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设计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非饱和及饱和粉土两种不同土质中进行了埋深比分别为1、2、3、5 四种的扩底桩抗拔大尺寸模型试验,得到了桩头荷载-位移曲线,通过s-logt 法确定各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分析了饱和度及埋深比对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使用《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推荐的计算方法及国外相关计算方法,采用原位CPT 测试、考虑非饱和粉土基质吸力的影响及查表得到的土体参数分别对试验桩进行了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指出了采用不同土体参数时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各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指采用板式基础与中等直径桩(250 mm相似文献   

3.
针对刚性基础下"全部或部分基桩竖向刚度各不相同""同一根基桩竖向抗拔刚度与抗压刚度不相同"时桩顶竖向力计算问题,通过分析,给出完整的桩顶竖向力计算公式和相应的"基桩竖向刚度迭代算法",以求解基桩顶部竖向力;在此基础上,针对诸如承受风荷载等需要考虑水平荷载作用方向问题的桩基础,给出桩顶竖向力随水平荷载作用方向变化而变化的自动算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建立刚性承台桩基础基桩变刚度设计技术.实际工程中,当刚性基础下基桩竖向刚度存在差异分布时,在不同方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竖向力控制值的计算相当复杂;所编制的计算程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由于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压板越来越大 ,荷载越堆越多 ,实施愈来愈困难 ,因此 ,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便愈显重要。本文通过对规范中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论证 ,并对单桩、桩间土承载力取值问题进行修正 ,使规范中取单桩、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改为单桩、桩间土在特定沉降下的抗力强度 ,并增加应力不均匀修正系数Ψp。从而建立了一套以变形为主线的计算方法 ,使计算更为准确 ,更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人工挖孔扩底桩的计算方法 ,并提出桩身设计与构造要求 ,在地基稳定且承载力较高的情况下 ,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修建荷载较大、多层框架结构的变电站建筑 ,可与高层建筑一样取得质量好、工期短、沉降小、造价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上的变电站为满足洪水位要求往往需要大面积回填土,从而造成地基过大沉降。托板桩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有效的处理回填土下深厚软土地基技术,已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托板桩技术推广应用到变电站地基处理工程中,分析了托板桩技术的适用范围,给出了桩体荷载分担比、沉降及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托板桩处理填方变电站深厚软基设计方法。针对软土地区某新建变电站工程,提出了托板桩法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沉降及承载力计算分析。本文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关结论可为软土地区变电站地基处理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人工挖孔扩底桩的计算方法,并提出桩身设计与构造要求,在地基稳定且承载力较高的情况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修建荷载较大、多层框架结构的变电站建筑,可与高层建筑一样取得质量好、工期短、沉降小、造价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端  陈峥  张飙 《电力勘测》2012,(1):33-38
某厂锅炉桩筏基础的工后检测表明,群桩基础由嵌岩桩和非嵌岩桩组成,两者存在较大的刚度差异。计算分析表明,部分嵌岩桩的桩顶荷载超过其本身的承载力。因此,通过在桩顶设置砂垫层降低该部分嵌岩桩的刚度,同时在处理桩周围进行补桩,从而达到降低基桩刚度和减小差异沉降的目的。本文提出了考虑砂垫层存在条件下,基桩刚度和桩筏基础的近似计算方法,并对该厂锅炉桩筏基础进行了实例分析,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输电铁塔属于风敏感结构,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风荷载是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随着涉外工程的增多,准确把握国外规范的风荷载取值成为铁塔设计的关键一步。首先对国际上通用的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包括ASCE 74-2009、IEC 60826及BS EN 50341)中关于铁塔风荷载的计算原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到了一套完整的铁塔风荷载计算方法。以某一典型的输电铁塔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国外规范计算得到了塔身和横担的风荷载,分析了结构各层的风荷载分布特点,并与我国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揭示了国外规范计算铁塔风荷载的特点,结果可作为输电铁塔抗风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六甲海峡高烈度环境的滨海深厚软弱地基条件下,存在地基工程力学性质、桩基持力层以及桩体的轴向承载力和横向荷载反应等诸多地基与基础设计问题。本文在软弱地基的工程力学性质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桩体轴向承载力及横向荷载反应分析,确定桩端持力层的地基层位,获得该地基条件下不同规格钢管桩和混凝土管桩,在桩顶固定情况下的容许弯矩、容许弯矩产生的横向荷载以及横向荷载引起的桩顶移位等分析计算成果。为该特定的深厚软弱地基条件下的基础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专家系统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应用专家系统计算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新方法,特点是不使用传统的节点矩 阵法,而是利用了逻辑推理与代数运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短路计算,概念清晰,简单明了 。用TURBO PROLOG编程,并用例题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直接设计法和二维有限元法相结合设计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这种设计法可以使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尺寸更加合理,性能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13.
