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陕北甜荞为原料生产荞麦面包,以荞麦面包中荞麦总黄酮含量为主要指标,研究了荞麦面包制作过程对荞麦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荞麦面包生产中,调粉、醒发及焙烤中湿度处理等因素对荞麦黄酮的影响较小,而发酵和焙烤工序及焙烤方法对荞麦黄酮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荞麦-小麦混合粉制作面条,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荞麦粉和添加剂对荞麦面条加工特性的影响,用TA.XT.plus质构仪测定分析干面条的断裂强度和弯曲距离。结合其它单因素试验,对荞麦面条的综合品质进行分析,精选出合适的荞麦面条添加剂,并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添加剂的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1.09%,磷酸酯淀粉5.76%,三聚磷酸钠0.15%。在此条件下加工出的荞麦面条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粉和荞麦粉为原料,选择荞麦粉和小麦粉质量比、谷朊粉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及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单因素,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为评定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荞麦面条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荞麦面条最优制备工艺:荞麦粉和小麦粉质量比为32:68,谷朊粉添加量为5%,黄原胶添加量为0.2%,葡萄糖氧化...  相似文献   

4.
荞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杂粮,通过在小麦中添加荞麦可提升传统面条的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营养需求。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荞麦粉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魔芋胶添加量对于荞麦面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之后选取荞麦粉、谷朊粉、食盐和魔芋胶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荞麦面条的最佳工艺:荞麦粉添加量16%,谷朊粉添加量4%,食盐碱添加量0.9%,魔芋胶添加量0.2%。此外,比较最佳工艺下制备的荞麦面条与小麦面条特性,结果显示,荞麦面条的咀嚼性、剪切力、拉伸强度和拉伸距离高于小麦面条。荞麦面条和小麦面条在消化终点时淀粉水解率分别为78.55%和85.44%;荞麦面条中抗性淀粉含量比小麦面条高6.18%,荞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比小麦面条低3.32。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蛹虫草焙烤食品并提高其中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以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面粉类型、焙烤温度、焙烤时间、初始水分含量、蛹虫草粉添加量、蛹虫草粉固体大小和面团静置时间对焙烤后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对蛹虫草焙烤食品的焙烤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的优化,得到最佳的焙烤工艺为使用高筋粉、焙烤温度上火140℃、下火120℃、焙烤时间20 min、初始水分含量15%、蛹虫草粉添加量10%、蛹虫草粉过80目筛和面团静置时间5 min,该条件下焙烤后虫草素含量为1521.0413μg/g,腺苷含量为1281.8962μg/g。  相似文献   

6.
以猴头菇粉、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制备猴头菇韧性饼干.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猴头菇韧性饼干配方工艺.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焙烤温度对猴头菇韧性饼干感官品质影响最大,随着焙烤温度升高,猴头菇韧性饼干逐渐出现焦糊味以影响其感官品质;加水量对猴头菇韧性饼干感官品质影响次之,加水量不足时,原辅料...  相似文献   

7.
