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内蒙古油砂油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充分利用油砂资源,对油砂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做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油砂油密度(20℃)为0.999 6 g/cm3,运动粘度(100℃)为1 430 mm2/s,水的质量分数为16%,硫的质量分数为2.64%,属高硫环烷基油。对油砂油进行了实沸点蒸馏,并对各窄馏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窄馏分密度均大于0.9g/cm3;运动粘度大,常温下无法测量;特性因数均小于12;体现了环烷基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产3号喷气燃料银片腐蚀问题,通过酸、碱、水、汞洗及硝酸银实验,卤素、氮、硫质量分数分析和腐蚀银片表面化学分析,找出造成喷气燃料银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喷气燃料银片腐蚀不是由水溶性酸、碱或有机酸造成的,也不是由酸性含硫化合物造成的,其腐蚀属于硫化腐蚀,而腐蚀性物质主要是存在于喷气燃料中的微量元素硫,其中也不排除其它未明的腐蚀性硫化物。硫醇单独存在时不会引起银片腐蚀,当其与元素硫共存时,能加重元素硫对银片的腐蚀。  相似文献   

3.
对渤海湾环烷基原油减三线馏分油加氢降凝工艺生产橡胶填充油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加氢降凝工艺,在总体积空速0.18h-1,氢油体积比800,反应压力15MPa,反应温度320~380℃的条件下,产品中大于320℃馏分凝点降至-26℃,硫、氮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2μg/g和8μg/g,芳烃质量分数由36.8%降至4.3%,与进口SBS填充油的性质相近。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乙醇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配成双溶剂,采用NMP精制和双溶剂精制两种方法对工业废润滑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溶剂精制的适宜工艺条件是精制温度为70 ℃,乙醇胺加入的体积分数为5%。在适宜条件下,双溶剂Ⅱ(V(乙醇胺)∶V(NMP)=5∶95)精制油品收率为89.85%,40 ℃下粘度为30.89mm2•s-1,100 ℃下粘度为5.60 mm2•s-1,粘度指数为120.4,25 ℃下折光率为1.450,色度为2.0,凝点为-28.8 ℃,闪点为219.6 ℃,硫质量分数为0.057%。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M100燃料油评价及加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俄罗斯M100燃料油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 ℃密度为0.9360g/cm 3,凝点为20 ℃,硫质量分数为1.13%,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1.4%和0.4%,残炭质量分数为5.35%,类似于含硫中间 基原油的常压重油。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讨论,提出了3种加工方案,燃料油常压柴油馏分收率为 8.18%,满足不了主要指标要求,需要加氢处理,减压蜡油收率为41.75%,且满足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原料要求,减压 渣油收率为50.07%,不能直接生产沥青,需要改质才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西藏伦坡拉原油做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原油和各个馏分的性质 ,结果表明 :该原油密度大 ( ρ2 0 =0 .94 92g/cm3) ,粘度高 (υ50 =2 3 4 55.5mPa·s) ,凝点高 ( 48℃ ) ,残炭较高 ,热值较高 ,蜡含量高 ,属高蜡原油。西藏伦坡拉原油实沸点蒸馏及窄馏分性质分析表明 ,原油初馏点为 1 34℃ ,小于 2 0 0℃汽油馏分收率为 1 .4 0 % ,柴油 ( 2 0 0~ 350℃ )馏分收率为 6.90 % ,润滑油 ( 350~ 50 0℃ )馏分收率为 1 7.0 6% ,大于 350℃重油收率高达 91 .4 1 %。该原油胶质含量高达 4 1 .4 3% ,沥青质含量低仅为 0 .4 7% ,硫含量低 ,属低硫中间基原油。  相似文献   

