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轻合金加工技术》2007,35(8):38-38
这里所指的铝箔轧机主要是工作辊直径等于或小于280mm的可轧双零箔轧机,当然也包括为数不多的专门用于轧制单零箔与厚箔的轧机,虽然其工作直径大于280mm。截止到2006年底,全世界有四辊铝箔轧机的国家与地区有49个,由于菲律宾的一个铝箔厂已停产,所以在生产铝箔的国家及地区实际上只有48个,共有铝箔轧机534台,其中万能轧机81台,粗轧机148台,中轧机121台,精轧机184台。  相似文献   

2.
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铝箔轧机辊系变形数学模型 ,分别计算了不同轧件宽度时各轧制道次的辊缝及工作辊与支持辊间的压扁和压力的轴向分布 ,分析了不同轧件宽度时各道次铝箔的比例凸度及对板形的影响 ,与现场板形目测情况吻合。该计算方法可用做厚度大于 0 .1mm的铝箔轧机辊系变形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铝箔轧制工艺角度出发,运用现代轧制理论,阐述了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优化的原则。参考引进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的状况,依据最小可轧厚度公式及铝箔轧制的实际状况,将辊径与轧制速度联系在一起,对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笔者提出的轧机辊系微尺度行为可控理论框架下,经过对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轴向力进行大量的在线测试,开发研制了2200mm铝箔中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该辊系具有工作辊和支承辊平行度调节、工作辊轴承座和机架窗口间安装间隙的控制、工作辊辊系空间自位、轴向力可视检测及热补偿等性能。在800-1550m/min不同轧制速度下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微量调整工作辊相对支承辊的交叉角可以改变作用于工作辊的轴向力大小,甚至改变其作用方向,将轴向力控制在轴承寿命允许限度之内;显著增加工作辊轴承座固有频率以改善其振动特性,证实了微尺度可控辊系理论框架的正确性,为根治长期困扰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止推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短寿烧损和轧机被迫降速运行的病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四辊铝箔轧机知多少这里所指的铝箔轧机主要是工作辊直径等于或小于280 mm的可轧双零箔轧机,当然也包括为数不多的专门用于轧制单零箔与厚箔的轧机,虽然其工作直径大于280 mm。截止到2006年底,全世界有四辊铝箔轧机的国家与地区有49个,由于菲律宾的一个铝箔厂已停产,所以在生产铝箔的国家及地区实际上只有48个,共有铝箔轧机534台,其中万能轧机81台,粗轧机148台,中轧机121台,精轧机184台。需指出的是,对铝箔轧机的这种统计并不严格,因为箔轧机的规格往往相同,而且粗、中轧机的一些规格也一般相等,如轧制速度、轧制力、主电机功率等。气…  相似文献   

6.
铝箔轧制中辊端压靠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铝箔轧机辊系及轧件统一考虑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了模型在冷辊(开始轧制)和热辊(稳定轧制)状态下,铝箔轧机辊缝内轧制压力的轴向分布规律;判断了辊端压靠的发生;说明了压靠对铝箔板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铝箔生产技术的现状。内容包括连续铸轧进展状况,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萨彦加工厂、德国联合铝业公司的格雷文布罗赫厂,中国的渤海铝业公司和夏顺铝箔有限公司的铝箔生产技术水平,6辊UC轧机,DSR辊轧机,SCR辊,厚度测定,板形检测,冷却润滑剂喷射系统,轧制过程控制,合卷与分卷,剪切和重卷,高架仓库,轧辊磨床等。  相似文献   

8.
由昆明重型机器厂设计制造的800铝箔轧机机组,已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通过部级鉴定。鉴定会在四川绵阳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机械委重型局主持。来自全国的铝箔设备制造厂、研究所、大专院校以及使用单位等代表和专家共36人参加了鉴定会。 800铝箔轧机机组是昆明重型机器厂在国营西南金属制品厂合作下研制成功的。它是由一台800四辊铝箔粗轧机,一台800四辊铝箔中轧机,两台800四辊铝箔精轧机,以及一台合卷机,一台分卷机共六台设备所组成。该机组  相似文献   

9.
铝箔轧机工作辊轴承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能量稳定法对 2 2 0 0mm高速铝箔轧机辊系中工作辊轴承座同机架窗口侧向有隙或无隙两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开闭复合运动副新概念 ,重新综合铝箔轧机轴承座约束机构 ,解决了该轧机工作辊轴承座与机架窗口间更换轧辊必留间隙和在运行时须消除间隙的矛盾。本概念及分析结果给出铝箔轧机实现高速轧制和工作辊止推轴承治烧延寿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德国MDS公司最新研制的SCR(SPe-cialCrownRou)支承辊,特别适合于对薄带和箔材边部情况的改善,也可用于普通四辊轧机支承辊。SCR支承辊的结构是:在一辊轴上套装了一个轴套,该轴套端部内有一定锥度。通过辊轴芯部通入高压油于该锥度区,从而可以控制支承辊的辊型而达到控制工作辊的辊型。它可以起到普通四辊轧机采用弯曲工作辊和冷却控制工作辊而形成的辊型作用。在薄带或箔材的平直度控制方面还胜于普通四辊轧机。1994年MDS公司将SCR支承辊安装于德国的VAW铝公司的铝箔粗轧机上,该铝箔轧机的铝材人口厚0.7mm,箔卷重4600kg…  相似文献   

