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厚板》2017,(4)
针对韶钢3450mm中厚板生产线厚规格钢板矫直板形差的问题,通过MARC有限元法建立钢板矫直过程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对钢板矫直中的横向应力、厚度、压下量、前后倾动量、边辊位置等板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矫直工艺加以改进,提出更适合厚规格钢板的矫直工艺。该工艺投入现场应用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厚规格钢板的不平度缺陷率由6%以上降低到3%以下,减少了不平度缺陷率高带来的订单制造周期长等问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雷柯 《宽厚板》2010,16(2):1-4
针对中板生产线厚规格钢板表面裂纹率高的现象,借助金相分析,结合不同厚度钢板熔炼成分和轧制规程进行分析,认为厚规格钢板中裂纹敏感性元素Nb、Als含量高、Ti含量不充足和未采用大压下轧制规程是厚规格钢板裂纹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波  王少振  侯丽娜 《宽厚板》2013,19(3):46-48
钢板测厚作为板材轧制工艺中的一道重要检测工序,测厚仪的设备性能稳定性至关重要。分析了莱钢4 300mm宽厚板生产线测厚仪冷却单元存在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丙兴  熊磊  张田  王昭东  王国栋 《钢铁》2017,52(9):60-65
 厚规格钢板轧制中低压缩比难以消除连铸坯心部缺陷,容易引起厚规格钢板性能波动。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道次间强冷却工艺对厚规格板坯温度变化和轧制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道次间强制水冷的方式进行“温控-形变”耦合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厚规格钢板心部变形量,改善内部质量。对比分析可知,高温粗轧阶段采用道次间冷却对钢板心部变形影响较大;精轧阶段进行道次间冷却,对钢板心部变形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将显著提升道次轧制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2 690 mm+3 000 mm轧机生产线轧制薄规格钢板影响板形的各种因素,通过调整轧机设备参数和轧制工艺等措施,提高了轧制稳定性,改善了钢板板形。  相似文献   

6.
周焱民 《宽厚板》2007,13(1):15-18
本文主要叙述了厚规格钢板的生产工艺实践。文章针对厚规格钢板容易出现的性能不合格问题,从原料的化学成分及轧制过程中工艺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改进,并在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安钢炉卷轧机进行的Q420C厚规格钢板轧制工艺的对比试验,发现在轧制压缩比较小的厚规格低合金高强度板时,采用再结晶区轧制成型,并配合有效的控制轧制冷却工艺,是一种对低压缩比厚规格更为有效的轧制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添加Nb和V等微合金化元素,LF精炼采取白渣操作,加强底吹搅拌,连铸机采用动态轻压下和电磁搅拌,严格加热、保温和轧制工艺控制,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的轧制方法,开发生产了Q345E厚规格钢板。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厚度为250mm板坯生产的80mm厚规格Q345E钢板,板材厚度中心位置的原始铸造缺陷在轧制过程能够基本消除,钢板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Z向性能,力学性能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厚板轧制过程头尾部分温度差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可逆轧制特点,计算不同道次头尾轧制时间和间隙时间的变化特点,重点研究厚度对头尾温度差的影响,得知,对于薄规格钢板,连续轧制过程钢板的累计头尾温差一般不超过7℃,对于30mm以上厚规格钢板累计头尾温度差不超过3℃。这个数值对轧制力设定和TMCP工艺的制定影响较小,不需要特殊进行考虑。同时转钢操作和待温处理不会恶化钢板头尾温度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宽厚板》2017,(4)
针对济钢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生产的薄规格16MnDR钢板批量冲击性能不合格问题,从成分、夹杂物、晶粒度、带状组织以及现场工艺控制等方面与厚规格钢板进行对比,分析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关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取得了理想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于爽  乔松 《宽厚板》2014,(4):17-19
介绍了高形状比轧制工艺的基本原理,通过与普通轧制工艺的对比试验,证明高形状比轧制工艺有助于改善厚规格钢板内部质量和提高钢板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模具钢市场竞争的加剧,厚规格合金模具钢探伤不合问题用户反映非常强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取样分析、对比试验、工艺优化等方法,并借助低倍、金相、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检验手段,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厚规格模具钢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炼钢、轧制等关键工序的工艺能力,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措施实施后,轧制厚度200~300 mm B-P系列合金模具钢探伤合格率由63.13%提升到92.00%以上,且连续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本钢薄板坯板连铸连轧生产线铁素体轧制工艺开发过程进行工艺跟踪及现场取样,对钢板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检验,将不同生产工艺下钢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低碳钢铁素体轧制最优的热轧与冷轧生产工艺。采用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热轧钢板,与相同化学成分的奥氏体轧制钢板力学性能相比,强度低、塑性好,作为冷轧原料,在冷轧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幅度降低冷轧机组的轧制力,减少轧机能耗,解决了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供冷轧原料钢板强度高的问题。使用铁素体轧制钢板作为冷轧原料可用于生产更薄规格、更高尺寸精度和板型要求的冷轧钢板,且冷轧成品钢板力学性能好。  相似文献   

