。目前得到公认的方法有吸附法、装饰法、吸附结合装饰二步法、集群法四种,传统的离心沉淀法已趋淘汰。我们以长叶车前草花  相似文献   

11.
以原核表达BmCPV RDRP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的兔抗血清为一抗,直径15nm山羊抗兔IgG 胶体金为二抗。应用3%多聚甲醛 0 1%戊二醛混和固定液、K4M低温包埋剂和紫外光聚合制备的样品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感染BmCPV(C)病蚕的中肠柱状细胞中,游离和病毒多角体中BmCPV的病毒粒子均能结合胶体金颗粒,平均标记率为25%左右,认为BmCPV(C) RDRP基因编码的蛋白应为BmCPV病毒的结构蛋白,位于病毒的衣壳上。其中一抗的使用浓度为1∶200,二抗的使用浓度为1∶40,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标记效果和较少的非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镜技术对牛流行热病毒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病毒(BEFV)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成员。该病毒能引起牛流行热(又称牛暂时热或三日热),对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使用的材料是培养在BHK_(-21)细胞上的牛流行热病毒。应用负染色、超薄切片等方法制备样品,JEM-1200EX型电镜观察。通过电镜观察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病毒的基本形态,呈锥形(图1,2)、弹形(图3,4,5)、窝窝头形(图5)。大小为180X85nm。典型结构,外有囊膜,该囊膜是由纤突和病毒膜构成,内有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图4,5)。  相似文献   

13.
将暗场技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是近几年来生物电镜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1982年klotz报道了核酸分子的暗场技术后,这一方法逐渐得到了应用,其优点不仅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样品的反差,良好地保存核酸分子的精细结构。我们对这项技术作了初步尝式,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取适量褐点粉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lphaea phasma NPV),分离的鱼类病毒和噬菌体三种病毒样品,先用0.05MNa_2CO_3处理APNPV,然后用二步释放法,将纯净的APNPV,HV和噬菌体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尿素中,使其蛋白外壳变性。将病毒核酸释放液用细胞色素C进行单分子膜展层,用火棉胶—碳膜的铜网沾取核酸。将部分铜网在无水乙醇中脱水后,进行铂钯金属旋转投影,用于电镜明场观察(见图1—3),而另一部分铜网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0分钟后,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吸附和穿透过程。感染后18小时,细胞核内出现包涵体。包涵体内有空心的核衣壳、含有病毒核心的核衣壳和二个同心园状的核衣壳。并见到病毒核心样物正在嵌入到核衣壳内的不同阶段形态(图1)。这提示核内包涵体是病毒复制和装配的场所。核内成束的小管状结构,其直径与核衣壳相同,可能是核衣壳结构蛋白或其前体物质的不稳定形态(图2)。胞浆包涵体内除含有成熟病毒和致密体外,尚有许多吞噬溶酶体,空泡和肿洚的内浆网、线粒体等。胞浆包涵体范围以外的胞质内细胞器基本正常,很少病毒颗粒和致密体(图  相似文献   

15.
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够用眼睛直观的看到从亚细胞结构的细节到微小的病毒,甚至原病毒颗粒,从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到小分子甚至原子的形态结构。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微小样品在高放大时的视野局限性以及透射电镜对样品厚度的超薄要求,使得电镜(透射)照片所形成的微小视野平面图像给人们直观了解生物亚显微结构的三维联系和形态与功能的相关分析带来了困难。为补尝这个不足,我们对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移植小球肾病的超微结构研究,在国内未见报告,本文着重对3例尸体肾移植三年后,因移植肾功能衰竭而被切除的肾脏,分别作了光镜、电镜以及免疫萤光的检查,并结合文献对本病与其它型小球肾炎的区别加以讨论。结果与讨论:本文3例均为移植小球肾病,例1比较典型(见图1),虽有报告在1例肺肾综合征患者肾小球基底膜内疏板也有电子透光性物质沉积而增宽,我们认为这种特异性病变仍是与其它类型小球肾炎的主要区别。例2、3为膜增殖性小球肾炎(Ⅰ型)的改变,并有局灶性节段性硬化和新月体形成。电镜下可见系膜细胞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在低温(78K)下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Dy@C82(Ⅰ)膜在Au(111)表面的生长和结构.Dy@C82分子首先吸附于金台阶,进而延伸至金台面上形成紧密排列的一维分子链或二维分子岛.高分辨STM图像显示ZDy@C82分子具有多种不同的内部结构,表明Dy@C82分子在金表面的取向是无序的.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的电镜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电镜分别对5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穿刺细胞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例一、二均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两例骨髓细胞中均见有许多异常早幼粒细胞胞浆内含有Auer小体,但两例细胞内Auer小体结构呈明显差异,例三、四为不同类型毛细胸白血病,即典型毛细胞白血病(Ⅰ型)及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Ⅱ型),两型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细胞膜表面毛样突起的长度及数量不同,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特点仅在电镜下才能辨认。例五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部分分化型,其中早幼粒细胞胞浆内仅具极少数小的电子致密颗粒,电镜对该种细胞的分辨显示出光镜所不具有的优势,并提示电镜在白现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前,我们曾发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可诱导大量对松胞素B不敏感的微丝,而且病毒的释放与微丝结构有某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整装电镜技术对细胞骨架与成熟病毒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地探讨。将牛肾次代细胞培养在敷有方华膜和鼠尾胶膜的金网或镍网上,接种病毒24小时后,在室温下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细胞,并用醋酸双氧铀染色1小时,再经脱水和临界点干燥后,于日本JEM—200CX电镜下观察,加速电压200KV,同一视野以8度之差,拍摄二张照片,用于立体视镜观察。正常牛肾细胞的边缘,细胞质膜完整,骨架系统层次分明,线粒体等细胞固定在细胞骨架网络上。在IBRV感染的细胞中,细胞骨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层次减少,微丝束增多,分布似乎更有方向性。许多区域细胞质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疗法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免疫缺陷病毒复制过程的抑制作用研究,探索光动力疗法(PDT)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潜在价值.使用不同稀释浓度的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和亚甲蓝(MB)分别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ⅢB或宿主细胞MT4,C8166或H9/HIV-1ⅢB孵育2 h.以波长630 nm能量密度0.3 J/cm2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继续孵育若干小时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或合胞体计数,同时收集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HIV-1 p24抗原.结果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显著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诱导的细胞一细胞融合(HMME-PDT抑制率64.68%,MB-PDT抑制率61.56%)和病毒一细胞融合(HMME-PDT抑制率85%,MB-PDT抑制率73.64%),并对游离病毒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最高可达到100%.光动力疗法不能抑制慢性感染期和急性感染2 h后病毒的复制过程.可见光动力疗法对游离病毒和病毒感染诱导的膜融合有显著抑制作用,有可能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