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寡糖对肠道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水溶性壳寡糖,采用Q TRAP LC/MS/MS System测定壳寡糖的平均分子量,并对4种肠道致病菌进行了抗菌实验,其抑菌率明显超过对照组,壳寡糖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3%,对副伤寒甲沙门氏菌、宋内志贺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1%,随着壳寡糖质量浓度增加,抑菌作用逐渐变强.结果证明,壳寡糖对肠道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鲜乳和灵芝发酵滤液为主要原料,研制其功能性复合乳饮料的配方.探讨了功能性灵芝复合饮料的生产技术条件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佳配方为V鲜奶:V灵芝发酵液=9:1,蔗糖质量浓度7g/mL,稳定剂PGA和CMC-Na的添加量分别为0.2%和0.1%.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比例混合,3%接种量;在45℃条件下恒温发酵3~4 h时,测得成分分别为:乳脂肪2.99%,乳蛋白2.87%,乳糖11.88%,总固体18.19%,非脂乳固体15.92%(均为质量分数).所制功能性灵芝复合饮料的必需氨基酸分值较高,是一种口感和质量上乘的新型发酵功能性乳饮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简便高效的制备出壳寡糖,采用过氧化氢(质量分数1.0%)来降解稀醋酸溶液(质量分数1.0%)中含量为3.5%的壳聚糖,60℃下摇床反应4.5h后得到壳寡糖水溶液,检测溶液中还原性端基数并估算降解物平均聚合度来表征降解程度。降解液浓缩到25%,调pH7.0,用体积分数95%乙醇分级沉淀分离壳寡糖可以除掉部分单糖,总的回收率达93.0%。通过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3倍醇沉出的产物为2-4糖为主的壳寡糖产品。实验说明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可制取聚合度为2-4的壳寡糖。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脱乙酰度为96.7%的壳聚糖(COS)通过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制取壳寡糖,通过单因素变量的研究以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过氧化氢质量分数4.0%,乙酸质量分数4.0%,且四个因素对降解程度的影响为反应温度>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乙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原料壳聚糖及最优条件下得到的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已完全降解且相对分子量达2000以下,降解产物经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分析得聚合度为10以下,在控制降解的范围内,达到制备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内切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催化壳聚糖制备壳寡糖的反应条件优化。方法:重组菌发酵液经PEG20000浓缩和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后,测定总蛋白含量和内切几丁质酶活力。用纯化的内切几丁质酶催化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探讨其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纯化的内切几丁质酶比活力41.34U/mg,纯化倍数2.49,酶总回收率89.63%。内切几丁质酶催化壳聚糖降解制备壳寡糖的最优化反应条件是:壳聚糖质量分数4%,p H7.0,温度30℃,时间12 h。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内切几丁质酶和壳寡糖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采完子实体的蛹虫草燕麦残基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虫草素、腺嘌呤核苷含量和感官评价为指标,优化了功能性乳饮料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蛹虫草燕麦功能性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蛹虫草燕麦残基1%,奶粉15%,椰子粉0.5%,白砂糖2%,0.013%的卡拉胶,0.10%(均为质量分数)单甘油脂肪酸酯,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170℃时感官评分93分,虫草素、腺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1311 mg/g和0.3541 mg/g。产品呈现淡黄色,颗粒细微均匀,冲调性好,口感滑润,质地细腻,有浓郁的燕麦、牛奶香味和虫草的菌香味。  相似文献   

7.
水溶性壳寡糖的制备及其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水溶性壳寡糖,采用Q TRAP LC/MS/MS System测定壳寡糖的平均分子量,观察其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609水溶性壳寡糖在浓度为0.05%时,对于双歧杆菌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生姜汁、还原奶为原料,经巴氏消毒后加入酸奶发酵用菌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共同发酵获得姜汁发酵乳饮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及饮料的最佳配方:姜汁40 g/L,奶粉80g/L,砂糖50 g/L(均为质量浓度),接种量3%(体积分数),从而研制出一种酸甜可口、均匀稳定的营养保健型姜汁发酵乳饮料.  相似文献   

9.
以水溶性低分子量壳寡糖作为修饰剂对已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进行化学修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pH值、温度、修饰时间、壳寡糖的用量等因素对修饰效果的影响和最佳修饰条件的优化筛选.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修饰反应条件为:80 mg活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应体系中pH为4.0,反应温度为3℃,反应时间为12h,壳寡糖用量为150 mg,修饰效果最佳.利用此条件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进行化学修饰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修饰后酶的比活力是340.10 U/mg protein,比修饰前提高了153.4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超声辅助制备壳寡糖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最佳工艺及其稳定性,本文以壳寡糖、果胶为Pickering颗粒原料,以葵花籽油为油相,选取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制备壳寡糖-果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工艺条件,并考察优化条件下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壳寡糖-果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壳寡糖与果胶质量比为0.05,溶液pH为5.22,油相体积分数为32%,超声功率为350 W,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液EAI为(5.129±0.003)m2/g,ESI为(796.68±4.43)min;稳定性实验及乳液内部显微结构观察表明,乳液在25~50℃和0~100 mmol/L盐离子(NaCl)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因此,结合超声技术辅助优化获得的新型Pickering乳液,改善了乳液的乳化特性,为壳寡糖Pickering颗粒制备及其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