14.
表层组织超细化轧制工艺在L245级管线钢板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层组织超细化轧制工艺在首钢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上进行了L245管线钢板的批量试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特殊的控轧控冷工艺,普碳钢的化学成分可保证钢板的力学性能达到厚规格L245管线钢板的要求.试制钢板表层铁素体晶粒达到12级,中心部位10级,屈服强度达到300~365 MPa,抗拉强度达到430~480MPa,同时保持29%~35%的伸长率,-10℃夏比冲击功130 J以上,剪切面积85%以上.在几乎不增加冶金成本的前提下,试制钢板具有优良的强度、塑性配合,优良的低温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相关试验手段,研究了钢板边裂缺陷原因,结果表明:引起钢板边裂的原因基本分为四种:夹杂物引起的边裂,钢板边部脱碳严重引起的边裂,横向冷却不均匀引起的边裂和聚集的气泡引起的边裂。针对相关原因通过采取优化炼钢工艺、连铸工艺、加热炉加热工艺以及轧制段横向冷却工艺等措施,板坯边裂缺陷率由原来的30%,降至5.1%,减少了切边量。对实际生产及质量异议钢板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不同轧制工艺对Q345钢40、25、14 mm厚规格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40mm和25 mm厚的Q345钢采用控制轧制方式,对于14 mm厚规格板采用任意轧制方式,均可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板厚的钢板,由于冷却速度不同造成钢板越薄,韧性越差。  相似文献   

17.
厚板轧制中翘头是常见的板形缺陷之一,宝钢股份厚板轧制生产过程中常发生钢板翘头,最常见的品种、规格为低温控轧钢、B炉钢、薄板等。针对其特点并结合轧制线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得知钢板上下表面存在温差、里外温度分布不均、道次规程设定不合理、轧制速度设定过大及轧制中上下表面摩擦因数不一致是引起翘头的主要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找出相关的理论依据,并结合现场生产中各工序的特点制定完善工艺制度,从而达到抑制轧制生产中钢板翘头的问题,减少了轧制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公司生产H13圆钢超声波探伤统计分析,不大于Φ100 mm和不小于Φ120 mm直径规格的H13探伤合格率较高,达到100%。唯独轧制Φ110 mm规格H13热轧模具圆钢批量出现超声不探伤合格率低的情况,探伤合格率不大于60%。对缺陷样取样分析表明圆钢中心存在轧制未焊合的缩孔缺陷。针对该缺陷,在原大压下轧制工艺基础上,通过轧钢工序提高均热段温度和降低粗轧机轧制辊速,使铸坯带来的缩孔在轧制过程中充分焊合。显著提高了Φ110 mm规格H13超声波探伤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厚规格合金模具板探伤不合格问题,采用酸洗低倍、金相、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缺陷试样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铸坯中心疏松是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通过从提高钢液补缩能力和铸坯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渗透两方面入手,改善了铸坯中心疏松,提高了钢板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南钢3 500 mm炉卷轧机生产5 mm×3 150 mm规格Q960高强钢板时,板型瓢曲严重。通过对加热温度、卷取张力、卷取速度、卷取炉炉温、道次压下率等轧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改进,显著改善了热轧态板型,钢板不平度由初期的15~25 mm/m降低至6~12 mm/m,为保证后续调质热处理板型控制效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