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用耐蚀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船舶耐蚀铝合金的应用概况,讨论了船舶用耐蚀铝合金的耐蚀性能,对船舶用耐蚀铝合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低合金耐蚀钢筋锈蚀问题研究发展状况,从钝化行为、腐蚀行为角度综述了耐蚀钢筋耐蚀性评估研究成果,归纳了耐蚀钢筋可能存在的耐蚀机理,从腐蚀诱发、腐蚀扩展角度综述了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预测研究结果,指出了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预测模型研究自身特征及可循理论基础。分析了耐蚀钢筋耐蚀性评估及其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耐蚀钢筋锈蚀研究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金属铬是重要的合金元素,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而被广泛添加在合金中。铬基耐蚀合金是以铬为基体加入一些金属元素而形成的。铬基合金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耐腐蚀性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介绍了铁铬耐蚀合金和铬镍耐蚀合金的耐腐蚀性。综述了铬基耐蚀合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得到的有关铬基耐蚀合金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还应加强铬基耐蚀合金的应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盐雾试验对2Cr13、2Cr13 ESR、4Cr13、4Cr17Mo ESR等4种耐蚀塑料模具钢的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其中4Cr17Mo ESR耐蚀性能最好、4Cr13耐蚀性能最差。并通过分析讨论,总结了4种材料耐蚀性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耐蚀钛合金的设计理论分析与设计试验分析;分析了近期开发的耐蚀钛合金并讨论了耐蚀钛合金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工业纯钛难于适应化工、采油等苛刻环境应用,促进了耐蚀钛合金的发展。本文对耐蚀钛合金的设计理论与试验作了分析,并对近期开发的耐蚀钛合金作了介绍,展望了耐蚀钛合金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Cr对低合金耐蚀钢筋在饱和Ca(OH)_2混凝土模拟液中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为低合金耐蚀钢筋的研发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周期浸润腐蚀及循环动电位极化等实验表明,含Cr耐蚀钢筋的腐蚀敏感性及腐蚀速率远低于HRB400钢筋,其耐蚀机理主要表现为:Cr的添加改变了耐蚀钢筋的显微组织,形成大量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粒状贝氏体;Cr的添加改变了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组成,使得含Cr耐蚀钢筋在混凝土模拟孔隙液中的点蚀电位更高,钝化膜更稳定;含Cr耐蚀钢筋的腐蚀产物中α-FeOOH的含量高于HRB400,进一步改善了钢筋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成分的Cr,Cu,Sb低合金耐磨耐蚀铸铁的研制,获得在合金总量不超过3%,而其耐磨耐蚀性能较好的低合金耐磨耐蚀铸铁NMSHT9。实际应用表明,它是一种价格低廉、性能良好的耐磨耐蚀铸铁。  相似文献   

9.
利用ICP、金相显微镜、电化学测试系统和波纹度仪等设备,对影响A、B两种家电板磷化后耐蚀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基体金属C、Si等元素含量以及基体组织中碳化物含量、增加金属的表面粗糙度等易于形成均匀致密磷化膜的条件,有利于增强家电板磷化后的耐蚀性能;锌系磷化膜的耐蚀性能优于铁系磷化膜的耐蚀性能;耐蚀性能优越的家电板,其磷化后的耐蚀性能也同样优越.对家电板进行电化学特性的测试,可以初步判断家电板磷化后耐蚀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高铁弹条60Si2Mn弹簧钢基础上,通过添加Cr、Ni、Cu等耐蚀元素设计了耐蚀60Si2Mn弹簧钢,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耐蚀弹簧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评价了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处理后耐蚀60Si2Mn钢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870 ℃保温45 min,油淬+440 ℃回火60 min处理后,耐蚀弹簧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1606 MPa,抗拉强度为1716 MPa,断后伸长率为5.3%,洛氏硬度为50.2 HRC。添加耐蚀元素的60Si2Mn钢耐蚀性较常规60Si2Mn钢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试验、冲击试验、盐雾腐蚀试验对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和传统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除N之外,还添加了Ni、Mo、V等合金元素,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与传统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洁净度差异不大,但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退火组织更为均匀,退火硬度更低,更易机械加工。经相同热处理后,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组织更为均匀,未溶碳化物数量减少;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硬度为51.8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12.3 J,而传统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硬度为52.7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6.9 J,两者硬度相当,但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拥有更好的韧性;经120 h的盐雾腐蚀后,新型N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表面腐蚀坑较少,腐蚀速率为0.0594 g/(m2·h),传统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表面有明显的腐蚀坑,腐蚀速率为0.1136 g/(m2·h),新型N合金...  相似文献   

12.