荞麦作为富含生物类黄酮、手性肌醇、膳食纤维等多种功能组分的粮食资源,具有控糖、降脂、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生理功能,是功能型面条的理想原料。然而,由于缺乏面筋蛋白,荞麦面条存在不易成型、易断条、易糊汤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限制荞麦在面条生产中的应用。围绕荞麦面条行业发展的这些主要问题,分析影响荞麦面条品质的具体因素,就目前生产工艺及品质提升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荞麦面条品质改良的建议,以期通过改善荞麦面条品质、提高荞麦添加量,实现提升荞麦膳食摄入量,更好地发挥荞麦的健康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蜂花粉添加量、蜂蜜添加量、焙烤温度和焙烤时间对曲奇的色泽(明亮度L*)、硬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曲奇的最佳制备工艺,并通过聚类分析确定曲奇硬度等级。结果表明,曲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蜂花粉添加量20%(以小麦粉干基计),蜂蜜添加量10%,焙烤温度170℃,焙烤时间18 min,1级曲奇硬度为360 g~420 g。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同时添加蜂花粉和蜂蜜能显著提高曲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于小磊 《食品科技》2011,(12):144-146
以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酵母和水,调制成荞麦面团,在30℃恒温条件下发酵成具有一定的芳香酸味的荞麦面团,再利用面条机将发酵好的荞麦面团挤压成荞麦面条。试验了面团含水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和温度对荞麦面团发酵程度及面团成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璐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7):128-134
以红薯、红芸豆为主要材料,对不同筋度面粉,面粉、蜂蜜、植物油、沙棘粉的添加量,焙烤时间以及焙烤温度进行优化,在影响蜜酥口感的单因素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低筋面粉、蜂蜜和植物油添加量对蜜酥口感的影响,确定最优配方为:低筋面粉、蜂蜜和植物油的添加量分别为50%、10%和15.5%,沙棘粉的添加量为3%,180℃下焙烤13 min,在此配方下制作出的红薯红芸豆蜜酥,表面色泽鲜艳,口感酥松,柔软,不粘牙。成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荞麦无麸质面包配方、工艺及品质改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荞麦粉作为优质无麸质原料,常与其他谷物粉或淀粉复配制作面包,添加量主要为10%~50%,多采用温水和面,发酵时间短;添加纤维或多糖可通过模拟面筋蛋白黏弹性和控制水分子移动来增加面团黏度、提高荞麦面团发酵性能和持气性,降低面包硬度,增加面包体积;酸面团发酵技术可降低荞麦面团和面包的pH,增加面包体积,延缓面包老化;酶处理技术可帮助形成蛋白质网络,增加荞麦面包咀嚼性;添加蛋白质可强化荞麦面团网络结构,增加面包体积;营养学评价显示添加荞麦粉可提高无麸质面包抗氧化能力和矿物质含量。但荞麦无麸质面包依然存在面团持气性差、操作性不佳,面包体积小、硬化快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关注原料预处理、多种酶或胶体协作、老化改善及产品免疫学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不同来源的原料中分离得到18株具有产胞外多糖(EPS)能力的乳酸菌,通过对比发酵液及乳酸菌荞麦酸面团的乳化活性,获得一株产EPS且乳化活性较高的乳酸菌,并应用于荞麦酸面团的制作。采用动态流变测定、激光共聚焦观察、质构分析等手段,研究其对荞麦酸面团面包烘焙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选产乳化性多糖的乳酸菌YC'-22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train HBUAS54017),且同源性为100%,EPS产量为1.63 g/L。通过添加乳酸菌荞麦酸面团,使面包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得到强化。相比空白面包(CB),添加1.0%阿拉伯胶的荞麦面包(AGB)、荞麦酸面团面包(SDB)的比容分别增加了12.42%和14.08%,硬度分别降低了13.90%和22.87%;其中SDB面包整体可接受度最高,改善效果最明显。因此,产乳化性多糖的乳酸菌发酵的荞麦酸面团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面包功能配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不同量的苦荞粉配成苦荞-小麦混粉,研究混粉揉混特性、面团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苦荞馒头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在5%~15%时,揉混结果中的和面时间和峰值面积变化不大,微观结构中蛋白质面筋网络结构略微减弱,但当添加量达到20%后,和面时间和峰值面积都有大幅度降低,微观面筋网络结构也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苦荞粉添加量为15%时馒头感官品质较好。综合分析可知,添加量为15%时苦荞馒头仍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面包的营养价值,扩大具有活性成分的植物在膳食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荞麦苗粉为面包辅料,探讨了荞麦苗粉面包的最佳制作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等方法,以比容、质构、感官评价等为指标,进行了荞麦苗粉营养面包的配方改良和工艺优化,研制出荞麦苗粉保健面包。结果表明,面包辅料最佳配方及工艺(以面粉质量计):荞麦苗粉2%,酵母1.0%,荞麦苗粉直接加入面粉中,面团一次发酵时间20 min,中间发酵50 min,醒发时间90 min,烘烤温度上火170 ℃,下火190 ℃。研制的荞麦苗粉营养面包产品具有面团发酵和烘烤后的荞麦苗粉的面包纤维,外形完整,组织细致光滑,松软有弹性,气孔均一,纹理清晰,气孔壁细薄,松软可口,面包比容3.72 mL/g, 粗纤维1.15%~1.20%,粗蛋白含量11.8%~13.1%,弹性值为0.920,黏聚性为0.570,硬度值为338.15 g,咀嚼性值为176.61 g·s,感官评分为80.5分。