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基于组合特征的Bp神经网络数字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组合特征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层向量实现数字字符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了数字字符结构特征中图段特征,并结合数字字符的行列统计特征组合成为新的特征向量;然后根据新的组合特征向量设计Bp神经网络分类器;最后对已有的数字图像样本空间中的训练样本库按照Bp神经网络分类器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并对测试样本库中的样本进行识别.根据测试实验,数字字符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车牌识别(LPR)系统中字符分割与字符识别方法进行探讨.根据车牌字符的特点,首先利用投影法采用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进行字符分割,接着对字符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实现对字符的完全分割.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识别算法实现车牌字符的识别,从而提高系统的识别速度和识别率.数字仿真的识别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特定水表走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和神经网络的水表数字字符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表型中待识别区域宽高比例相同的特点,提出用特征模板缩放法来进行待识别区域的定位和字符分割.采用三灰度值加权系数进行模板匹配,提高了特征的利用率;采用自适应学习的BP神经网络训练全字符和半字符样本,用户直接使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联结权值进行字符识别.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待识别区域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识别区域定位和字符分割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经典的识别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综合统计特征提取法与结构特征提取法的优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圈、左右轮廓特征与行分段特征来获取数字字符特征向量的方法。该办法用较少的特征向量就能够保留数字字符拓扑结构中的关键信息,适应性很强。仿真实验中,首先根据字符容易获取的结构特征(圈)对字符进行大体分类,然后利用基于级联结构的AD AdaBoost神经网络根据余下的特征值进行逐层淘汰识别。结果表明,该办法在识别速度与识别正确率方面都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车牌字符快速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牌字符图像的特点,在研究各种特征提取方法适用场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字符识别方法。对于英文和数字,使用一种基于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两级识别,第一级采用模板匹配识别差别明显的字符,第二级采用BP神经网络识别第一级不能确定的相似字符。对于汉字采用小波变换和LDA提取特征。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特性最大程度地提取了字符图像的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车牌图像字符识别问题的研究中,针对大部分单个特征提取方法在车牌字符识别上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车牌字符多特征提取与BP神经网络识别的算法.对车牌字符图像进行预处理后,提取字母和数字字符直线特征,字符笔画点特征,环数特征以及环面积特征,作为字母与数字字符的四类特征.因汉字结构复杂与笔画多,采用13点来提取汉字特征,提取的特征输入到网络进行学习和识别.针对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不足,采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对其改进.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车牌字符的识别率,识别率达到了98.5%.  相似文献   

7.
针对手写英文识别中易混字符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维特征和候选项以区分易混字符的识别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对手写英文字符进行识别,根据初始字符识别信息确定易混字符的类别;利用多维特征,设计针对不同类别易混字符的识别规则;由易混字符和其相连字符组成候选项单词,结合语料库以及字符间构成关系,最终对易混字符进行识别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解决了易混字符的识别问题后,识别手写英文字符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8.67%,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聚类分析与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字符特点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聚类分析与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车牌中英文与数字字符、汉字字符进行识别.本文方法可以提高汉字的识别准确率,并加快车牌的识别速度,以适应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即时、准确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及字母的识别准确率达97.0%,汉字的识别准确率达90.1%.  相似文献   

9.
手写数字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手写数字识别的方法很容易推广到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因此在模式识别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数字只有十种且笔划简单,但由于不同人书写习惯不同,上下文联系较小,要获得较高的识别率并不容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和Hopfield神经网络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字符的小波特征,以它们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然后用Hopfield网络进行识别.对字符样本的识别结果显示,此方法在识别错误率和识别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及多层次信息融合的手写体数字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信息融合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及多层次信息融合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字符图像不同机制的4个互补特征,组合形成6个融合特征,利用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多融合特征进行识别分类,然后用神经网络对6个识别结果进行融合决策.实验结果表明,新的融合识别方法能有效提高识别率,并具有较高的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BP神经网络学习和数字字符识别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神经网络方法解决数字字符识别问题。试验利用Matlab7.0中的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及纯数字样本进行网络的学习训练。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BP算法相比,具有结构合理、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数字识别需求,达到了预期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分类识别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车牌字符识别算法主要是基于模板匹配、特征匹配或神经网络的方法。本文根据车牌字符的特殊性,提出一种采用特征提取与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相结合的分类识别技术,选取字符的粗网格特征作为字符的识别特征,以改进后的归一化字符原始特征直接输入到BP神经网络分类器中进行车牌字符识别研究。对于易混淆和相似的字符、汉字笔划粘连、字符偏移现象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说明,本方法可大幅提高车牌识别系统的正确识别率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手写体数字识别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也是字符识别中的一个特别问题。由于手写体数字字体变化很大,传统的识别方法很难达到高的识别率。针对传统的数字识别方法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手写体数字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在提取手写体数字点特征、笔划密度特征基础上,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识别。经实验,识别率达94%。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手写体数字识别效果良好,不仅简化了传统识别的繁杂性,而且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火车票识别精度和效率,将图像处理技术和BP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BP神经网络的火车票号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图像预处理、目标区域的定位、二值化、倾斜校正和字符分割,提取火车票的身份证号码特征信息,建立特征信息库;之后,将特征信息库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字和字符类别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出,建立BP神经网络的火车票号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模板匹配和SVM相比,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火车票号的识别精度和效率,识别精度高达97.7%,从而为火车票号识别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军  白雪 《计算机应用》2016,36(2):586-590
针对现有车牌识别方法中对模糊车牌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高斯金字塔与梯度方向直方图(HOG)特征的车牌识别算法。利用金字塔模型多尺度表达的方法,首先对车牌模糊汉字图像建立两层高斯金字塔模型,第一层描述了模糊汉字的细节特征,通过对第一层作平滑处理并向下采样得到第二层,在描述模糊图像细节特征的基础上突出主体特征;然后对两层高斯金字塔模型提取HOG特征,拓展图像的特征维数,提高特征对模糊汉字的识别能力;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模糊且互为形近字间的汉字分类识别。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样本空间下,与HOG特征法、K-L变换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识别率方面均有提高,能提高视频监控中对模糊汉字的有效识别率。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个BP神经网络的单数字字符识别算法的总体实现方案,实现单数字字符图像的采集、储存、识别和显示。根据BP神经网络的原理,把识别算法分成工作期算法和学习期算法,并采用VC 6.0软件,运用VC语言分别设计并实现其算法,用MFC设计了系统的显示界面,最终可以在液晶屏幕上看到字符的识别结果。结果显示运用该算法,单数子图像识别率在90%以上,而且学习次数越多,识别率越高。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数字字符识别算法可以广泛应用到数字仪表、车牌识别、卫星定位等很多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简称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首先简要介绍了车牌识别技术饷背景及意义,然后阐述了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相关理论和实现细节,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和BP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新方法,并采用了MATLAB数学工具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总的字符识别率为95.8%,平均识别时间21ms,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可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