1 概况旋转成型的钢塑聚乙烯耐蚀复合容器、管道及管件,是一种新型的耐腐蚀设备.它采用进口的高性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为主要原料,选用合理的耐蚀复合防护层配方、成型温度和耐蚀层厚度,使用先进的旋转成型(即滚塑成型)工艺.对大型容器和管道的耐蚀层内还采用了我国发明的龟甲网专利新技术,对耐蚀层实施三维空间一次成型,耐蚀层厚度为4毫米.因此,该类耐蚀产品的可设计性强,整体性能好,钢塑的结合力高,耐蚀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采用龟甲网技术旋转成型的复合制品还可在负压的条件下应用.当前,旋转成型的钢衬聚乙烯耐蚀复合容器的管件,已在我国化工、石油、冶炼、制药、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100余家企业的腐蚀防护领域中使用,应用情况良好,可取代耐蚀合金、镍铬不锈钢、橡胶衬里、聚氯乙烯衬里、钢塑冷衬复合管道等耐产品,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磷含量及热处理对化学镀镍磷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信义  邓宗钢 《表面技术》1994,23(6):255-259
研究了磷含量及热处理对化学镀镍磷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含量对镀层耐蚀性影响很大,磷含量增加,镀层钝化膜形成速率加快,耐蚀性能提高;当磷含量超过8.5%,镀层为非晶态结构,耐蚀性能优异。热处理直接影响了镀层的耐蚀性能,200℃热处理1h,可改善镀层耐蚀性能,温度超过300℃,镀层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稀有金属材料的耐蚀性及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稀有金属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价格的不断降低,具有特殊耐蚀性能的新型合金的不断出现,稀有金属作为耐蚀结构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钛、锆、镍、钽等稀有金属材料的耐蚀特性及耐蚀机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制品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铝薄膜对烧结NdFeB磁体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烧结NdFeB磁体表面沉积Al薄膜提高磁体的耐蚀性能。研究膜厚及溅射功率对薄膜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对Al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动态极化曲线和中性盐雾实验分析Al薄膜耐蚀性能。均匀致密的Al薄膜的形成是获得良好耐蚀性能的必要条件。在51-82 W溅射功率下制备的6.69μm的Al薄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固溶淬火处理温度对于JKS耐蚀钢的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麻衡  何康  邹稳蓬  王竹青 《轧钢》2022,39(2):18-23
针对矿井用耐蚀高强钢的开发,介绍了新型耐蚀高强Q690D钢板化学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主要通过盐雾试验及电化学试验对普通Q690D、耐蚀Q690D钢板的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耐蚀钢的多因素耦合的腐蚀规律,揭示了耐蚀钢的腐蚀机制。结果表明:耐蚀Q690D钢板中较高的Cr元素有利于降低试验钢基体表面的电位差,降低腐蚀倾向;钢板组织状态不同,表面电位差也有一定差异,耐蚀Q690D钢板经淬火+回火处理后得到的回火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强韧良好,耐蚀性较普通Q690D钢板提高1.5倍。EBSD表征结果表明:小角度晶界由于其高度有序结构,具有较小的自由体积和较低的界面能,能够打断大角度晶界的连通性,能够有效地阻断腐蚀沿着大角度晶界的扩展,所以腐蚀速率会随着小角度晶界比例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Ni-W-P镀层中钨的含量对镀层在镀态和700℃热处理后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态Ni-W-P镀层的耐蚀性能主要取决于镀层的非晶化程度;热处理后由于镀层表面产生钨的氧化膜,耐蚀性能大幅度提高,其耐蚀性能与镀层表面钨氧化膜的致密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外耐蚀塑料模具钢的化学成分、气体含量、纯净度、硬度、显微组织、耐腐蚀性等方面实物解剖及质量分析,了解国内外耐蚀塑料模具钢技术要点,为提高国内耐蚀塑料模具钢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行为及耐蚀周期,综述了耐蚀合金化、表面耐蚀改性等钢筋耐蚀性提升方法的机理、应用与研究进展,以期为混凝土结构用钢筋耐蚀性提升的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