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图像插补的方法。首先将两幅图像进行矫正,使得它们的对极线处在同一扫描线上,从而将二维图像的匹配简化成一维图像的匹配,使得下一步的匹配快速、准确;然后检测第一幅图像扫描线上的边缘点,利用这些边缘点分割两幅矫正图像对应的扫描线,进行密集匹配;最后确定插补图像的像素位置和灰度。实验证明该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2.
程鸿  张伟  章权兵  韦穗 《微机发展》2006,16(6):130-131
提出了一种图像插补的方法。首先将两幅图像进行矫正,使得它们的对极线处在同一扫描线上,从而将二维图像的匹配简化成一维图像的匹配,使得下一步的匹配快速、准确;然后检测第一幅图像扫描线上的边缘点,利用这些边缘点分割两幅矫正图像对应的扫描线,进行密集匹配;最后确定插补图像的像素位置和灰度。实验证明该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3.
针对SIFT匹配算法和SIFT与RANSAC结合的匹配算法都存在不同程度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SIFT特征点的双阈值匹配算法。设计变步长迭代准则获取SIFT双阈值,其中大阈值匹配获得一组稀疏的精确匹配,小阈值匹配获得一组可能存在误匹配的密集匹配。以精确匹配建立目标的形变约束模型,以此为基础从密集匹配中删除误匹配。通过这些正确的匹配点估计两幅图像之间的变换矩阵。为了降低算法所需时间,提高效率,通过分析图像的纹理变化,采用提取其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来代表整幅图像进行匹配运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图像存在平移、旋转等仿射变化情况下具有配准精度高,稳定和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用的图像拼接算法对具有密集重复结构的图像会产生大量误匹配点从而出现明显鬼影且耗时较长的问题,将网格运动统计(GMS)算法与最佳缝合线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密集重复结构的图像快速拼接方法。首先,在图像的重叠区域提取大量粗匹配点;接着,采用GMS算法进行精匹配,然后在此基础上估计变换模型;最后,采用基于动态规划思想的最佳缝合线算法完成图像拼接。实验结果表明,将所提算法应用于两组具有密集重复结构的图像上,不仅可以有效消除鬼影,得到理想的拼接效果,而且显著减少了拼接时间;平均拼接速度分别是传统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和加速稳健特征(SURF)算法的7.4倍和3.2倍,分别是结合区域分块的SIFT算法和SURF算法的4.1倍和1.4倍。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密集重复结构拼接时的鬼影,同时缩短了拼接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角点检测的图像密集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图像自动立体匹配算法.利用Sobel算子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检测,若是边缘点,则使用最小同值分割吸收核方法判断该点是否为角点.在两幅待匹配的图像间计算角点的梯度大小、梯度方向及灰度等的相似度,去除无法对应的角点,建立起待匹配图像中角点的对应关系,并计算基础矩阵.对基础矩阵进行迭代,去除误配点,计算出较精确的基础矩阵.由对极几何约束,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寻找左右两幅图像在对应极线上的所有像素点之间的对应,从而建立起两幅图像间像素点的密集匹配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算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和几何特征的图像特征点匹配算法。首先提取两幅图像特征点集邻域色调的局部累加直方图,然后结合图像特征点的几何特征构造亲近矩阵,再对亲近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利用分解的结果构造出一个反应特征点之间匹配程度的关系矩阵,最后根据关系矩阵实现两幅图像的特征点匹配。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图像特征点匹配算法对真实图像的平面旋转和立体旋转都具有较高的匹配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信息的Harris-SIFT匹配算法。匹配过程中,对红外图像进行Retinex边缘增强,再分别对可见光图像和处理后的红外图像进行双边滤波预处理,以增强两类图像边缘结构的相似度。采用Sobel算子提取图像边缘信息,并基于Harris-SIFT算法对边缘信息进行特征点检测和描述,再分别通过最近邻和次近邻比值法,以及RANSAC算法完成粗匹配和精匹配。在精匹配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校验边缘图像中匹配点对在扩展邻域内的结构特征一致性,检测并筛除部分误匹配点对,从而进一步提高匹配精度。通过采用多幅图像进行实验,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改善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纹理密集程度不同,因此使用固定窗口大小的算法无法兼顾纹理不同的区域,并且在视差不连续区域的匹配精度较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窗口和自适应权重相结合的算法,并且采用种子点扩展的方法。首先,通过交叉自适应窗口法,区分出连续点和孤立点,对于不同的分类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次,针对每一个像素点,利用改进的自适应权重方法进行匹配。最后,提出一种新的种子点扩展的视差优化方法,对初始视差图进行精细化。实验结果表明,视差图中纹理密集区域和视差不连续区域的误匹配现象得到改善。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像中纹理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在视差不连续区域内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景象匹配导航中适配区提取算法选取适配区时存在匹配精度低、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航路点自动提取算法.利用图像灰度信息、边缘信息和图像间互相关信息,对航拍图像中不同尺度图像样本进行参数训练,进而得到各尺度下的分类参数,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完成航路点区域的自动粗分类.针对航路点选取过于密集导致选取的航路点不唯一及计算量增加的问题,在欧式距离分类法基础上,提出了多分类无监督聚类算法,从而实现航路点的优化.仿真和航拍数据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可以自动提取航路点,并且提取的航路点具有信息量丰富、稳定性好、匹配精度高及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动态规划影像密集匹配中因匹配的整体相关性导致的误匹配点连带扩散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式动态规划的影像密集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影像密集匹配过程中引入了视差方向一致性、视差突变性作为迭代判定准则,通过对动态规划匹配结果中不满足迭代条件的候选匹配点子集进行分析,在候选匹配点子集中识别出误匹配点并去除之,反复迭代直至满足迭代准则,从而解决了误匹配点的连带扩散效应问题。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遥操作项目,经在轨应用的检验表明,提出的基于迭代式动态规划的影像密集匹配算法能够极大地降低立体影像匹配中密集同名点的误匹配率。  相似文献   

11.
