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崩塌和滑坡、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选取了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其评判模型的影响因素集U={岩溶塌陷点数,滑坡和崩塌点数,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土体结构,水文特征,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年平均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确定了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评判集V={轻度,中度,中高度,高度}。运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法和MORPAS3.0中信息量计算模块,对研究路段崩塌一滑坡、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以轻度一中度为主,高度危险区仅在局部发育,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弱一中等。综合评价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现状和分布特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荔浦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估和探讨。在分析各种 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地下水污染等) 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防控 措施,为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 ——以北川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为例,对研究区进行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并探究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研究建立研究区崩塌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距断裂带距离、坡度、坡型、高差、地层岩性等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指标的权重定量,使用因子加权相加模型对北川县的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距断裂带距离和坡度对崩塌滑坡影响较强。研究结果将北川县划分为崩塌滑坡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五个区域。其中,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北川县东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并沿断裂带延伸,在西部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区在极敏感区外围辐射分布,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宁夏石嘴山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泥石流、崩塌是石嘴山市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类型,全市共有111处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其中泥石流54处,崩塌43处,滑坡8处,采空区地面塌陷6处,分别占全市地质灾害总数的48.7%,38.7%,7.2%和5.4%.在总结该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全面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为当地政府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栖霞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崩塌和滑坡,尤其是泥石流灾害频发,其 形成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因而在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将泥石流 的发育频度、面积密度和规模进行了分级,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区内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趋势进行了分区 评价,确定了泥石流灾害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汉江中游任河流域镇巴县幅地质灾害调查及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基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遥感解译与野外实地考察,研究了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坡高、坡度、坡形、降雨量、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人类工程活动与灾害点密度9种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评价因子的判断矩阵,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对镇巴县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1)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93处,崩塌6处,泥石流4处;(2)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坡形为凹凸面坡、坡度为0°~10°、起伏度为0~30 m的斜坡中,且集中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高程为500~800 m的低山区;(3)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面积分别为62.05、143.43、224.57 km2。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泾洋河流域,占总面积的14.4%。  相似文献   

7.
伊犁州位于新疆西北部,黄土分布范围较广,境内降雨丰沛.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黄土滑坡灾害进一步加剧.以新疆伊犁州伊宁县某滑坡密集区域为研究区,在Google Earth平台上采用人工目视方法解译出3424处滑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置指数(TPI)、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多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共九个滑坡影响因子,运用信息量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将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为极低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采用感受性曲线(ROC)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 表明:信息量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成功率均在80%以上,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结果较为理想;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内滑坡数量有2660个,占滑坡总数的77.69%,滑坡面积为2.2 km2,占滑坡总面积的60.27%.基于GI S和信息量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以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8.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0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26 个/km、46×104 m3/km变为地震后的1.35 个/km、104×104 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19和2.2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极为显著。通过分段剖析,得出以下认识:1)距离发震断裂越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越高,就北川~禹里段沿通口河两岸岸坡而言,发震断裂上盘3 km范围是地震地质灾害的极(强)发育区,3~6 km范围为中等发育区,6~20 km范围为弱发育区,20 km以外基本不受地震影响;2)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顺向岸坡以及斜向~顺向岸坡结构内,且以大型和特大型滑坡为特征,常常发生堵江事件;而在逆向坡及斜向~逆向岸坡结构内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即使有也以崩塌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3)地震对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主要受控于其地形坡度及微地貌特征,地形坡度40°以上以及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是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整体或局部容易被地震触发失稳的充分条件,并非所有的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均会被地震诱发而整体复活。  相似文献   

