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鱼鳞用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等因素对罗非鱼鱼鳞吸附水中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BET、SEM、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7、温度为30℃,吸附剂用量为3 g/L、吸附时间为30 min,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吸附效果最好;罗非鱼鱼鳞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罗非鱼鱼鳞中的胶原蛋白和羟基鳞灰石均参与了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鱼鳞用量、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等因素对罗非鱼鱼鳞吸附水中刚果红的性能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来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增加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延长吸附时间可以增加鱼鳞对刚果红的吸附量。最佳吸附条件: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50 mg/L、pH为6、吸附剂用量2.0 g/L、鱼鳞粒度大于80目、吸附时间3 h。鱼鳞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罗非鱼鱼鳞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平衡数据。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罗非鱼鱼鳞中的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均参与了刚果红染料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通过红外光谱、BET、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鱼鳞吸附机理,考察Cd~(2+)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等对罗非鱼鱼鳞吸附水中Cd~(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吸附条件:吸附剂2 g/L,pH为3~7,298 K,吸附平衡时间60 min;动力学研究得到的最大吸附容量达159 mg/g;另外,鱼鳞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4.
梁志  胡鑫鑫 《印染助剂》2021,(3):41-44,53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Cu2+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时间等因素对罗非鱼鱼鳞吸附水中Cu2+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BET、SEM、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5、温度为25℃、吸附剂用量为3 g/L、吸附时间为3 h、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效果最好,Cu2+的吸附率可达79.82%,吸附量可达26.63 mg/g;鱼鳞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去除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浓度100mg/L、pH6.0、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用量0.2g、吸附温度25℃以及吸附时间60min时,亚甲基蓝吸附率可达95.66%;25℃下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理论饱和吸附量为80mg/g;染料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R2>0.99);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  相似文献   

6.
以辣木籽壳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时间、颗粒大小、温度、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其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辣木籽壳加入量为10g/L时,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1.5h,颗粒大小80目,温度25℃,亚甲基蓝溶液浓度200mg/L,pH5;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理论饱和吸附量为94.25mg/g;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酚醛纤维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进行物理活化,制备具有丰富微孔结构的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并以亚甲基蓝染料溶液作为吸附质,探讨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染料溶液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较好,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染料溶液初始浓度均对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染料分子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  相似文献   

8.
绿茶微粉对染料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是造成水体污染的偶氨工业染料.本文研究在不同的颗粒、pH、吸附剂量、吸附时间条件下绿茶微粉对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的吸附效果,并分析其吸附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常温下绿茶微粉能够较好地吸附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且颗粒越小吸附效果越佳;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最佳吸附pH分别是7和5,吸附饱和量分别是19.37 mg/g和16.50 mg/g.在初始染料质量浓度20 mg/L条件下,240 min左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绿茶微粉对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的生物吸附平衡数据均与拟二级速率方程拟合度较好,吸附规律分别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9.
以海藻酸钠(SA)、自制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纳米Fe_3O_4为原料,采用落球法制备Fe_3O_4/CMCS/SA复合凝胶球(MCSB)吸附剂,用FTIR和SEM进行表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亚甲基蓝(MB)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MCSB对MB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为0.4 g/L、pH为7、吸附时间为100 min、MB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MCSB对MB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0.62%和113.28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8 39)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R~2=0.999 46)。  相似文献   

