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永定新河冲淤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永定新河多年的实测断面及潮汐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永定新河《近期治理规划》实施前后河道的冲淤变化规律,泥沙运移规律,通过实测资料建立的经验关系,预测河道冲淤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依据永定新河河道多年的冲淤形态和潮汐水流、泥沙的特征,对永定新河的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河流域淤泥质河口在以潮流为主要动力条件下,感潮河道的冲淤规律,揭示了淤泥质河口在潮流动力作用下的演变过程,对类似河道及河口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永定新河自建成以来,河道受潮汐水流控制;随潮水上溯的大量海域来沙,不断在河道内淤积,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幅度下降.为缓解永定新河洪水对天津市的威胁,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拟在河口处新建防潮闸一座,拒海沙于河口之外,避免海沙继续淤积闸上河道,工程实施后使永定新河可抗御20年一遇洪水.针对永定新河治理工程的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保护减免措施.  相似文献   

4.
潮汐水流对漳卫新河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漳卫新河河道淤积现状,根据历年河口的潮汐观测资料和泥沙的基本特性,对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漳卫新河河道治理,应以清淤为主,河口段治理以工程措施为宜。  相似文献   

5.
永定新河纳潮冲淤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海河口建闸后,闸下淤积是普遍而严重的问题,针对永定新河河口建闸方案,利用河口的潮汐观测资料和本河口泥沙的基本特性,对纳潮冲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北方河口水源匮乏的情况下,利用纳潮冲淤是解决上淤积较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永定新河河口水文情势,采用一维恒定非均匀流方法计算各种组合工况下河道的水位、流速等要素,进一步分析了下边界潮位、河道计算工况对永定新河河口洪水位、流速的影响。该成果可为永定新河河口的工程设计和防洪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到的泥沙、潮汐、波浪和地形资料,对永定新河河口泥沙特性、泥沙来源和泥沙运移特性进行分析,在分析水流动力、泥沙起动和运移的基础上,对河口海域冲淤演变分析,初步揭示了永定新河口冲淤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永定新河河口建闸前后的泥沙淤积数量及分布。结果表明,河口建闸能有效改变泥沙淤积部位,减少河道泥沙淤积数量,通过辅以疏浚清淤措施,可以解决永定新河泥沙淤积带来的防洪问题。  相似文献   

9.
永定新河原本是一和检工排洪河道,但目前实际为顾排污任务,水质污染严重,达不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第5类的要求。河口建闸是永定新河治理,确保天津市共安全的关键性工程,河口建闸后,闸上将成为河道型污水库,由于缺少了稀释作用,水质污染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在污染未解决前,河道不宣蓄水。由于牺息在永定新河河口处的鱼类不移,数量不大,大型经济鱼类几乎没有,所以建闸对河口渔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永定新河河道泥沙的大量淤积,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近年来,虽然每年清淤,仍改变不了泥沙不断淤积的发展趋势。为了达到永定新河永久治理的目的,应抓紧在河口建闸并对闸上河道进行清淤。  相似文献   

11.
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三河口 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河口一定规模的生态用水需求,是恢复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依据沈焕庭的河口定义,参考有关文献水文模型界定了海河、永定新河及独流减河河口区域。据此计算了永定新河、海河、独流减河河口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与多年入海径流量及文献数据对比,永定新河、独流减河口的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较为合理;但海河口的计算结果明显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海河口开发利用强度大,填海造陆,原有河口海域被大量侵占,水域面积大量减少等等。  相似文献   

12.
人工采沙及航道整治对珠江三角洲水流动力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数值计算,运用"三级联合解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求解,对1990年和2005年实测地形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动力条件进行复演,研究了在高强度、大范围人工采沙和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作用下,三角洲航道网内部水流动力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河床的下切,导致同流量水位下降明显,一级分流节点思贤站的百年一遇流量水位下降达2.68m;同时,由于河槽容积增加,航道网内部潮汐动力增强,该站的年均潮差从1990年的0.35m增加到2005年的0.53m。河道断面面积的剧烈变化,引起了航道网内部及口门处水量的重新分配,其中洪奇门和磨刀门流量增加显著,其余6个口门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内部水流动力条件的变化,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灾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研究思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黄河口水沙变异的新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新需求,提出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的研究思路。针对目前研究中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瞄准国际河口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和多种研究手段,对黄河口开展创新研究。主要研究: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尾闾河道枯萎机制及其演变响应,拦门沙演变响应过程及其反馈影响;河口泥沙通量,最大浑浊带、泥沙异重流形成机理,河口海岸淤进、蚀退及其动力平衡机制;黄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整体数模,河口演变趋势与入海流路使用年限;新情势下黄河口治理对策及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玉  李泽刚 《人民黄河》1994,17(1):9-11,50
应用二维非恒定流方程和破开算子法,数值模拟了黄河口附近海域潮流运动规律,并对动边界和潮位边界的处理作了探讨,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模拟黄河口附近的潮流场和潮位场。  相似文献   

15.
根据钱塘江河口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分析,在河口段支流曹娥江口门建闸后,其闸下河床面貌主要取决于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主槽的位置,并通过类比法等方法预测了尖山河段达到规划线后的曹娥江口门建闸闸下最不利的河床面貌。  相似文献   

16.
刘展  孟祥文  王宗波  黄丙湖 《人民黄河》2011,33(10):124-125
尝试将系统动力学方法用于黄河口冲淤演变研究,对黄河口实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冲淤演变影响因素,确定了冲淤演变系统的边界.引入辅助中间变量,分析河口冲淤演变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并引入水平变量、流速变量、信息流等因素,构造更加深入的系统行为关系,从而更加完整、具体地描述系统构成、系统行为和系统元素相互作用机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曹娥江船闸引航道冲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娥江船闸引航道冲淤面貌采用泥沙数学模型和泥沙实体模型进行研究.两种模型均采用与船闸引航道内水流、泥沙运动特性相类似的陶家路闸下引潮沟现场冲淤试验资料进行验证,结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形成条件及其初生地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沈良  谷国传  刘勇胜 《水利学报》2003,34(11):0030-0036
根据2001年4月青龙港出现涌潮时的实测流速和水深,采用水跃原理,简明地揭示了涨潮流速大于潮波传速是北支涌潮的成因。通过影响流速和波速的因素分析,并经实例计算认为:北支的喇叭形河势和水下沙坎是涌潮形成的必要条件;青龙港一潮的进潮量达到1.5亿m3,或北支口门一潮进潮量达到18亿m3是涌潮形成的充分条件。进而据沿程水深和潮汐等有关资料,经对比、试算,建立了沿程变化的进潮量、潮差等计算公式,并计算得到:在口门最大进潮量20.7亿m3的条件下,也只有当潮波上溯到距离口门约50km的灵甸港时,才出现流速大于波速,初生涌潮。由此表明,灵甸港是现今北支涌潮的初生地。  相似文献   

19.
1958—2010年,长江口南港河段河槽断面形态呈“U”型和“W”型交替变化。基于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1958,1973,1997和2010年长江口地形条件下的水动力变化,进而分析了地形变化对潮波传递和潮流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港河段水动力与地形变化密切相关。自1958年以来,南港河段潮差逐渐减小,潮波变形逐渐加剧;潮流与瑞丰沙发展变化联系紧密;1997年,瑞丰沙范围最大时,南港流速平面上呈复式分布,长兴水道为涨潮占优,其他年份,落潮占优,南港主槽始终为落潮占优;南港落潮分流比自1958至1973年明显降低,1973年后趋于稳定,为50%左右,随地形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