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食窦魏斯氏菌(T5)和融合魏斯氏菌(J28)发酵对荞麦酸面团糖代谢、面包面团面筋网络结构以及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T5和菌株J28产生的胞外多糖均为高分子葡聚糖;J28发酵荞麦酸面团产糖能力显著高于T5:J28+组(11.87?g/kg)>T5+组(9.36?g/kg),但J28发酵产生乙酸水平明显低于T5;与添加30%的不产胞外多糖酸面团面包相比,T5和J28产生的胞外多糖都能改善面团面筋网络结构和面包比容以及柔软度,但T5产生的胞外多糖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与空白组面包相比,J28+组面包烘焙品质最佳,并且更受消费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分离自我国酒鬼酒曲中的融合魏斯氏菌和梅兰春酒醅中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进行混菌发酵,通过测定菌株生长曲线探索两株菌的共生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和气相电子鼻技术,对比混菌发酵酸面团(MBF)和单菌发酵酸面团及其荞麦馒头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MBF中乳酸菌、酵母菌菌落数分别达到9.38 log CFU/g、8.51 log CFU/g,两株菌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发酵后荞麦酸面团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偶姻和异戊醇。与酵母菌单菌发酵荞麦酸面团馒头相比,混菌发酵馒头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从5.27%提高到9.53%,结合ROAV分析,混菌发酵荞麦馒头的风味强度明显高于单一乳酸发酵和单一酵母发酵,赋予馒头更浓郁的酒香和果香,感官评定证实其整体可接受度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荞麦馒头品质,研究了添加阿拉伯木聚糖酶对荞麦馒头品质特性(比容、扩展比、质构及感官评价)和老化特性的影响。通过低场核磁实验测定荞麦馒头储藏期间的水分分布及水分迁移,探讨阿拉伯木聚糖酶改善荞麦馒头品质及抗老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阿拉伯木聚糖酶添加量在质量分数40 mg/kg时,荞麦馒头的品质改善效果最明显,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储藏期间,与空白组相比,添加质量分数40 mg/kg的阿拉伯木聚糖酶,馒头硬度明显减小。添加阿拉伯木聚糖酶后,T_(21)增加,T_(22)减小,A_(21)减小,A_(22)增大,结合水含量减少,自由水含量增大,水分较好地保持在面团中,说明添加阿拉伯木聚糖酶可以降低荞麦馒头硬度,延缓馒头老化。  相似文献   

18.
Optimization of Gluten-Free Formulations for French-Style Bread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BSTRACT:  The formulation of gluten-free bread, which will be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coeliac disease, was optimized to provide bread similar to French bread. The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hydrocolloids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flour basis by flour or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ere studied. The added ingredients were (1) hydrocolloids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guar gum, 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 [HPMC], and xanthan gum), and (2) substitutes (buckwheat flour, whole egg powder, and whey proteins). The bread quality parameters measured were specific volume, dry matter of bread, crust color, crumb hardness, and gas cell size distribution. Specific volume was increased by guar gum and HPMC. Breads with guar gum had color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French bread. Hardness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hydrocolloids, especially HPMC and guar. Breads with guar gum had the most heterogeneous cell size distribution, and guar gum was therefore selected for further formulations. Bread prepared with buckwheat flour had improved quality: an increased specific volume, a softer texture,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gas-cell size distribution similar to French bread. Bread with 1.9% guar gum (w/w, total flour basis) and 5% buckwheat flour (of all flours and substitutes) mimicked French bread quality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19.
荞麦营养功能特性及相关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荞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分析和提取,特别是黄酮类和多酚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研究。不少国内学者研究了荞麦食品的加工开发,涉及馒头、面条、面包等主食类产品,饮料、啤酒、荞麦茶等饮品,还有一些功能性产品的研究。综述了荞麦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荞麦食品和功能性产品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苦荞保健面包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在面粉中加入苦荞心粉、苦荞麸粉的面包制作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苦荞粉在发酵前添加为佳,苦荞心粉的添加量为8%,苦荞麸粉的添加量为5%,此工艺改善了面包的口感,延缓了面包的衰老,提高了面包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