10.
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采用混合吸附剂处理废液,考察投加量、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与高岭土的质量比为2∶1,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150 m L,温度为35℃,时间为60 min,此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5%,pH变化对此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大;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研究表明,此吸附满足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巴旦杏、核桃、杏壳粉对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10mg/L的模拟废水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3个因素中,吸附剂种类对亚甲基蓝吸附量影响最大,巴旦杏壳粉对亚甲基蓝吸附量最佳,亚甲基蓝去除率可达90.49%.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巴旦杏壳粉对模拟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大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巴旦杏壳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增加.对吸附等温线相关系数进行拟合,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对水溶液中对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系统地考察pH值、吸附剂用量、对苯二酚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鱼鳞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探讨鱼鳞吸附对苯二酚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鱼鳞吸附剂对对苯二酚具良好的吸附效果,其最佳吸附条件为:当温度为25℃、吸附剂用量0.5g/L、对苯二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溶液体系pH7、吸附时间8h时,鱼鳞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可达到76.71mg/g。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鱼鳞对对苯二酚的吸附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多层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这种吸附动力学行为,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位合成法,将Cu-BTC负载到介孔/大孔二氧化硅孔道中,获得介孔Cu-BTC-SiO_2材料.研究在不同温度、亚甲基蓝浓度、pH值下Cu-BTC-SiO_2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热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其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5℃,染料质量浓度为5mg/L,pH值为5.热力学研究发现,在25~45℃内,亚甲基蓝在Cu-BTC-SiO_2上的吸附行为是放热过程而且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PVA-co-PE纳米纤维为基底,添加β-环糊精聚合物制备了一种高效水凝胶吸附剂。通过SEM、ATR等测试方法对其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以亚甲基蓝染料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β-环糊精聚合物的PVA-co-PE纳米纤维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有着很好的吸附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61.596 mg/g。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以下时,去除率可达98%以上。该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同时该改性水凝胶有着较好的循环吸附性能,循环吸附4次后去除率仍在50%以上。对不同染料进行吸附,吸附效果为甲基紫亚甲基蓝直接湖蓝5B活性艳蓝19。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研究。实验表明:在初始染料质量浓度为50~600mg/L、温度为298~338K时,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H为1.92 KJ/mol,△G在-25.429~-29.097 KJ/mol之间,△S大于零,此过程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吸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3.5676 KJ/mol。提出了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由膜扩散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文冠果相关产业废弃物处置方法。方法:以文冠果果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生物炭制备条件优化,并将最优制备条件下所得生物炭用于吸附水体中亚甲基蓝,通过考察吸附影响因素,确定磷酸活化制备的文冠果果壳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结合动力学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磷酸活化制备文冠果果壳生物炭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渍比(m果壳粉∶m磷酸溶液)1∶21,热解温度530 ℃,热解时间75 min。文冠果果壳生物炭吸附水体中亚甲基蓝最优条件为溶液初始pH 12.6,生物炭投加量1.0 g/L,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吸附平衡时间120 min。文冠果果壳生物炭对水体中的亚甲基蓝吸附服从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吸附过程由液膜扩散控制、孔隙扩散控制和吸附解析平衡3个阶段组成。结论:磷酸活化可显著提升文冠果果壳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而显著提升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棉秆皮微晶纤维素和β环糊精在尿素体系下低温溶解制备纺丝溶液,以湿法纺丝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棉秆皮微晶纤维素/β-环糊精气凝胶纤维,用以吸附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确定了β-环糊精添加量,以及吸附条件对亚甲基蓝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秆皮微晶纤维素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5∶2,吸附温度20℃,吸附时间5 h, pH值=7时,制备的气凝胶纤维吸附效果好;染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棉秆皮微晶纤维素/β-环糊精气凝胶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最大,为56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扫描电镜结果说明添加β-环糊精的气凝胶纤维孔径比纯棉秆皮微晶纤维素气凝胶纤维孔径更大,形状更规则,对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以微波和磷酸双改性制备的冰糖橙皮渣吸附剂与未改性吸附剂对比,研究其对染料结晶紫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考察了吸附时间、pH、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对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SIR)表征了吸附剂的特性。结果表明,当pH为7时,分别投入吸附剂0.1 g于浓度为50 mg·L-1的结晶紫溶液中和浓度为10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吸附1.5 h,30 ℃时对结晶紫去除率由改性前的66.5%提升到99.4%,40 ℃时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由改性前的57.1%提升到96.3%。改性冰糖橙皮渣吸附结晶紫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亚甲基蓝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均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改性吸附剂比未改性吸附剂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枣核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基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剂粒径、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 H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来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枣核能够有效去除水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当p H均在6左右,吸附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枣核投加量分别为8、10g/L,用60目的枣核对50mg/L的两种染料废水处理7h,其去除率均在90%以上。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其吸附行为均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经计算得出枣核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为22.94mg/g,对碱性品红的饱和吸附量为23.92mg/g。研究结果表明枣核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毛纺科技》2021,49(5)
为了降低印染废水处理成本,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以体积分数50%的磷酸为活化剂将玉米秸秆在高温灼烧制备成活性炭后用于吸附甲基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甲基紫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吸附剂颗粒大小及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的较优吸附条件为玉米秸秆活性炭的粒径和用量为0.105~0.125 mm、0.1 g,甲基紫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用量为160 mg/L、50 mL,溶液pH值为中性;吸附时间为100 min,吸附温度25℃。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活性炭对甲基紫的吸附率可达97%。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发现,25℃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McKay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