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采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萃取产物中总皂苷含量,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绞股蓝茶中总皂苷的条件,即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5MPa和萃取时间60min.在该条件下,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绞股蓝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3.68%,该提取率显著高于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的提取率(1.97%).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桔梗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桔梗中有效成分的工艺,以桔梗总皂苷的产率为考察指标,对比了无水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等5种夹带剂,分析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4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4 h,夹带剂用量100 mL/100 g,萃取率为0.363%.  相似文献   

3.
以益阳黑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提取黑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和夹带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固定萃取时间为2h).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得出茶多酚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100mL/150g,得率为(0.190±0.004)%.咖啡碱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300mL/150g,咖啡碱得率为(0.457±0.036)%.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萃取山楂核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和大孔树脂纯化山楂核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以山楂核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山楂核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萃取物中的总黄酮进行定量分析,用正交设计实验法考察了萃取温度、时间、压力和夹带剂用量对提取总黄酮的影响;并用大孔树脂对总黄酮提取物进行纯化,考察了乙醇浓度、体积和流速对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的影响。结果发现,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为1.0mL·g-1、萃取温度50℃、压力20 MPa和时间2h,总黄酮得率可达2.827%。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70%乙醇、体积为60mL、流速1.5mL·min-1,总黄酮得率可达5.32%。该提取方法和纯化条件简单易操作,可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超临界CO_2法萃取玉米胚芽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萃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颗粒度50目,萃取时间50 min,萃取率可达到24.54%以上.结论:优选的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工艺简单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依次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超临界萃取的综合影响,优选出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CO2最佳萃取工艺。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4.0 mL/g,总黄酮得率是3.2%。研究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效率远优于传统提取方法,适用于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7.
CO2超临界萃取川贝母游离生物碱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技术提取川贝母游离生物碱.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作为考察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分析表明:压力、温度对生物碱提取的影响较大;川贝母游离生物碱的最佳萃取正交组合为:A1B3C3D2,即萃取压力20MPa,乙醇用量300mL,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5℃,萃取率达0.195%.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超临界萃取金牛七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闻3个因素对金牛七萃取率的影响.试验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 500 Pa,温度40℃,时间120 min,CO2流量8 mL/min,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萃取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亚油酸(30.72%)、谷甾酮(17.46%)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黄蜀葵花的SFE-CO2(乙醇)提取工艺及镇痛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以乙醇为夹带剂的CO2超临界萃取技术(SFE—CO2)萃取黄蜀葵花有效成分并进行工艺优化;研究萃取物镇痛活性.以液固比、压力、乙醇浓度、CO2流量、温度5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工艺.用小鼠扭体法来证明其镇痛药理活性.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0mL/g,萃取压力30MPa,乙醇浓度90%,CO2流量4kg/h,萃取温度65℃,乙醇与粉末直接混合加入、萃取时间1.5h,浸膏得率为5.43%,黄酮得率为0.29%,萃取物的镇痛率达60.7%.用SFE—CO3(乙醇)萃取法得到的黄蜀葵花萃取物具有较好镇痛效果,该法是一种较优越的黄蜀葵花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超声波对超临界CO2萃取(SCE)柞蚕蛹油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柞蚕蛹粉细度、有无超声时超临界CO2萃取柞蚕蛹油的得率.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相比超临界CO2萃取(SCE)能提高柞蚕蛹油的生产效率和萃取率,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能耗,USCE萃取柞蚕蛹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90 m in,压力20 MPa,粉碎度100目,萃取率可达到28.92%.  相似文献   

11.
萃取精馏分离甲醇与醋酸甲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套φ40mm精馏塔。用水作萃取剂进行了萃取精馏分离醋酸甲酯和甲醇的共沸物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溶剂比、回流比、原料液温度和萃取剂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的改变对萃取精馏过程的影响。本文建议采用的操作条件:溶剂比为2-3;回流比为0.75-1.0;进料温度为泡点温度;萃取剂温度为常温。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超临界 CO_2萃取黑加仑油的方法,考察了压力、温度对黑加仑油在 CO_2中溶解度的影响,分析了萃取条件与油品质量的关系,并综合得出了超临界 CO_2萃取黑加仑油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花椒籽油。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5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4.
酶转化后的人参皂苷C-K含有杂质及其他少量皂苷,因此要得到纯度较高的人参皂苷C-K,要对其进行除杂与分离。以酶转化人参皂苷C-K为原料,采用石油醚除杂,除杂后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得到人参皂苷C-K,并研究了洗脱剂极性对硅胶柱分离人参皂苷C-K的影响。石油醚除杂率为15%。采用3种不同极性洗脱剂分别对30 g人参皂苷C-K进行分离比较,发现V(氯仿)∶V(甲醇)=9.5∶0.5作为洗脱剂时,得到人参皂苷C-K 11.25 g,得率为37.5%,分离效果较好;V(氯仿)∶V(甲醇)=9.0∶1.0作为洗脱剂时,仅得到人参皂苷C-K 3.02 g,得率为10.07%,分离效果较差;采用V(氯仿)∶V(甲醇)=(9.5∶0.5)+[V(氯仿)∶V(甲醇)=(9.0∶1.0)]联合作为洗脱剂时,得到人参皂苷C-K 6.40 g,得率为21.33%,分离效果一般。V(氯仿)∶V(甲醇)=9.5∶0.5洗脱得到的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稀有人参皂苷C-K的纯度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就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效果的诸多因素,如预处理方式、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夹带剂、分离压力、温度分别作了系统讨论并整体优化,有助于更好的设计和实施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获得最佳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七主根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三七总皂苷的研究.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比并选择原料预处理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如下:萃取温度45℃,压力35MPa,CO2流量23kg/h,夹带剂300mL,轧胚4次,轧胚机轴间距0.2mm,萃取时间2.5h,提取率10.0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从葡萄梗中超临界CO2萃取单宁的方法,对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优选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90 min、萃取温度37℃、CO2流速12.5 mL/min,单宁得率为88.4%.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番茄籽油进行萃取,经过单因素和优化实验,对不同萃取时间、压力和温度下油的萃取率、脂肪酸组成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其中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对番茄籽油的萃取率影响显著(α=0.05),萃取温度影响较显著(α=0.1),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萃取率达96.34%,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由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番茄籽油的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C16:0)约13%,硬脂酸(C18:0)约5%,油酸(C18:1)约22%,亚油酸(C18:2)约56%,花生酸(C20:2)约2.8%,通过测定番茄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价和皂化价,显示番茄籽油有较好的品质,不同的萃取条件对番茄籽油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胡萝卜中的类胡萝卜素。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携带剂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工艺条件为: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 h,携带剂为石油醚。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类胡萝卜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萃取的类胡萝卜素样品与标准β-胡萝卜素样品的谱图特征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以苹果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酸液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等研究了不同萃取剂、料液比、pH值、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果胶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pH值2.0,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25W.在此最优条件下,果胶得率可达1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