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台发绣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价值困境与生存危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分析东台发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提出缓解其生存困境的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发绣艺术的创造者和接受者角度,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其传承、发扬和利用;以文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为东台发绣注入新鲜活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促进的艺术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表征人类精神生存状态的文化概念,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极其自由,带有相当的破坏性.破坏了现代主义建立起来的“纯粹性”的审美标准,消除了“中心”,将艺术的意义扩大到了“多元”的范围。后现代艺术表现在时装广告策略上注重消费者的情绪价值;表现在时装广告创意上运用解构艺术颠覆传统,体现超现实主义.使用戏拟反讽的手法,综合折中各种风格元素;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关注人的现实存在状态,关注人类的社会问题,呈现出后现代社会人类反思和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精神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3.
尽管“道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但当代的“道德缺失”现象并非严重到了危机阶段,中国古代也不是“道德天堂”。今天的道德困境可以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问题的解决,需依靠有效的维护机制作为保障。落实到根本,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4.
彭锋 《饰》2004,(4):4-9
本文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看作三种具有不同符号学结构的思维形式。根据后现代的标记性符号学结构,可以合理地推论出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第一种倾向,即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为现实打造审美化的外观。从对现实的审美化的批判中,又可以合理地引导出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第二种倾向,即努力表现与个人身体经验有关的在场经验。最后,根据另一种后现代观念,即多元并存的后现代观念,可以得出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第三种倾向,即多元拼贴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探讨“形式对等”在现代与后现代诗歌翻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肯明斯的诗作“In Just”的两个译本的比较和分析,从现代与后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主义的角度,重新剖析“形式对等”这一翻译原则对于现代与后现代诗歌翻译的有效性及其在翻译理论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的涵义,十分深广。本文试从本体论、辩证论、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以及艺术与生活的角度,诠释“一”之哲理内涵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是当今经济学者所关心和主要研究的方向,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不同角度来研究和解释危机产生的根源和原因。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然后从霍夫斯坦特的文化维度来研究和探析中美商业文化的差异,并从商业文化的视角来解读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一般学史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分析“三言”,本着重从道德教育的角度论证“三言”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9.
流变的知识分子叙事构成黄建新电影与其他第五代影像的明显区分。其间,反讽与包容、现代与后现代调和的文化折中立场既是面向转型语境的缝合策略,也是构成“黄建新风格”的重要印记。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这种骑墙的文化立场之困境日见突出。这种困境既指向文化上的媚俗陷阱,也同时指向美学上的定型危机。黄建新电影的知识分子叙事面临突围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代表性观点的介绍,力求揭示出后现代化的嬗变动因,并着力从新媒介--互联网的角度探求网络文化自身固有的一些特征以及它的出现如何加速并深化了后现代社会这一介于工业社会和信息知识社会的夹层之间,处于过渡时期的特殊社会形态的分化和转型.符号化、空间化侧重于运用既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等)对后现代进行意义拆解,而着重强调的媒介观,尤其是新媒体则是象征体系增生的载体,多元文化价值观形成的硬性实体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现代性演进和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这种关注首先是由于这一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学术界对于现代性的界定不一,对于现代性认识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对于现代性危机及其解决方法的多种可能性;其次是由于它受到后现代理论的广泛批判,并相应引起时它的辩护与重建问题的发生,"后现代性"尚未颠覆"现代性",但正在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并且渗透在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问题”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揭示了经济与伦理的相互关系。中国古代重义轻利压抑人性导致国穷民弱,现代社会重利轻义导致道德危机。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应该是经济和伦理、物质和精神、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指出科学教学和对社会问题的审查能够而且应该并存,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和人类发展、生活质量以及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它的终极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参与并建设未来的社会文化。1后现代科学教育的内涵后现代科学是包括传统科学原则的一种混合物、结合物,任何科学理论都包含在社会生活之中。后现代科学探讨其不确定性,并从启发式的角度作出了解释。后现代科学理论的倡导者大多认为所有知识都有赖于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但科学成就并非严格按直线递增。其实知识就是一种决定,它拒绝了一种事例,但几乎同时却接受了另一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考证,认为张真君祖殿的选址、建筑构造及装饰艺术和宗教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明清时期福州地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福州地域普通老百姓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善良朴素的心理,不论从建筑、文化还是艺术的角度,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的城市文化是以全球化作为它的文化背景的,它是一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它在消解与失序中被无休止的复制与模仿,给我们一个无止尽的仿真系列。知识分子在这种后现代的多元文化面前,他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由“立法者”的角色转变为“解释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艺术感觉与美育》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第三批 )中的译本 ,作者拉尔夫·史密斯 (Ralph·A .Smith) ,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文化与教育系教授、《美育杂志》主编 ,其主要著作有《艺术教育的妙用》、《审美教育的现代展望》、《艺术教育 :批评的必要性》等。《艺术感觉和美育》的“导言”非常明确地点明了本书的要义 ,为了满足今日社会、文化、教育的需要———恢复社会判断力、重新确定优质作品、梳理学校艺术教学思想———“开发艺术感”。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建立在培养和开发年轻人的艺术感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简要分析了宜兴砂陶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工艺,认为传统工艺在现代设计中应把握继承与创新的设计思想以及两者之间互动的“度”的关系,寻找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代文化、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现代产品设计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在具体的酒包装设计中,运用这些理念,可使酒瓶设计达到“形”、“神”兼备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概论装饰     
装饰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创作与设计之中,渗透在人们生活环境与生活物品的多方面,美化、丰富和升华看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诸如环境设计、建筑艺术、日用器物、家庭陈设、商品包装、商业广告、书籍装帧、期刊报纸、服饰,以至戏剧、舞蹈、电影、电视艺术等等,无不涉及装饰的艺术因素。装饰与艺术设计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内函丰富深广,本文从设计艺术角度对“装饰”作浅要论析。1装饰与我国装饰的发展“装饰”意指美化与修饰。广义的概念是使事物美观的艺术和手段;狭义的装饰则专指为美观的物品——装饰品与装饰物。装饰是人类对物质与…  相似文献   

19.
经济、科技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跨文化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美术文化的发展,多元并存成为美术文化发展的必然态势。在如何对待“古”与“今”、“雅”与“俗”、“中”与“西”,产生了诸多困惑和歧异。文化价值信仰的认识出现了危机,传统价值普遍被怀疑,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构筑国家民族先进文化的基因”,直接影响并作用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传统美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和谐”内核。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政治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关系、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人民的自由权利等的论述中;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经济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新民主主义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的论述中;新民主义社会论文化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大众的文化等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