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油脂》2016,(1):21-21
由江南大学主持,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油用牡丹籽》《牡丹籽饼粕》行业标准研讨会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均来自我国油用牡丹的主产省份,包括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安徽省、浙江省及紫斑牡丹主产区甘肃省。  相似文献   

2.
中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特有生物资源,中国栽培牡丹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药用、观赏与综合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牡丹容易大面积栽培,生态经济作用突出、牡丹籽产量高、籽油品质优,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概要介绍了中国发展木本油料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与关键技术,提出将油用牡丹归入新木本油料在国家层面加以发展的建议,指出了当前发展油用牡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油用牡丹种植、加工和生态建设3个方面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及油用牡丹综合利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丹籽含油率达22%以上,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其中亚麻酸含量达41%,营养价值很高。详细介绍了牡丹籽油的发展,并综述了牡丹籽油的提取方法及组成成分、功能与特性,分析了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价值,最后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为油用牡丹的大力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牡丹籽活性成分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籽主要用于提取牡丹籽油,随之产生牡丹籽粕、牡丹籽壳等副产物,应当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副产物活性成分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本文总结了牡丹籽近5年的研究成果,按不同部位进行分类论述,为牡丹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油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1):4-6
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活性成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对牡丹籽油主要化学成分及功能特性的研究结果,讨论了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阐述了牡丹籽油抗氧化方法的研究成果,并对牡丹籽油开发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牡丹纹样为对象,根据牡丹纹样的传统文化内涵,解析牡丹纹样在传统服饰中的工艺表现形式。旨在传承中国传统牡丹纹样的文化艺术,弘扬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5,(11):34-37
以亚临界丁烷为溶剂提取牡丹籽油,以牡丹籽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L4(23)正交试验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所得牡丹籽油进行脂肪酸及理化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牡丹籽提取率达到98.1%,所得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为41.54%,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滇牡丹籽为原料,以萃取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讨论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CO2流量对滇牡丹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GC-MS技术对滇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栽培品种凤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滇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45 MPa、CO2流量20 kg/h,在此条件下滇牡丹籽油萃取率为27.34%。滇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9.34%,其中亚麻酸72.26%,亚油酸14.25%。滇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凤丹牡丹籽油的很接近,然而其亚麻酸、油酸的含量高于凤丹牡丹籽油的。  相似文献   

9.
牡丹是世界名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营养开发潜力。本文概述了牡丹(花、叶、根皮)的营养价值、牡丹食品的开发利用现状,展望了牡丹的开发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油用牡丹的品种选育、牡丹籽油的营养评价和产地溯源提供参考信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个油用牡丹主产地(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和甘肃兰州)的凤丹牡丹籽油和紫斑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及角鲨烯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11种脂肪酸,以α-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8个牡丹籽油样品中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角鲨烯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相同产地的凤丹牡丹籽油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紫斑牡丹籽油的(p<0.05),亚油酸相对含量除河南洛阳产地外均显著高于紫斑牡丹籽油的(p<0.05);甘肃兰州牡丹籽油的亚油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产地的(p<0.05),可作为对兰州牡丹籽油进行鉴别的指标之一;牡丹籽油中角鲨烯含量、油酸和α-亚麻酸相对含量,均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加、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且牡丹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随着油酸、α-亚麻酸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亚油酸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综上,品种、产地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均会造成牡丹籽油脂肪酸及角鲨烯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赵贵红  周天华 《酿酒》2007,34(1):90-91
介绍以山楂、芍药为原料,发酵成营养保健酒,然后进行调配营养型芍药山楂酒的工艺过程.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牡丹花露酒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牡丹花酒的工艺流程,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梨汁酿制干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凤珠  李国富 《酿酒》2004,31(5):108-109
介绍了以梨为原料发酵干梨酒的工艺,通过在梨汁中添加维生素C,抑制了梨汁的褐变、保持了原果香.成品酒风格独特,营养丰富,具有一定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4.
梨酒既保留了梨的营养价值又具有梨的特色风味。该文主要对梨酒酿造过程中涉及的工艺环节进行了介绍,涉及梨品种的选择、原料预处理、发酵菌株、发酵条件等方面,同时简述了梨酒香气组成及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梨酒研制和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鸭梨为原料,榨汁后经冷冻浓缩制成浓缩梨汁(即冰梨汁),接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15 ℃下进行低温酒精发酵酿制成冰梨酒。通过比较8株酿酒酵母的发酵性能,及其所酿冰梨酒的理化指标、有机酸含量和感官品质,最终确定酿酒酵母R2为酿制冰梨酒的适宜菌种。该酵母生长繁殖快、降糖和产酒精能力强、发酵性能优良;酿出的冰梨酒酒香和谐,果香纯正,口感甜美醇厚、柔和爽口,具有冰梨酒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
库尔勒香梨白兰地酿造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俊沪  冯作山 《食品科学》2004,25(3):121-126
研究了在香梨白兰地发酵中采取不同性状的香梨原料及破碎方式、不同调糖浓度及调SO2浓度、在不同的调酸时间和温度等各发酵条件对香梨白兰地风味的影响,并依此酿造工艺,对所用酿酒干酵母与自选酵母进行了扩大发酵比较。  相似文献   

17.
马烁  赵华 《中国酿造》2022,41(11):135
采用香水梨鲜汁、熟汁、清汁为原料酿造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香水梨清汁发酵的果酒酒精度最高,为10.42%vol。不同酿造工艺的梨酒共检出31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鲜汁、熟汁发酵梨酒分别检出23种、17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分别占51.33%、64.8%。清汁发酵梨酒中共检出21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占75.3%。清汁、熟汁、鲜汁发酵梨酒感官评分分别为83.7分、75.1分、81.0分。清汁发酵香水梨酒在总酸含量、酒精度、褐变抑制率、感官评分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丰富。因此,清汁发酵梨酒整体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8.
以新鲜火龙果、酥梨为原料制备火龙果酥梨复合酒,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结果表明,火龙果酥梨复合酒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3%、初始pH值3.6和初始糖度24.5%。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火龙果酥梨复合酒酒精度为10.2%vol,感官评分为31.25分,酒体呈玫红色,澄清透亮,香气浓郁,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乳清粉作为试验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蔗糖添加量对乳清梨酒发酵的影响,并且借助响应面设计,对乳清梨酒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清梨酒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79 h。在此最佳条件下,乳清梨酒酒精度为8.10%vol,酸度17.72 g/L。乳清梨酒呈淡黄绿色,酒香清雅,酒体醇厚,酸甜爽口。  相似文献   

20.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早酥梨果酒加工的最优条件,并用SPME-GC-MS技术分析了果酒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早酥梨在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Brix、pH 4.3、28℃发酵温度、0.68g/L的接种量的最优条件下发酵9d,并经过陈酿后得到12.4%的酒精体积分数且品质良好的果酒,高级醇3-甲基-1-丁醇和苯基乙醇为其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