在用分布式光度计测得灯具或光源的光强分布后,通常通过球带法来求出总光通量和/或局部光通量值,其本质是对定积分由求和来进行估算。由于球面坐标的特殊性,这种方法与在平面坐标系中的方法是有差别的。本文将分析这种差别,对此种计算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误差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关的带宽越来越宽,开关的速度越来越快,微波高速开关的开关时间可以达到几百皮秒。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测量如此高速开关的开关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测量高速微波开关的开关时间,利用带宽为70GHz的取样示波器通过观测开关的包络信号,然后编写相应的测量软件把观测的包络信号进行解调,并自动测量开关时间,从而测量几纳秒甚至皮秒级的开关时间,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用来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载波频率的偏移进行纠正。传统用来纠正载波频偏的方法都是从时域上进行的,文中推荐的方法是,从时域到频域变换的FFT模块入手,通过改变FFT的旋转因子来完成的。通过文中的方法,不但可以利用前项纠错的方式避免反馈,而且可以缩减复数乘法的次数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和系统功耗。仿真结果证实,这种方法对性能还有一些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般复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文献[1]和[2]用类比于实的双共轭梯度法的方式,提出了复双共轭梯度法。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直接从复方程组出发,推导出此重要算法的计算公式。本文从复方程组出发,先给出两个基本定理,然后通过严格的计算,给出复双共轭梯度法各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同时讨论了它的收敛性,从而展现出此法的数学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回归法的电力负荷预测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李钷  李敏  刘涤尘 《电网技术》2006,30(1):99-104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回归法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参数估计的基础上,先用岭回归法剔除奇异值,再用主成分回归法提取影响负荷的主要因素,得出模型的解析形式。针对实际系统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短期负荷预测,也适用于超短期负荷预测。此外建立了一些特定因素的模糊函数,在超短期负荷预测过程中采用了聚类分析法提取负荷相似日。通过不同的简化,该方法可蜕化为传统的Kalman预测、相似日预测和神经网络预测,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负荷预测方法,可得出高精度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电动装甲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再生制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再生制动是电动车辆最常见的制动方式,然而,在没有大容量蓄电池吸收能量的情况下,再生制动将产生很高的泵升电压,给系统工作带来不利。文中通过对再生制动过程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控制占空比的办法来抑制泵升电压,该方法通过数字控制实现,无需改动硬件,控制简便、计算机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迅速抑制泵升电压,并具有很好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实际应用中对理论线损的精度要求不高,且传统计算方法所需电气参数较多,计算过程繁琐。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网络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为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将互信息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进而确定所选电气参数对理论线损的影响权重;按照权重的大小构建不同的输入参数集,通过分析选用不同电气参数集时GRU网络的计算误差,确定最优输入参数,组成样本数据集并训练GRU网络;以某地区10 kV配电网为例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以代替等值电阻法,更加快速、便捷地对理论线损进行计算。将文中所提方法与传统BP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脉振高频注入法进行了分析,并在传统脉振高频注入法基础上,加入虚拟高频旋转坐标,对传统脉振高频注入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虚拟脉振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检测方法。该方法和传统脉振高频注入法相比,不需要PI调节,工程实现简单,并且解决了传统脉振高频注入法的过零点问题。通过仿真和工程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