An algorithm based on binocular stereo vision is proposed to generate 3D (three-dimensional) dense points cloud model of the human face. A two-step matching strategy from sparse to dense is developed. Firstly, an improved seeds-growing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acquire sparse matching of high confidence. Secondly, based on the control points method and piecewise dynamic programming, the dense matching is comple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produce smooth and dense 3D points cloud model of the human face.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局部稠密匹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测距方案,利用非特征点与特征点的位置关系,构建“最小矩形”以缩小匹配范围,再应用NCC(归一化互相关)算法对非特征点进行稠密立体匹配,最后根据双目测距原理直接获取非特征点的距离信息。该方法能任意选取图像上的非特征点进行实时距离测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和操作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党淑雯  陈丽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11):3443-3449
针对传统ORB算法存在提取的特征点极易堆积在纹理丰富的区域及误匹配率高等而导致无法满足高精度定位要求,以及ORB-SLAM3系统无法构建稠密地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B-SLAM3的改进型ORB-GMS特征匹配方法,并增加稠密建图线程来实现稠密地图的构建。首先,在特征点提取过程中引入四叉树策略,将图像帧分为若干个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提取最优特征点;然后,在特征匹配过程中将运动平滑约束转换为剔除错误匹配的统计量,通过比较匹配对邻域内的匹配对数量和阈值来快速筛选正确匹配;最后,完成位姿估计并根据关键帧与相应位姿完成稠密点云地图的构建。采用TUM的RGB-D数据集进行实验,改进算法提取的特征点相较传统ORB算法分布更加均匀,匹配数比ORB-SLAM3增加64.5%,比GMS算法增加4.7%,匹配耗时比ORB-SLAM3减少20.4%,比GMS算法减少94.6%,从而验证了改进算法在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方面的优越性,并且相较于ORB-SLAM3,改进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了3.75%,从而验证了其在总体上提高定位精度,进而实现稠密建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特征约束及区域相关的体视匹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体匹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为了得到准确的高密度视差图,通过对基于区域和基于特征的体视方法的讨论,综合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基于边缘特征约束及区域相关的立体匹配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特征技术来得到边缘特征点,对边缘特征点再做灰度等区域相关匹配处理,然后在匹配的边缘特征点约束下,对非边缘特征点采用区域相关算法进行匹配,得到整体高密度视差图。这样既缩小了匹配搜索空间,又保证了匹配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点的分层双向动态规划立体匹配算法.首先,利用改进Volumetric迭代算法获取具有高可靠度的控制点,将其作为具有正确视差的匹配点.其次,在高可靠度控制点的指导下,利用分层双向动态规划算法在DSI(disparity-space image)视差空间图中进行初匹配,进而在Delta DSI(delta disparity-space image)视差变化空间图中进行精匹配,从而获取高密度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改善传统直接动态规划立体匹配算法产生的带状条纹瑕疵,而且计算速度较快,匹配结果也优于传统动态规划的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SURF描述子的遥感影像配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晓帆  林立文  邓涛 《计算机工程》2010,36(12):216-218
针对多源遥感影像的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URF描述子的匹配算法,该算法具有稳健及高精度特性,采用SURF匹配算法得到同名点,利用一次多项式、Forstner算子和最小二乘原理由粗及精地剔除残差较大的同名点,利用提取的密集同名点构建三角网,对影像进行分块精确纠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多源遥感影像的高精度配准。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判别的立体匹配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体视觉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所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而立体匹配则是立体视觉技术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就得到适用于基于图象绘制技术中视图合成的准确、高密度视差图(Disparity Map)而言,现有的一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立体匹配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将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模糊理论引入立体匹配领域,提出了基于模糊判别的立体匹配算法,并用实际图象与合成图象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效果良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搜寻移动机器人周围最大的可通行区域,采用全向立体视觉系统,提出获取可靠的致密三维深度图方法。视觉系统由1个普通相机和2个双曲面镜组成。当系统标定后,空间点的三维坐标可以通过匹配上下镜面的成像点计算得出。匹配方法分3步:最大FX匹配,特征匹配和歧义去除。定义合适的能量函数通过动态规划来实现剩余点的匹配。实验表明该系统精度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