11.
冷轧辊双频感应淬火工艺诀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武钢冷轧薄板厂冷轧辊双频感应淬火再硬化工艺技术,详细阐述了其热处理工艺诀窍,并在掌握冷轧辊传统检测工艺标准的基础上对冷轧辊淬火失效问题提出了新见解,解决了冷轧辊淬火过程中出现裂纹的质量问题,进而把轧辊质量提高到进口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赫兹理论分析了支承辊和工作辊接触区的应力状态,结合现有的几种辊型倒角曲线,依据辊间接触应力均匀分布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承辊辊型倒角。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轧制模型,通过改变轧制力等参数对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应力场、工作辊挠度以及钢板的厚度差做了分析和对比;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利用FE-SAFE疲劳分析软件,并采用Brown-Miller疲劳损伤公式估算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疲劳寿命,证明了新辊型对提高支承辊疲劳寿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刘开海  陈玉叶 《轧钢》2021,38(3):89-92
针对三钢中厚板十一辊热矫直机支撑辊轴承频繁损坏的问题,通过对支撑辊矫直过程中承载受力及轴承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认为支撑辊轴承损坏的原因一是辊系精度不足,造成工作辊与其支撑辊未完全接触,使单个轴承轴向承载力过大;二是支撑辊轴承整体式保持器不适应实际工况,需要优化改进。为此,对使用年限达5年及以上的矫直机辊系辊盒及支撑辊轴承座进行精度修复,确保辊盒安装面与支撑辊轴承座装配面装配紧密,使矫直力通过支撑辊能较为均匀地传递到辊盒上,避免支撑辊局部受力过大;选用国产24130CC/C3W33 S1(钢制、冲压保持器,两片)耐高温轴承,使轴承轴向承载力及高温要求满足现场要求。改进后辊系单次在线使用寿命由2~3个月延长至6个月,大幅降低了辊系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4.
陈金山  王君  韩武强  曹勇 《轧钢》2016,33(5):27-33
辊间接触对高速冷连轧过程有重要影响。针对1 750 mm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带钢轧制的工艺特点,通过对UCM轧机辊系的受力分析,采用离散化处理方法和影响函数法,建立了辊系弹性变形影响函数模型、轧辊压扁影响函数模型,并给出了辊系变形的基本物理方程,基于接触力学,最终提出了冷连轧过程中工作辊辊间接触判定准则,为精确计算工作辊间的压力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研究了工作辊辊间接触对单位宽度轧制力分布、工作辊与中间辊辊间单位压力分布、工作辊弯曲挠度和压扁量分布以及成品带钢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实践证明,建立的辊间接触和辊系变形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充分反映轧后带钢的横向厚度分布和板形分布规律,适合于工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四辊轧机辊系压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四辊轧机轧制薄带钢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将辊系与带钢作为整体统一考虑,解决了工作辊、支撑辊与带钢之间变形和受力的耦合问题,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假设,并采用逐步收敛的求解过程使计算结果精确、可靠。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轧制不同宽度带钢时工作辊、支撑辊的压扁分布,分析了带钢宽度对辊系压扁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平板流铸工艺中冷却辊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对平板流铸工艺(Planar-flow Melt Spinning,PFMS)生产非晶带材过程中的冷却辊进行了稳态温度场数值模拟,获得了冷却辊温度场及其热流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了辊外径、辊厚、辊速3个参数对辊表面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辊外径,减小辊厚,降低辊速,均有助于降低辊面温度。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对辊外表面温度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辊厚、辊速、辊外径;对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辊速、辊外径、辊厚。最后通过综合平衡分析,得出了能将辊面温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案。此项研究为非晶带材平板流铸成形的模具设计及工艺优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湧  武凯 《轧钢》2021,38(2):15-18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粗轧立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现象。立辊磨损沿辊面非常不均匀,下线轧辊辊面呈梯形,最大磨损处磨损量可达5 mm。这严重影响了粗轧模型的设定精度,从而使带钢宽度控制精度降低。为了提高模型对立辊的设定精度,对辊面磨损范围各个位置的磨损量进行了分区计算,建立了新的粗轧立辊磨损计算模型。该模型在某1 500 mm热连轧生产线的应用表明,粗轧立辊磨损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粗轧模型宽度预报稳定、准确。  相似文献   

18.
郭德福  邵健  何安瑞  郝刚刚 《轧钢》2010,27(6):5-10
分析了热连轧机支撑辊大圆弧复合型倒角的设计思想,并以某2250mm常规热连轧精轧机为例,运用基于影响函数法的辊系弹性变形理论,分析了不同支撑辊倒角参数对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辊倒角高度越大,承载辊缝横向刚度越大,但还需考虑带钢临界宽度对板形控制的影响;支撑辊倒角高度大的弯辊调控效果要优于倒角高度小的,且随着宽度的增加效果也会越明显;使用较小的支撑辊倒角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轧辊磨损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有色铝板轧机后段工作辊的研制,开发了一种适应中等硬度中间辊及有色轧机工作辊的新型轧辊用材料。  相似文献   

20.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se a coupled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thermo-elastic-plastic finite-elements coupl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finite-difference model for a strip to obtain the heat source transferring into the work roll from the strip. Then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work roll is developed. By means of thes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work roll, an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radial expansion of the work roll is given. Finally, an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strip and work roll is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