7.
页岩油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顺页岩油萃取精制、 调和、 络合精制和催化裂化加工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抽出油黏性 小、 塑性大、 感温性好, 可调和多种牌号的沥青; 所剩轻组分可用于非烃化合物的分离。采用酸性络合剂对抽余油进 行络合精制, 在剂油质量比为2∶3时, 其总氮质量分数可控制在30 0 0μ g / g以内, 碱性氮质量分数可控制在1 0 0 g / g以内; 精制后抽余油催化裂化性能良好, 与石油中的蜡油组分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汽油新标准 ,我国的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汽油的烯烃质量分数已远远超标 ,必须对其进行脱烯烃精制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Si-Al载体。浸入Ni活性组分后 ,制备了大孔径分子筛催化剂 ;利用自制的催化剂对催化裂解稳定汽油全馏分进行了精制 ,并研究了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自行研制的催化剂由于活性组分的加氢、脱氢性能及固体酸性能 ,而具有醚化、异构化、芳构化和氢转移功能。对催化裂解稳定汽油全馏分进行的精制 ,在保证辛烷值达标的情况下 ,烯烃质量分数降低了 6 0 % ,达到了国家汽油新标准的要求 ;催化裂解汽油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反应温度为 70℃ ,反应压力为 0 .3MPa,体积空速为 1.5h-1。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阿曼原油,对其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原油的凝点低,其值小于-35℃,20℃密度为0.8660 g/cm3,A PI度为31.11,含硫质量分数为1.41%,属于含硫中间基原油。小于360℃馏分收率为44.56%,小于520℃馏分总收率为67.03%。对各馏分的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提出了适合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冷轧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选择乳化液1#、2#、3#和4#,通过使用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的热挥发性能、退火性能、极压性能、防锈性能和耐腐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原液4#皂化值190mgKOH/g,酸值9.5 mgKOH/g,40℃运动黏度48.048 mm2/s,凝点-5℃,闪点197℃,灰分0.08%,明显优于其它三种。试验结果可为现场选择乳化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载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车载系统的实际控制模型 ;从热力学上系统地分析了该系统中各被控部件间参数的关系 ,并提出了该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乳化柴油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乳化剂种类、用量、乳化效果、温度等因素对柴油-水乳化燃料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对柴油-水乳化燃料的节能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实验证明,最终制成的乳化燃料具有乳化剂用量少,稳定性好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简洁的串扰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耦合RLC树模型来估计高速VLSI下的互连串扰,通过RLC树模型的瞬时计算递归方程和通常的模型降阶对耦合噪声近似,串扰能被快速高效的估计,而且电感效应的影响也能被真实捕获。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带增程器纯电动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流程.首先定义整车控制器的功能.通过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当电池SOC低于门限值后,燃料电池开启,起到增程器的作用.通过仿真软件和数学计算评价整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设定SOC门限值为0.4.使用MPC555芯片作为整车控制器的硬件平台.利用Matlab/Simulink及其子模块Stateflow建立控制模型,通过RTW、TLC等语言编译器生成机器码,使用CANape和MPC555的CAN标定线下载到芯片.最终完成整车调试和标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池温度、加湿温度、气体流量对氢-空交指流场PEM电池性能的影响,优化操作参数,提高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降低成本,促进其实用化.方法运用燃料电池测试系统测量了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分析了电池温度、加湿温度和气体流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单有氢气或空气加湿,质子交换膜不能充分湿润,燃料电池性能较低;当电池温度和加湿温度同时等于343 K时,电池性能最佳;实验条件下,空气流量为260 ml.cm-3时,最佳氢气流量为70 ml.cm-3.结论实验结果对PEM燃料电池的参数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蒙油砂沥青减黏裂化生产燃料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内蒙油砂沥青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减黏裂化研究.实验表明在添加0.3%阻焦剂、温度415℃和时间45 m in条件下,油砂沥青黏度可降至138.25 mm2.s-1(100℃),减黏油的各项性质可达到7号燃料油标准,可直接作为燃料油产品.  相似文献   

17.
Y-130/39-2锅炉负荷不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石化厂1^#锅炉(Y-130/39-2)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根据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其负荷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实践证明.提出的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钙钛矿氧化物Ba0.6Sr0.4Co0.9Nb0.1O3-δ(简称BSCN0.6),采用XRD对BSCN0.6与Gd0.1Ce0.9O1.95(简称GDC)电解质间的高温化学相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SCN0.6与GDC高温煅烧后存在微弱的固溶反应,但并未对阴极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将BSCN0.6与质量分数为30%的GDC复合(简称BSCN0.6-30%GDC)后作SOFC阴极,采用四电极法测电导、热膨胀测试等手段对复合阴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SCN0.6与GDC复合降低了材料的电导率,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提高了阴极与GDC电解质间的热匹配性。以BSCN0.6-30%GDC复合材料作电极,700~800℃时对称电池BSCN0.6-30%GDC//GDC的极化阻抗为0.047~0.012Ω·cm2。因此,BSCN0.6-30%GDC复合材料有望作IT-SOFC的低极化阻抗的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不稳定性理论为基础为描述油滴破碎过程,以粘附、反弹/粘附和飞溅/附壁射流3个相互重叠的过程来描述喷雾碰壁,建立了燃油喷雾模型。将燃烧划分为低温着火、高温预混燃烧和相关火焰微元扩散燃烧3阶段建立了燃烧模型。开发了微机化三维模拟计算程序,在微机上对涡流室式柴油机的空气运动、喷雾和燃烧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化学方法,用以制备钙钛矿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La0.8Sr0.2Co0.5Fe0.5O3-8(LSCF).该方法与传统方法不同,采用非螯合聚合物-聚乙烯醇(PVA,Polvinyl alcohol)作为阳离子的载体,形成含有La3+,Sr2+,Co2+,Fe3+4种金属阳离子和非螯合聚合物的均匀溶胶,干燥生成固体凝胶状前驱体.进行热重(TG)分析和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前驱体凝胶煅烧工艺制度,确定了最佳煅烧温度750℃,获得了钙钛矿型LSCF阴极材料.对LSCF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相分析,证实了所得粉末材料具有钙钛矿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体进行微观形貌结构观察,证实制得的LSCF粉为纳米级,但存在团聚.采用直流伏安法检测其导电性能,证实以其作为阴极材料,在中温SOFC的工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混合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