9.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山区,为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及高发区之一。通过对调查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分析了西峡县境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规模、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规模上,西峡县境内中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直线型和凸型斜坡地段、560~920 m高程、阳坡、植被条件差的地段和易滑或易崩地层岩性段;在时间上,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与人类活动强度和降雨强度正相关联。研究结果对西峡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弥补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中影响因子和等级划分的不确定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斜坡几何形态、岩性、地质构造、河流侵蚀、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降水条件等影响因子与研究区实际已发生的滑坡灾害数之间的关系,编制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并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法,计算滑坡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就万州区滑坡危险性进行区划,最后基于乡镇行政区对该区滑坡危险性区划进行细化。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坡高为90~200m的地形、1024~1060mm的年降雨量以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层等因素对万州区滑坡发生影响较大;根据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万州区滑坡灾害被划分为高、中、低、极低等4个危险区;应用信息量模型法得到的万州区滑坡危险性区划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面积分别为564.4km2和848.6km2,分别占万州区总面积的16.3%和24.5%,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以及公路干线地段;高危险和中危险乡镇主要分布在万州区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干流两岸,尤其是左岸的黄柏乡、太龙镇、天城镇、李河镇等以及万州主城区。  相似文献   

11.
安宁草铺磷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针对新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在的不可预知性和模糊不确定性,以往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不再适用.本文研究并引入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以云南省安宁草铺磷矿为例,选取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个要素,分选土地压占破坏、矿产资源破坏、水资源破坏、植被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13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运用熵值法和专家—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权值,力求对新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科学的等级评价,该等级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研究的现代化水平和实际操作效率,为区域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评估的信息化提供参考.以宁夏西吉县为研究区,将先进的GIS技术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全面考虑了滑坡灾害危险性及构成危险性各因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确定了合理的黄土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分析发现宝成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类型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发育规模主要以小型为主。在调查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这三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与时间性。空间上主要集中于两个区域:断裂影响区和土质影响区;时间上则主要集中在雨季。该研究对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分布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宝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为我国第二大产金基地;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居住人口稠密,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灵宝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十分强烈,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埋下隐患,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危害.作者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清了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并据此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该市以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分布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灵宝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为我国第二大产金基地;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居住人口稠密,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灵宝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十分强烈,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埋下隐患,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危害.作者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清了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并据此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该市以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滇东北地区某拟建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为例,分析研究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分布规律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地震、水文条件、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滑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另外还存在软土、膨胀土及可液化的砂土等特殊岩土灾害。不同类型的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和破坏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山区频发的滑坡灾害对当地道路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大影响,为了给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需客观地评价滑坡危险性。本文从滑坡的地质环境及诱发因素两方面出发,选取岩性、滑坡一定范围内断层距离的倒数和等 7 个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突变模型,将礼州地区滑坡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危险 4 个等级。选取该地区威胁公路的 10 个典型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该成果可为山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前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潜在的滑坡危险性进行识别,本研究以岭北矿区为例,提出了融合多源数据的稀土矿区滑坡危险性定量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时序哨兵一号(Sentinel-1A)数据,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地表形变;再以数字高程模型(DEM)、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等多源遥感数据为辅,提取潜在滑坡点,构建矿区滑坡危险性信息量模型;最后再结合同时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潜在滑坡危险性识别.结果表明:矿区整体地表年平均形变速率在-20.28~20.08 mm/a,共提取183个潜在滑坡点;构建的稀土矿区滑坡灾害危险性信息量模型是可行的,总结了研究区诱发滑坡的最佳信息量组合方式;对甲子背和大坑2个典型矿点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稀土开采活动会加速滑坡的产生,开采之后即使进行复垦,也容易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彭阳县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市)之一,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具有潜在崩滑危险性斜坡等,严重地咸协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章从彭阳县地质灾害的群发性、区域性、周期性、突发性、差异性等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从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条件、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水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地质灾害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实行分级管理,推进成灾的社会化,积极推进灾害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并同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对开展该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引起滑坡的诱发因素(降雨)值无法准确获取,应用概率统计思想,刻画雨量值;依据延安黄土滑坡成灾机理研究,确定坡高、坡度、坡向、坡型、岩土体结构和植被覆盖为滑坡成灾基本因素;提出了不确定贝叶斯分类挖掘技术构建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方法,达到提高区域滑坡危险性预测精度的目的.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验证了运用该方法进行区域滑坡危险评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不确定贝叶斯分类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划分,评价结果和实际滑坡发育情况吻合,合理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不确定贝叶斯分类方法的零阶矩曲线下面积值比朴素贝叶斯方法有所提高,证明该方法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